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方,孙 立,张华新
地域语境下南湖船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研究
高东方,孙立,张华新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法,针对嘉兴地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际情况,围绕南湖船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经过文献整理与逻辑分析得出:学校开设南湖船拳课程是实现教育与文化融合的最佳途径之一,以学校教育作为南湖船拳的传承方式,不仅可以突出南湖船拳的地域文化特征,还可以提升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南湖船拳;地域文化;文化传承
南湖船拳,亦称江南船拳,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古江南嘉兴地区,是在“船”上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武术表演项目,主要分布于嘉兴三塔塘、南湖区解放街道、南湖区东栅街道、市区运河边。春秋战国至今,具有浓厚江南水乡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南湖船拳伴随着古运河演绎着嘉兴的历史,以嘉兴文化为主导,秉承传统,吸纳百家之所长,成为嘉兴人民保家卫国、强健体魄的武学文化。[1]南湖船拳既有相当强的实战作用,也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极大的观赏价值。其武术套路实践与理论体系完整,在江南一代,特别是嘉兴地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然而在当前传统武术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南湖船拳出现了练习者减少、精通者势单力薄、研究者缺乏相关支持的不利局面。如何才能够让南湖船拳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并焕发出生机,成为当前体育学者和社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南湖船拳当前遭遇的传承途径单一、文化意识淡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进而探讨出解决这一不利局面的措施,那便是将南湖船拳引入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中。同时,学校教育也理应承担起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使南湖船拳在地方学校文化语境下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逐步完善,使我国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能够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地域文化作为一颗明珠闪耀在教育的大家庭中,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发出光彩夺目的光芒,通过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发扬,能够有效地开展地域语境文化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教育与文化的融合。
2.1培养学生地域文化的人文情怀与崇高责任感
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是以地域为根基,把历史作为主线,用文化作为相应的载体,虽然与地理有关但却不是地理,与历史有关联却不是历史。[2]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地域文化的同时可以体验到当地绚丽多彩的文化魅力,学会了解与欣赏当地地域文化,培养热爱当地的人文情怀,激发对课程中地域文化主动思考的潜力,同时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更是进一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的精神财富。在特定语境下经过长期沉淀起来的地域文化,是一道拥有充沛水量的地域文化沟渠。因特定的语境所形成的地域文化有着独特的人文资源和人力资源,不仅仅可以利用其内部的资源将地域文化传承,也是独具价值的民间技艺发扬光大的重要推力,还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启发学校利用地域资源与传统项目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就业面。如南湖船拳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同时可以作为防身与保护技能,增加学生知识与武术融合等多方面的职业选择,以及南湖船拳的文化担当更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从中体会到嘉兴船与水文化的趣味。
2.2传递给学生尊重地域差异的文化态度
我国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本地区高等教育的需要,一所高校的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各地。作为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性的大国,学生生活所在的地域文化,无时无刻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依据地域文化来组织体育课程,能够激发不同地域文化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本地域的学生也会倍感亲切,从而使文化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又能积极引导大学生从生活中的文化事物和生活体验中得到认同感,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就在自己身边,体育无处不在的生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通过对南湖船拳地域文化的了解,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地区文化的内在价值,不但对当地文化产生归属感,而且还能够破除对当地文化的陌生感,吸引学生主动的去了解、去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知识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更加尊重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3]尤其是浙江地域文化,不仅有南湖船拳,还有舟山、杭州、湖州等地船拳,虽然各地一直都在争做船拳的“龙头”,但各家都明白自身特色不一,应取长补短,日渐完善自身,而船拳文化也进一步得到统一。
2.3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体育课之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地域文化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的养分,充满探究生活规律的健康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当今体育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体育学涉及的领域呈现出现代化、多元化的趋势,体育与多个学科的交叉、联系、渗透,从地域文化语境下作为起点,依据文化传承的历史规律,抓住文化传承的特点,在当前学校教育体制背景下,开发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更多的文化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逐步以体育的形式把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最终转化为有益于社会的创新价值。南湖船拳不仅有理论体系,根在于行船中打出的一招一式,既要有超强的身体能力,更要求夜以继日的勤加苦练,还必须在钻研中创新招式,突出自家武学的特色。
