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精神的内涵分析①
——《火的战车》影评

2016-11-28 13:51:05牛成龙尹朝玉赵世鹏韩程爽郑灏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亚伯拉罕奥运冠军埃里克

牛成龙 尹朝玉 赵世鹏 韩程爽 郑灏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河南郑州 450001)

奥运精神的内涵分析①
——《火的战车》影评

牛成龙 尹朝玉 赵世鹏 韩程爽 郑灏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河南郑州 450001)

《火的战车》是由休·赫德森执导的一部运动题材电影,该影片以体坛上的真实事迹为故事原型,讲述了两个短跑运动员在1924年登上巴黎奥运冠军奖台的不凡历程。故事情节直白而平和,结构简单而有层次感,人物形象塑造突出个性又切合实际。影片通过反映两位主人公在不同的人生信仰驱动下,保有对奥运冠军梦想的共同追求和渴望。无论是身为犹太人的亚伯拉罕的民族信仰,还是虔诚教徒埃里克的宗教信仰,在电影中都被熔铸为一种共同的信仰——奥林匹克精神。正是出于对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强大包容性和充分的尊重,奥林匹克精神才能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一种精神信仰。《火的战车》即以短跑运动员为表现对象,突出了运动场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不巧神话 民族 信仰 奥运精神

1 体育电影史上的不巧神话

《火的战车》是由知名导演赫德森于1981年拍摄的体育影片,该片荣获多项影界荣誉,这不仅是对赫德森导演的最大鼓励,也代表了体育电影对影界的一个有力冲击,使得体育精神在媒体时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影片中的故事原型是奥运体坛上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两个主人公都是英国的大学生运动员,犹太籍的哈罗德·亚伯拉罕和苏格兰籍的埃里克·利德尔。他们都有着健步如飞的短跑天赋,一个在入学之后打破了“环校挑战赛”七百年未被打破的记录;另一个是虔诚的信徒,因秉异的天赋获得“苏格兰飞人”的美誉。这两个有着不同信仰的人——亚伯拉罕的民族信仰和埃里克的宗教信仰,在一开始的接触中并没有十分融洽。亚伯拉罕为了保卫自己民族的尊严,企图以“奥运冠军”的头衔来当做自己犹太人身份的挡箭牌,他坚信奥林匹克精神是不分种族的。而埃里克则认为,到中国传教的任务固然重要,但是上帝赐给他的“健步如飞的本领”也很重要,“放弃赛跑无异于藐视上帝”。于是,他们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为信仰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奥林匹克精神而战。两人互相把对方定为自己的目标,你追我赶,刻苦训练,终于同时站在了奥林匹克赛场上,分别夺得 19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100m和400m的金牌。

两个人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到田径场上,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体育运动,他们用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为自己实现了“奥运冠军”的梦想,也为自己的民族带来了无上的荣耀。更为重要的是,两人的刻苦训练,奋力拼搏的精神,不畏失败、永不言弃的执着信念,深深感动并激励着每一个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体育精神和道德精神,成为 《火的战车》这一电影最大的文化精神亮点所在,也使得这部体育电影成为不朽的神话。

2 不同民族与奥林匹克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规定:“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影片设置哈罗德·亚伯拉罕这一角色,重点突出的是他的民族身份——犹太人。当时的犹太人在欧洲一直是被人们所抵制的民族,人们对犹太民族的种族偏见达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虽然早在19世纪20年代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已经被英国政府提上日程,但是长久以来的传统眼光和历史情绪使得人们仍然带着有色眼镜来审视犹太民族。亚伯拉罕想要通过成功来为民族争光,而他能成功的途径只有短跑,站在奥运冠军的台子上,成为了他勤奋刻苦的动力和梦想。当然,这种为了民族自尊心的求生欲也给他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当因他而升起的英国国旗飘扬在奥运赛场上空时,他证明了自己民族的强大和奥林匹克公平公正的精神。

民族意识是每名运动员代表自己国家出赛的精神动力,他们为了替自己国家争光,有的在比赛中跌倒了爬起来,咬牙坚持,有的在比赛中出了意外而成了终身残废,还有的为了国家而舍弃了自己的利益。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朽,才迎来了数百年不同民族共聚的体育盛宴。

3 信仰与奥林匹克

信仰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领袖。有了信仰,人们就有了行为处事的原则和内心的敬畏之情。自古以来,人们对世界万物的信念和追求,以宗教的形式呈现。《火的战车》中,另一个主人公埃里克·利德尔出生于中国,其父母是伦敦教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也成为一名虔诚的教徒。

在大学就读期间,埃里克曾经是一名出色的橄榄球运动员,他在自己的每一场比赛中都以佼佼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英国著名体育教练汤姆·麦格查发现了埃里克杰出的赛跑天赋,他便试图说服埃里克发挥他的特长,虽然遭到了埃里克姐姐的反对,但是汤姆教练还是决定鼓励并帮助他进行赛跑训练。埃里克经过教练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训练,终于有机会参加代表世界体坛最高赛事的奥运会了。然而现实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当奥运会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了之后,他却被告知100 m竞赛的资格赛是在星期天举行,对宗教信仰和奥运梦想的抉择使他陷入了矛盾之中:星期天是安息日,按照上帝的戒律是不能工作和运动的。在他即将为了信仰而放弃梦想时,另一位英国运动员林西爵士将自己星期四的400m参赛资格让给了埃里克。埃里克在仅有的几天时间内刻苦锻炼,这个“苏格兰飞人”虽然没有尝试过400m距离的赛程,但是为了信仰——上帝的荣耀,他决定放手一搏。天道酬勤,结果自然是圆满的,埃里克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夺得了此次奥运会400m竞赛冠军,这项记录一直被他保持了35年之久。

信仰在我们脆弱时给我们内心力量,信仰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把个人奉献给时代,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追求一流,便是俗世人生的信仰。把时代的需求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历史长河中发出点点星光,把自身的生命融入人类这条河流中,便不会感到孤单。有了坚定的信仰,有了踏实的步伐,即使没有强健的肌肉,我们也可以获得内心的力量,摘取属于我们的英雄桂冠。人们对于奥林匹克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内心的一种信仰。

《火的战车》通过倒叙追忆、慢动作、首尾交相辉映等技术手段,将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运动精神完美诠释。在影片中,竞争追逐、友爱互助、鼓励前行的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的运动员和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和励志作用,它鼓励着他们靠着自己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坚定不变的美好信念,一步一步向成功走去。

《火的战车》通过影视作品的方式将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的向世人诠释,它使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站在了一起,为了同一个梦想去拼搏。它教会我们有始有终,坚持不懈才能赢得最后的荣耀;让我们懂得在体育精神面前该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如何去对待输赢;它更让我们明白跌倒了只要能站起来继续奔跑,下一秒就会有奇迹发生。

[1]李知宇.奔跑中的人性和社会性——以影片《阿甘正传》和《火之战车》为例[J].体育学刊,2008,15(9):49-52.

[2]位晓宁.永恒的信仰——影片《火之战车》的奥运精神内涵分析[J].电影文学,2008(14):47.

G952

A

2095-2813(2016)11(c)-015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159

牛成龙(1990—),男,汉,河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亚伯拉罕奥运冠军埃里克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没有你
没有你
越努力越幸运——奥运冠军全红婵作文素材解读与运用
中国第一个中级别举重奥运冠军
———占旭刚4
北广人物(2020年48期)2020-12-22 10:40:08
拿开以后
读者(2018年21期)2018-10-17 03:31:08
善意比诚实重要
善意比诚实重要
善意比诚实重要
亚伯拉罕·林肯: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