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校校内体育竞赛活动“三化”研究

2016-11-28 18:56:42李晓锋周全权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00
武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三化核心价值观

李晓锋 周全权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校校内体育竞赛活动“三化”研究

李晓锋周全权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通过分析,明确当前我国体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并以学校德育工作为切入点,提出开展校内体育竞赛可以通过主题冠名,宣传策划达到核心价值观内化;活动参与达到身体素质强化;两级管理达成管理机制固化,并对活动的组织提出“三个面向,两个不断,一个统一”原则,从而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生活化。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高职校 校内体育竞赛 三化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这为当前高职院校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方向,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娱体育校园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就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指明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也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在一代代“少年强则国强”的忧国忧民情怀下,反观近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不“渐强”反“渐弱”的现象极为反常。而深层次的原因涉及到现行教育制度、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设施设备不足等各种因素。后奥运时代,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学生体质问题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教育部也及时采取了多项举措来调动学校做好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并加大了监管力度和评估措施,各类学校也将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体育迎来了“春天”。

2 高职校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现状

高职院校开展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学生参与主动性强,课余时间充分以及对体育文化的需求显著提高等。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目的大致可归纳为:休闲娱乐、健身需要;校内竞赛;发展体育特长、集体和个人训练以及缓解压力、宣泄情绪等几个方面。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在高职院校的开展较为普遍,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参与度也较广。在组织管理上,校内体育竞赛的开展普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但在竞赛项目设置上,以传统田径和球类项目为主,趣味性、实用性的内容较少,普遍性和大众性还有待提高。体育竞赛观念仍以传统的竞技体育竞赛观念为主导,片面强调比赛成绩,这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相悖。另外,高职院校校内体育竞赛开展过程中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入不足,在组织过程中,往往仅重视赛程和最终结果,而忽略了活动过程中体育隐性德育教育功能的挖掘,没有充分体现体育的育人价值。

3 高职院校校内体育竞赛“三化”活动实践途径

3.1充分开发体育德育资源,发挥体育实践教育功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3.1.1校内体育竞赛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指出,“读书和绘画大家都认为在人生许多事务上可以得到认同,而练操则通常都用以培养勇敢的品德…”,在亚里斯多德的体育思想中,体育与“勇敢、公正”是紧密联系的。而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提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以让而生,下而引,其争也君子。”的所谓“君子之争”,就把“礼”的教育观念融入到体育伦理思想中。

另外,20世纪初,中国近代尚武思潮被军国民教育思想取代后,体育运动更上升到救国图存、民族自强的高度。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德智皆寄予体”的思想将“体育”置于人的发展第一位,并表达了体育对于增强体质、增进知识、调节情感、锻炼意志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为研究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反观学校校内体育竞赛,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学生的培养中,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过程中通过体育知识积累,竞赛规则解读,体育技能提升和竞赛目标奋斗,达成思想教育目的。

可以说,校内体育竞赛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而思想教育也可以作为校内竞赛的目的之一,从竞赛的内容来看,校内体育竞赛是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从过程来看,校内体育竞赛又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校内体育竞赛与学生思想教育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1.2学校体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的统一

每种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体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受到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重要影响,如20世纪初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了“尚武救国、强国强民”的核心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期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影响巨大,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突出了竞技运动技术和体质教育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届体育工作会议都反映了体质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1993年办法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确立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50年代至90年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新内涵,但核心价值观都反映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宗旨,也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体育教育的内容设置。校内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竞赛的目的、意义、过程指向都是在体育思想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体现体育教育的宗旨。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背景下,体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必将受其深刻影响,学校体育也将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充分挖掘体育运动的德育资源,使学生通过身体参与,以发现身体内在之真、善、美为价值追求,自主体会并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

3.1.3校内体育竞赛组织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途径

内化是外部价值观被人高度接受,形成一种稳定思想观念的过程。校内体育竞赛组织过程中传递给参与者的信息是复杂多样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会对接收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肯定、否定和忘记。而如何在竞赛组织过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参与者肯定与内化,就需要组织者在组织过程中将“三个倡导”的涵义与竞赛目的、口号、要求、过程及结果相融合。可以在活动设计中,以冠名方式如“核心价值杯”、“诚信杯”、“法治杯”等突出活动主题;竞赛口号突出主题思想,如“赛出文明,赛出和谐”;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展板、海报、广播宣传等途径,对竞赛冠名及口号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多听、多看,让学生牢记并内化于心;比赛过程中参与单位的组织管理及啦啦队助威活动都是宣传文明、爱国、友善、敬业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时机,组织机构应提供平台,让竞赛服务队伍充分发挥集体作用,推动竞赛高潮,打造“第二赛场”,并通过发布新闻,宣传活动事迹、提炼事迹价值、升华活动意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校内体育竞赛充分外显,并影响赛场,达到内化转外显的效果。

