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佟明增
重担不能把我们压倒
◎文/佟明增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这是马克思留给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共产党人的座右铭。
马克思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一生都面临着贫穷、饥饿和疾病的困扰,一生都面临着几个孩子先后夭折的悲痛,一生都面临着资产阶级政客的极度嫉恨和污蔑,但他始终为自己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和人类解放事业顽强地、执着地工作和奋斗,始终坚信“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始终坚信“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1849年8月,马克思历经颠沛流离来到英国伦敦。他在伦敦生活的34年间,生活异常拮据,甚至贫困潦倒,有时因交不起房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但是,生活的窘境不但没有打垮他,反而使他迸发出强大的、坚不可摧的革命毅力。在这里,他著书立说,完成了《资本论》这部震古铄今的不朽著作;在这里,他指导著名的第一国际的革命运动,成为当之无愧的革命领袖和革命运动的灵魂人物;在这里,他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光芒照亮了人类的未来,因而“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人类将永远不会忘记”。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分别举行“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同名评选,马克思两次位居第一。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举行“古今最伟大哲学家”评选,马克思再次位居榜首。
从《共产党宣言》诞生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学说早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继承和发展。今天我们共产党员的生活环境、工作待遇,与当年马克思的一贫如洗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如果有人再认为自己“为官不易”,不仅愧对革命先烈的流血奋斗,更愧对当年马克思的奋斗精神和牺牲情怀。
当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我已经不能出门了,因为大衣放在当铺里;我已经不能吃肉了,因为没有钱买东西;妻子和一个女儿病了,又不能叫医生看病,因为没有钱付药费。今天,我们每月都有薪水,不存在难以为继的窘迫;今天,我们可能吃腻了鸡鱼鸭肉,不存在没钱买肉的问题;今天,我们都是“医保”者,不存在看不起病的时候。既然衣食无忧,为何还对工作、待遇叫苦不迭?根源就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这些人不是被工作重担所压倒,而是被思想无魂、理想无根所压倒。有的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凡事先替自己打算,于己有利则做,于己无利则废。有的人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对基层不了解,对群众没感情。有的人享乐主义严重,向往和沉湎于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有的人对“八项规定”耿耿于怀,认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剥夺”了他们寻欢作乐的“权利”。这些人如果还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信仰者,岂不愧对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当年的无私奋斗和殷切希冀?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撰写并出版了《卡尔·马克思传》。作者这样深情地描写马克思的贫穷与追求:“如果他不是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一定是在当铺。”为什么生活的重负没有压倒马克思?为什么一贫如洗的艰辛和艰难没有击倒马克思?坚韧不拔地心怀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这就是答案。
马克思主义曾是那个风雨如磐时代的各国革命者和仁人志士的指路灯塔,今天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官不易”“为官不为”者的所作所为,恰恰背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耻辱。”那些“为官不易”“为官不为”者首先感到耻辱的,应该是在和平年代被自身信仰的迷茫和责任的缺失所压倒。今天我们重温马克思当年为了创立和实践革命理论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牺牲和奉献,目的是从马克思那里汲取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一面旗帜,马克思本人更是今天每个共产党人追求和实现理想的一面旗帜。高高举起这面旗帜,我们就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永远不被任何困难、任何压力、任何风浪所压倒。
□本栏编辑/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