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广明
善用减法
◎文/艾广明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小学课程就学了。小时候学的东西不一定浅薄,成年后还要揣摩和运用。简单的算术也不一定只运算简单的数字,复杂的工作也用得上“加减乘除”的思维方法。“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法则的产生有个漫长的过程,古代虽早有加减乘除的算法,可现在用的数学算式产生却晚得多。到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他的著作里正式运用了“+”和“-”这两个符号,此后逐渐被广泛采用。乘号和除号诞生得更晚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和“-”用得更多,更普遍。
加和减是相互依存的一对矛盾,谁也离不开谁,但是人们更多的还是用加法,而对减法有所忽略。这并不难理解。世界万事万物在发展变化之中,虽然数量有增有减,但增加常常是方向。人从生到死,数学的表示是年龄增加,“天增岁月人增寿”,又长了一岁,于是庆贺生日。也有人不以为然,人生不过百年,中年过后就如太阳西下,过一年少一年,有什么庆贺的?这样想也有道理,但多数人不如此想,还是庆贺生日。工作中更明显了,各种目标,大都表示为数字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收入……这些重要指标有无增长,增长多少,是衡量发展的重要尺度。用到减法也是有的,比如节能减排、空气污染指数也很重要,为大家熟知,但这种减法毕竟用得较少。人们自觉不自觉形成使用加法的冲动。增长、增速、增加往往成了发展进步的同义词。运用数学思维思考工作,心中有数本有其合理性,“加减乘除”都有必要用,问题是我们加法用得过多了,其他用少了。多与少并非有个固定的比例,而需要按照科学的发展理念和远大的发展目标综合运筹“加减乘除”。
喜加厌减几乎是普遍的偏好,明了这一片面性,我们就应自觉多用用减法。在加和减的矛盾中辩证思考问题。考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对环境的控制和改善,尽量减少对水、空气和山峦草原的污染。运筹上新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同时也应考虑淘汰落后产能,掌握主动权,不必等到企业弹尽粮绝时才再寻出路。官办机构要精兵简政,一直是倡导的原则。很多机构因应工作需要设立,一般来说自有必要,突出的问题是设立机构时做加法太多,减法太少。所以“吃皇粮”的总是有增无减,机构臃肿,冗员充斥。前些年,很多党政机关大兴土木,将办公、接待的楼堂馆所建设得宏伟宽敞,富丽堂皇,可有些单位仍感到办公室不够用,还计划再建、大建。换个思路,做做减法,减少各层级官员的办公室面积好不好呢?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形势下,严格限定党政机关官员的办公室面积,以前反映的办公用房不够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很多机关还有办公室闲起来了。
企业经营的目标相对集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加法是常用的。建更多的厂房,购置更多的设备,招聘更多的人员,接受更多的订单;还要设立更多的分公司,进行外延式扩张。这在经济起飞,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常常一路凯歌。但发展的环境并非总是如此,产能会有过剩,加上国内国外同行激烈竞争,有的企业很可能亏损、倒闭。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的企业在经营中善用“减法”——注重减去低层次、低效益、低竞争力的项目,往“高精尖特”方向发展,在严峻考验中站稳了脚跟。领导决策用到减法,并不是孤立地减少、减损。局部的、一时的减,反而带来长期的增、整体的多。一些企业家深谙此道,有时广泛扩展产品的用户,有时又把目标集中到特殊的人群。现在几家大品牌手机垄断市场,规模小一些的厂家很难全面与其竞争,有些企业推出儿童手机、情侣手机、老年人专用手机,在精简用户中赢得了独特市场。
“加减乘除”本身并不难掌握,而运用到社会、人生中就非常复杂。何时加,何时减;加什么,减什么,大有奥妙。不仅有认识和经验的问题,更有利害得失的考量。有些人用错了方法,不一定是由于“解题”出错,而是私心作怪。很多领导干部热衷增加机构、编制,不愿意裁减机构编制,道理其实都知道,但做加法和做减法,个人利益的得失可能和事业的利弊相反。精简机构有利事业,但推动很难,个人很可能得罪人。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多用加法,个人功名利禄上多用减法,有利于增进党性修养,培育优良的品质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