另外,竞赛规则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教育价值,公平、合理的比赛规则既是竞赛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体育学科中独有的实践性教育,竞赛中的交往性是体育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特性,学生能通过比赛规则了解和模拟社会契约精神以及文明生活方式,形成道德规范,最终把强迫的行为准则潜移默化的成为自己的习惯,这也是“文明、平等、公平、法制、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集中体现。

3.2提升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爱运动、爱健康,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强化

3.2.1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校内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高职校学生课余时间较为充分,有利于体育竞赛平台的搭建,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就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和娱乐环境。校内体育竞赛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意识和拼搏精神是体育学科特有的育人资源,对于提升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体育竞赛所推崇的“参与精神”和竞赛过程中展示出的体育魅力,让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动”学生放下“手机”走向“运动场”,从而提高锻炼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2.2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竞赛既是运动技能的较量,又是个性展示的舞台。学生所学运动技能能够在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比赛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也是一次次良好心理锻炼的机会。对一个代表队而言,场上运动员与场下助威团在比赛中利益一致,目标统一,共同承担成功与失败带来的种种考验,比赛过程中,场下助威团将个人情感依托于场上运动员,甚至出现“个人崇拜”,而场上运动员将个人喜悦与悲伤等各种复杂情感流露于场下助威团,这是一种“精神依托”,这种“个人崇拜”和“精神依托”使个人走向集体,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都源于体育竞赛,这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自身对运动技能的满意程度,增强获取渠道的忠实度,即“体育课堂教学”。最终,增强体育课堂的主动参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2.3增加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竞赛相对学生的自身锻炼在要求和强度上有着明显的提高,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自我表现、张扬个性,往往会为赛场的表现而反复练习,同时也能带动周围学生参与练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3明确校内体育竞赛开展意义,设立长效管理机构,实现管理体制固化

3.3.1统一价值取向,明确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从学校体育工作角度出发,校内体育竞赛是高职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学校德育教育出发,校内体育竞赛是高职校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领导要明确校内体育竞赛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方面的重要价值,将校内体育竞赛的开展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高度结合,全校统一思想,将校内体育竞赛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3.3.2全面统筹,建立两级管理体制,以学校德育工作为切入点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德育的育人功能,认识到当前体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并以德育工作为切入点,创新德育育人模式,建立以校学生工作处(德育处)为主要策划部门,系部、体育教研组为活动实施部门的两级管理机制,修订相关制度和实施、考评办法,将活动过程纳入到绩效考核,切实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

3.3.3落实活动责任制,加大场外活动管理力度

校内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的制定,应注重责任的对应,落实宣传队伍、组织队伍、裁判队伍、班主任队伍和校内学生组织队伍的分工,指定行政人员统一统筹,保证各个组织队伍活动之间的协调开展。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场外管理,积极发挥班主任的组织和思想教育作用,形成以培育新时期高职生为出发点,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为落脚点,进行校园宣传报道为辅助点,班主任教育为发力点,临场判罚和教育为矫正点,合理、有序进行活动过程的管理。

3.3.4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原则

针对高职生身心特点和学情,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设计应坚持“三个面向,两个不断,一个统一” 原则。三个面向即:面向校情,从学校专业、场地、性别比例等学校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参与;面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可淡化技术或规则)。两个不断即:坚持活动开展不间断,坚持宣传报道不间断;一个统一即:统一规则和判罚尺度,保证公平公正。

4 结语

如何在“三个倡导”下,创新德育工作新途径,充分发挥体育隐性教育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同时提升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体质,并形成长效机制,达到学校德育教育生活化,这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将“三个倡导”与体育德育功能、小型竞赛管理机制进行有益尝试,探索出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体育工作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立国.在体育中进行德育的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05(9).

[3]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4).

[4]李储涛.身体德育——学校体育的德育起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11).

[5]张 勇,刘 全.普通高校课外体育竞赛的目标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

[6]胡海燕.体育运动的德育资源相关研究述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12).

[7]吴潜涛.党的十八大报告理论亮点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8]徐振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

[9]杨琳琳.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4).

[10]惠 蜀,张 新.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体育文化的走向

[J].体育与科学,1998(4).

[1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

On the Sports Competition Activiti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 Xiaofeng Zhou Quanquan
(Wuxi Machinery and Electron Highe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making sure that the national PE education highly aligns with the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and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cutting point. To put forward the notion that the campus competition can be titled by the theme and to spread the internal value of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To complete the goal of life and morality education,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and also the management systems should also be consolidated by putting forward the “three outlook, two constructiveness and one unity” principle.

Keywords:Core value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 competitions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2—0133—04

作者简介:1.李晓锋(198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三化核心价值观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紫光阁(2017年1期)2017-01-11 19:59:05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依托“班集体特色项目”平台,强化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8:26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6:06
马克思主义“三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求知导刊(2016年10期)2016-05-01 13: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