南湖船拳之所以能够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因为其是独具浙江水乡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于陶冶体育人文情怀、强身健体、铸就防身为国的思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校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主体精神贯穿于南湖船拳的体育课程与教学中,有利于南湖船拳的传承和延续,展现南湖船拳的风格特点与文化特征。
3.1南湖船拳的技术特点
南湖船拳,由于是在船头上仅有一张八仙桌大小的面积上练习,决定了南湖船拳的招式不能与其他的武术那样,限制其大范围的跳、蹦、纵、闪、展、腾、挪的习武传统。身动的同时船也在晃,为了能够让习武者的身体适应船的晃动,既要练习者身体保持平稳,又不能受到船体晃动的约束,在防守的过程中,双手不离上下,如门窗一样,似开非开并且出招迅速,一般在原地转动,具有步伐猛烈、躲闪灵活的特点。
南湖船拳基本功对腿部、臀部以及腰部的力量极其重视,步伐中以挪步为主,以求出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腿部是发力的重点,为了适应空间狭小的船体,南湖船拳重视弓步、马步的转换动作,以体现出攻守兼备的特点。南湖船拳的独特风格,正是江南水乡灵秀与中华武术刚劲勇猛融合的完美演绎。[4]
3.2南湖船拳的文化特征
任何一门拳术的产生都是用身体表达生活的习性,根据大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人类生活的演绎,南湖船拳就是借助肢体的动作形态传承博大精深的地域传统文化,映射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5]因此,在练习南湖船拳的武术技法之外,也需要通过了解南湖船拳文化来深入了解与体验江南水乡文化。南湖船拳不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成为了嘉兴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默默见证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和“嘉兴南湖”的发展,在嘉兴地区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情调。现如今,南湖船拳只是作为一种嘉兴民众健身娱乐的项目,但由于传统武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嘉兴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文化精神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承载与传输功能。
经过历代师祖的不懈探索,南湖船拳理论基础和技术套路逐步得以完善,其知名度也由地方扩展到全省乃至全国,国内外船拳爱好者前来嘉兴参观、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西方竞技体育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冲击以及体育健身活动的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南湖船拳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挑战,传承和发展的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南湖船拳在传承过程中主要局限于民间传授,缺乏文献依据,注重技能学习而轻视文化传承,传承途径比较单一,以及传承人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比较注重传统的师傅收徒弟模式,或者是家族传承等来实现,传承和发展模式非常滞后。这种局面若长时间的存在,必然会造成传承梯队的断层,经历南湖船拳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学校体育作为文化的直接传播载体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创新机遇。
4.1学校教育中南湖船拳传承的必要性
地域文化语境下萌生的体育传统项目有其独特性,而我国众多的民间体育从远古时代一路走下来,[6]不同的地理环境成就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语境,这也孕育了不同风格的武术派别。根植于民间的本土文化,既融合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也反映出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习俗,武术派别的产生与发展,在受到民俗习惯影响的同时,也对时代文化的影响意义深远,[7]例如,起源于河南温县的陈氏太极拳、世界文明的少林武术、独具胶州半岛文化气息的螳螂拳,无一不体现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对南湖船拳的开发研究中,必须要对它所在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分析。江南水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南湖船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域文化空间,在南湖船拳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嘉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其运动特点、运动内容、价值取向、人文精神、传播途径等都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传承过程中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并趋于完善,在练习南湖船拳的过程中可以让练习者感受到嘉兴这片土地的文化气息,以地域语境为背景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更好的展示出本地文化,也使得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武术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4.2学校教育中南湖船拳的课程改革方向
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南湖船拳历史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选择走向社会,基本具备独立体育锻炼的能力,并且能够认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体育课程是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选择的,因此,有计划的推进和落实南湖船拳走进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案,建设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南湖船拳武术课程体系,不仅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走向,也是体育与科学贯通的标志之一。
目前,民族传统文化出现了传承断层的问题,而且日益严重。面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必须利用更加有活力的载
体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传承。[8]我们必须找到更加有利的途径和手段使南湖船拳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而学校教育本身具有的系统性、目的性等特点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通过学校体育课程的教授,扩大本地区的群众基础,根据嘉兴地区的实际特点把南湖船拳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高校的自我完善功能也能够弥补许多民间传承的不足,更加有利于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传承教学体系,也为南湖船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南湖船拳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传统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身体练习中深入了解传统武术技艺中的文化底蕴。
