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航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衡阳 421002)
大学体育《游泳》课程开展的可行性探讨①
——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陈航*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衡阳 421002)
对衡阳师范学院大学体育《游泳》课程开展的可行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游泳项目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游泳场地设施和师资条件日趋完善,学校领导和学生对开设该课程普遍持支持态度,认为衡阳师范学院开设大学体育《游泳》课程是可行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体育《游泳》课程发展的相应思路。
游泳 课程 可行性 大学生
近年来,《游泳》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视。衡阳师范学院自2005年在体育系开设了体育专业游泳课程,一直深受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学校一直有计划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大学体育《游泳》课程到目前为止尚未能成功开设。因此,对这一课程开设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开设推广该课程均亟需研究。鉴于此,该研究拟通过调查衡阳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游泳课程的开设现状,以及对非体育系学生上游泳课的需求分析,全面了解该校游泳教学的场地设施、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运用,然后提出衡阳师范学院开设大学体育《游泳》课程的前景以及可行性的研究,并探讨如何完善大学体育《游泳》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评价。
1.1 研究对象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所有上游泳课程的大二学生。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参与学习游泳专业课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91.4%);二是针对非体育系的尚未参与学校游泳学习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46份,回收142份,其中有效问卷134份,有效率91.8%)。
(2)专家访谈法:选择两类专家进行访谈。一是通过电话和邮件的形式,对其他开设大学体育《游泳》课程高校的资深教师进行访谈;二是通过当面访谈的方式对衡阳师范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相关领导进行访谈。
2.1 《游泳》课程的受喜爱程度及原因分析
此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对体育专业《游泳》课程的喜爱程度。结果表明:对游泳课程持非常喜爱态度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62.5%,对游泳课程感觉一般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8.1%,另外,还有9.3%的大学生不喜欢游泳课程。以上结果说明,体育专业《游泳》课程得到了绝大部分参与学习大学生的喜爱。另外,通过调查大学生喜爱或者不喜欢体育专业《游泳》课程的原因发现,喜爱该课程的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游泳课程的学习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还强化了意志力水平和抗挫折能力;而不喜欢该课程的学生则普遍认为标准的游泳动作不好掌握,认为水池中的水不干净等。
2.2 教学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此研究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游泳》课程的教学场地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2010年之前体育系的学生上游泳课均需乘车前往市区的游泳馆,后来衡阳市政府在学院内修建了衡阳市中心体育场,每到6月初的时候,学校就会在体育中心旁设置临时充气式泳池供教学使用。另外,调查还了解到2010年衡阳市政府除了在衡阳师范学院内修了衡阳市中心体育场外,还在衡阳师范学院旁边的湖南工学院修建了衡阳市室内恒温游泳馆,根据衡阳市和高校达成的共管协议,以上运动设施竣工之后,衡阳市的几所高校均可以资源共享。分析认为,随着衡阳市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进一步完善,目前制约学校《游泳》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游泳场地不够用的问题将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2.3 教学情况分析
此研究走访了近年来主讲该课程的相关游泳教师。调查结果发现,由于当初在开设该课程的时候学校只是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来进行定位,因此,相关游泳教师在计划授课时间的24学时里,大都只是传授蛙泳和自由泳的基本技术动作,而与游泳课程紧密联系的游泳理论教学以及紧急情况的水中自救技能却没有时间传授。这样就使得游泳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师资队伍分析
此研究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游泳》课程师资队伍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衡阳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游泳》课程的主讲教师均非游泳专业科班出身,教龄相对较短。但是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是体育系的业务骨干,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也很不错,相信随着这批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年限的增长,不久将成为游泳课程教学与改革工作的主力军。
2.5 考核评价情况分析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游泳》课程期末考试的评分标准由技术动作评分和达标成绩评分两部分组成,技术评分占30%,达标成绩占70%。达标成绩的评定方式为:学生任选100 m蛙泳和自由泳的其中一项进行速度考核。通过对2015级体育系部分学习游泳专业课的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游泳课程学习,93.8%大学生都顺利通过了考试,优秀率达到了25%,教学效果良好。
教育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通过对学校领导进行简单的访谈发现(见表3),领导对开设大学体育《游泳》课的态度表示非常支持的占57.1%,比较支持的占28.6%,不够支持的占14.3%,没有任何一位领导不支持开设大学体育《游泳》课程。另外,通过对非体育系学生上游泳课的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在134份有效问卷中,非常支持学校开设大学体育《游泳》课程的大学生占63.4%,比较支持的占25.4%,不够支持的大学生只占11.1%。可以说,该校开设大学体育《游泳》课程的主观环境已经具备。考虑到该校及周边现有的游泳场地资源配备和师资情况相对前几年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完善,分析认为在该校开设大学体育《游泳》课程是具有可行性的。
4.1 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受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大文化背景影响,相关教育指导部门提出了大学体育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思想。因此,通过大学体育《游泳》课程的学习既要使大学生学习游泳技能、锻炼身体,还要强化其意志力水平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4.2 采用科学的课程组织形式
课内外、校内外的紧密结合是21世纪各类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当前对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在高校实施是可行的,它适合高校的体育课程结构。因此,衡阳师范学院大学体育《游泳》课程可以采用合理的课堂内游泳教学和课堂外游泳俱乐部的形式来开展课程组织。
4.3 完善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
当前,该校体育专业游泳课程的考核过于局限于学生对游泳基本技术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没有考虑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体育《游泳》课程应由现行的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
4.4 加强安全、卫生意识教育
教师在游泳技术动作的教学之外,还需要加强正确的生理和卫生意识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在游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轮流值班的形式来增设救护岗位,让学生耳濡目染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1]金国利.关系普通高校开设游泳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0.
[2]尹少丰.城镇化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25-28.
[3]黄熊文.广州市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师友,2012(5):25-2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115
G807
A
2095-2813(2016)12(b)-0115-02
衡阳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YKT201530)。
陈航(1981—),男,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E-mail:481646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