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价值及保护思考

2016-11-28 17:03:51韩衍顺齐鲁理工学院文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武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族价值传统

韩衍顺齐鲁理工学院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价值及保护思考

韩衍顺
齐鲁理工学院文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映射出一个民族的生活生存的方式和文化心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辨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进行梳理,并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当代保护进行阐述。认为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保护和传承;当代社会应该采用“民族资源+科技技术+多种资本+创意”的模式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创新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实价值保护

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多元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进入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份子,必须进行创新才能适应体育发展的新常态,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继承上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还要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要积极借鉴,“取长补短”。正如卢元镇先生在2015年6月宁波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论坛上所言:我们不仅要宽宏大量地“放进来”,还要信心满满的“走出去”。作为有责任的大国,对待世界体育文化已经不能停留在学习与借鉴的水平上。而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也曾强调:“面对人类辉煌的历史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发展再也不能被看作为一个单一的、整齐划一的、直线型的路径。这场文化运动促使每个民族在对传统的思维框架进行反思,这场文化运动也使每个民族坚定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因此,“过去的体育是西方文明,并不包括东方文明,当然无视东方民族的身体运动文化存在。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西方体育最终将接受东方传统的养生保健文化,并且不能视其为西方体育的分支,或是对西方体育的补充。”[1]西方体育文化在与各民族体育文化深度交流和碰撞后,研究民族体育文化的现实价值尤为重要,因为它毕竟是世界体育的一部分,更是对当代西方体育发展的补充和借鉴。

1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1.1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存生活的一种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人类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某些表象,以感性、质朴的思维方式进行加工和改造,将自然力人格化和形象化。在实际的动手和自由活动过程中,得到了身体的锻炼,在一定意义上发挥了体育运动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育逐渐与生产劳动分离,其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扩展,逐渐演变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和改善身体机能的特殊教育过程。如武术中存在许多象形拳:螳螂拳、虎拳、猴拳、地躺拳等,武术先人从自然界中汲取智慧,将自然界中的变化思想和规律移植到武术的创拳中,用于生存和生产以及自卫。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化,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层的身体文化依然在民族生存和生活的一部分。

1.2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文化心理的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反映了民族意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规范、文化心理、审美心理等。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人们浓郁的宗教情结。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人们形神统一的审美情趣。以武术为例,中华武术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和谐美,既注重外在的“形”,又注重内在的“神”、“形”是指武术运动中人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是初级的、肤浅的;“神”是指人的精神、心志、意向等内在活动,是更高一层的追求,其表现出“虚”和“静”的审美特征。实际上,练神的过程就是一种求“虚”、“静”的过程。例如太极拳本技法中要求“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即要求太极拳运动要像抽丝那样既缓又匀、又稳又静。又如十三势歌中要求“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即要求身体要保持放松静和,心静则体松。这种强调内外联系,内形于外,达到筑其内、强其外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形神统一的审美情趣。

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与追求。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粹——武术为例,它要求内外兼修,不仅对对形体和内在神韵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还对练武之人的武德和修养提高了严格的要求。武术既注重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又注重群体本位价值取向,是理想的人格价值取向。 L·怀特认为,“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文化发展程度与所用工具的效率成正比例变化。”也就是说,生产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差异较大,在自然地理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以农牧为生的北方民族和以渔耕为业的南方民族的不同格局。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工具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演变成适合于本地地理环境的工具,南北方的生产工具由此分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生产工具都有着很明显的差别,长期居住于此的民族生活方式也随之逐渐“特化”,由此增大了各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一定地理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体育活动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并因地制宜地继续传承和发展。纵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器材、风格以及流传范围,可以发现,各民族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为民族传统体育赋予了鲜明的特色及独特的文化心理。“社会变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变革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社会变迁促使民俗语境发生变化,进而使民族传统体育失去生存的土壤 。”[2]

2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价值

2.1体育健身价值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载:“人们不仅能在生产实践、劳动活动中受到教育,还能在政治、经济和文体活动中受教育,他们利用游戏、竞技、舞蹈、唱歌、记事符号等进行教育。”[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与身体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它要求人们直接参与运动,在娱乐身心的运动中逐步改善民族体质,提高各民族人民健康水平。民族传统体育强调以健身为主,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为最终目的,强身健体就成为其主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参与运动锻炼能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2文化传承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对体育文化的价值这样描述:“任何一个研究过古代奥运会的人都会发现其深远的影响在于两个基本因素——美和尊严。如果现代奥运会产生我们期望的影响,也应该显示出美,激发出人们的宗教热情——一种无限制的超越我们今日最重要的体育竞赛所表现出的任何东西的美和尊严。”[4]这段文字告诉人们,体育的文化的真正魅力在于其文化性。作为一种传承的民族文化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深刻地体现出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2.3艺术熏陶价值

作为一种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的活动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使人们的身心都尽情参与其中,从而得到情感的挥发和精神的愉悦。各民族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将民族体育融合进了宗教礼仪、生产劳动、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之中,而且还将民族体育与文化艺术形式、民族舞蹈等融合在一起,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更充分地体现了其娱乐性。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遵循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潮流,借助休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特点,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活动,普及休闲知识,为丰富世界休闲文化方面发挥独特 的作用 。 ”[5]