4.3学校师资教育力量对南湖船拳传承的影响
引入学校教育来谋求南湖船拳的发展,应走两个主线方向:第一,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加大民族传统武术课程的比例,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无论是国学理论还是传统行为礼仪的教学都是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隐形熏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既分门别类又融会贯通,各大高校在校本教材的选用中应更多的满足地方和院校的需求,增加与本地域“武术文化传承”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地域优势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避免本地稀有拳种的灭绝,为武术拳种的整体传承做出贡献。[9]第二,承担一定数量的民间武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从现代学校教育的背景出发,结合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对民间武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培训,找出适合当代学校教育模式与传统拜师学艺教法的平衡点,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传统文化素质和教师专业业务能力。南湖船拳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学校教育对于南湖船拳的传承与发展更具系统性和专业性。
当前,我国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经历着传承难的困境,一是科技的进步,人类淡化了古人的劳动与智慧成果;二是青年人的享乐精神与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很少有人学习传统技艺,尤其是经济价值回报率不高的项目。鉴于此,国家正在通过文化宣传与经济补贴的方式,多渠道地传承与开发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湖船拳是由嘉禾渔家儿女保家卫国、生活娱乐所创生的拳种,凝聚了多少代师徒的传承智慧与心血,然而时至今日却遭遇到了无人习得的窘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嘉兴市人民政府,以及南湖船拳当代传承人韩海华先生委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形式将其传承下去,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南湖船拳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习练,成立了市属武术协会和学校俱乐部,参加浙江省内各项武术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同时,在南湖船拳引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如课程标准、师资力量、教师资格等,虽然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后期的实践教学中仍需要加强总结,设计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南湖船拳课程理论体系,实现其从学校教育到地方推广、从地区文化到国家品牌,完成韩海华先生的国际推广战略,凸显出南湖船拳的独特价值功能。
[1]王怀建,韩海华.南湖武魂[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5):29.
[2]孙立,李福林,施群英.地域特色项目引入高职体育课程研究——以“南湖船拳”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6):59-61.
[3]王海燕.试论地域文化对儿童发展的意义[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6):35-39.
[4]高东方,孙立,等.“南湖船拳”与高校体育课程的地域文化开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6,(7):71-72.
[5]闫民,邱丕相.象形武术——一种用身体表达的动态文化符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49-52.
[6]王俊奇.“边缘文化”语境下民俗体育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4).
[7]马敏卿,张艳霞.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以齐鲁文化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48-451.
[8]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7):54-57.
[9]唐志云,周斌.高校本土武术文化传承模式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0(9):48-50.
Research on Cultural Heritance of Nanhuchuanquan in School Education under Regional Context
Gao Dongfang, Sun Li, Zhang Huaxin
In this paper,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ltural 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for Nanhuchuanquan development in 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 sport and health curriculum in Jiaxing.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ounding of Nanhuchuanquan course is the best way to realize the melting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heriting Nanhuchuanquan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highlights it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s, but als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chool sports and health courses.
school education; Nanhuchuanquan; regional culture; cultural heritance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地域特色项目引入高职体育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201521);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体育专项)课题“地域文化资源语境下南湖船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ZGT201514)
高东方(1986-),男,黑龙江鹤岗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314036
Jia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314036, Zhejiang,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6)010-0058-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