2.4经济产业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开展所带来的大量关注人群,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得以发挥的社会市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所创造出来的观赏效应和愉悦效果都可以作为产业来开发。对外,它以其神秘的样式和新奇的感受吸引人;对内,它以惯常的形式、亲和的感受感染人。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赏者,都有可能从中获得无可替代的乐趣。正是借助这样的关注度、参与面、辐射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在商业开发的基础上获得显著的经济效应,进而带动村寨乃至整个地区和民族的经济发展。

3 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思考

3.1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保护原则

“崔永元建立了一些以影视资料为主的“ 口述历史库”,致力于口述历史开发与研究,针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也可以将收集到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建成数字化存储检索系统,除 了保存、归类整理及永久传承之外 并免费向全社会其他学术研究机构或个人开放 ,以供学术研究利用。”[6]中国地域辽阔,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当地的文化已经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各地依据文化保护条例进行静态的和动态的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专项立法建设不足,相关法律条款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立法内容设计存在保护模式难以定位 、 权利主体难以确定 、 保护范围难以划分 、 原创性难以分辨及保护期限难以明确等多处难点,严重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进程 ”[7]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高的体育价值,那么在当今中国体育深度转型的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应该称为大众健身的首选项目,因为它还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传统的传承机制是建立在血缘和模拟血缘关系基础上的,而现代社会的传承主要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范围主要呈现本土化传播和跨区域传播两种态势。”[8]创新当代传统体育的传承形式,适应大众健身的兴趣,实现大众健身项目的本土化。“继 承传 统与保持创新不是矛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也是继 承传统保持创新的过程,继承为创新提供基础,创新为继承提供发展动力。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继承传统,通过不断创新补充新鲜血液,保持其不断绵”[9]

静态保护是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先来的文字、实体等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展示保护;动态保护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传承人依据本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模式,对其进行宗亲和血缘形式的传承保护,一种是将临近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口传、录像等的整理、加以保护。

“依据有关法律,地方政府应发动有关部门和组织力量,对项目进行文字、 拍照、 摄像三维的普查方式,以数字化和档案化的方式,做到永久储存。”[10]

3.2构建“民族资源+科技技术+多种资本+创意”的产业模式进行保护

“民族资源+科技技术+多种资本+创意”的模式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人才、技术和资本的保护形式。人才、技术和资本为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重要要素,他们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人才是主体,资本和技术是关键,因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流动决定技术和资本的流动。利用本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将活态的传承人的技术文化,结合最先进的科技技术,融多种形式资金,依托人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来完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化传承与发展,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旅游、体验等产业链。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传统的自然经济。而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必须适应这种经济的变革,只有适应了这种变革,民族传统体育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加起来合计数百种,但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的项目没有得到广泛地传播,仅限于在本民族中流传,甚至有的项目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逐渐消亡,如我国古代的投壶、捶丸等项目,在当时是多么的兴盛,上至皇族宗亲,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一种国民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先后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保持活态的传承机制,是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关键。

“在全球化语境下理应保持文化多样性,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要积极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以理性的精神和开放的胸襟来理解和包容异族体育文化,以科学理智的态度来欣赏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并通过不断的交流、互渗、 融合、 互补与创新,构建本民族文化‘个性’,使其融入全球体育文化的潮流,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11]

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表达人们喜庆、欢乐、悲哀、痛苦等情感的形式,凝结着各个群体或者团体的文化旨趣。因此,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就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相联系。

作为一种“身体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是通过人的身体活动表现并传达出来的,更加直观,如武术中强调的“内三合,外三合”,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其次,体现在其传承、传播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变异与创新。“唤醒全民的文化自觉助于我们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义,为保存历史的记忆取得族群民众的支持。仅仅依靠政府组织或者少数民间组织保护与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是艰难的 ,因为没有广泛民众根基的文化是注定要消亡的,在不断现代化、城镇化的今天,功利与激进无处不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函须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12]

世界体育是从各民族传统体育中发展而来,世界体育也需要各民族的传统体育。由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不同、阶段不同,世界化、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发展与创新成为各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考虑问题。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在本土化创新传承过程中缺乏活力,因此,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体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在全民健身中树立自觉和自省意识,利用“民族资源+科技技术+多种资本+创意”模式,激活民族传统体育当代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真正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育价值、产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倪依克,等.民族传统体育的走向[J].体育科学,2014(12):6.

[2]王智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源、特征与传承方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1):78.

[3]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7.

[4]体育概论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53.

[5]刘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46.

[6]倪依克,等.民族传统体育的走向[J].体育科学,2014 (12):5.

[7]曾建明,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学报,2013(5):28.

[8]王智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源、特征与传承方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1):75.

[9]汪全先,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3116.

[10]高守清.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困惑[J].赤峰学院学报,2013(5):105.

[11]刘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48.

[12]汪全先,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5(3):115.

On the Rality Value and Protec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Han Yanshun
(School of Arts, Qil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200, 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port is a part of ethnic culture, reflecting one nation's life style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of survival. The article,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logic thinking,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elaborates its contemporary protec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dynamic and static methods for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Contemporary society should adopt the pattern of combining national resources, technology, capital and originality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Keywords:traditional sportreality value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1—0113—04

作者简介:韩衍顺(1968~),男,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民族价值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一粒米的价值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