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奥运项目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以江西省为例

2016-11-28 10:01:13张博欧阳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5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发展

张博 欧阳斌

(江西理工大学体育系 江西赣州 341000)

非奥运项目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以江西省为例

张博 欧阳斌

(江西理工大学体育系 江西赣州 341000)

在竞技体育强势发展的今天,“非奥运”项目一直存在于“奥运”项目的光环之下,因此,非奥运项目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转变其发展传承的策略。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也是引领社会改革的中心。所以,非奥运项目和普通高校的结合,是体育和教育的交融,是强身健体、锻炼智慧的开始,也是体育与文化的融合。因此,积极推动非奥运项目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势必将早日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非奥运项目 高校 传承与发展

古语云“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江西,孕育了北京奥运会中的男子双人划艇500m冠军杨文军,更有奥运健儿吴静钰、彭勃等,他们代表的奥运项目,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而在非奥运项目上,江西省在这几年也取得了较为骄人的成绩。例如: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竞技攀岩队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4名国际级运动健将、12名国家级运动健将、30多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华东交通大学软式网球队连续3年包揽了全国青少年软式网球锦标赛5个项目的全部金牌,并在2013年波兰世界软式网球锦标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江西师范大学健美操队10余年来,先后培养了近40名国家级运动健将、4名国际级运动健将以及4名世界冠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所以,积极推动非奥运项目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势在必行。

1 非奥运项目在普通高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非奥运项目大部分来源于生活,很多是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在国际上,非奥运项目的关注程度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20世纪80年代,国际体育组织专门针对非奥运项目举办了世界运动会,其规模庞大,赛事隆重,被称为“二级奥运会”。世界运动会的举办是一个独特的舞台,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为非奥运项目的全面普及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是在国内,由于受到“奥运争光计划”的影响,非奥运项目没有获得奥运项目一样的重视,导致很多项目发展缓慢,甚至逐渐萎缩。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非奥运项目进入校园,是原始的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将体育与教育巧妙地融合,能更好地学习、推广和传承非奥运项目运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校体育是以田径、三大球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将非奥运体育项目纳入课堂的学校少之又少。虽然部分高校也开设了舞龙舞狮、体育舞蹈、瑜伽、街舞、太极拳等非奥运项目,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学校重视程度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与传统田径和三大球相比并不明显。以江西省为例,目前江西省各类普通大专、本科类高校约上百所,但是在非奥运项目推广与发展上取得成功的仅有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竞技攀岩,华东交通大学的软式网球,江西师范大学的竞技健美操。非奥运项目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困境。这种情况与全国各大省相似。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对非奥运项目的认识程度也不够,项目设置少之又少,课程结构也不合理,严重限制了高校学生的选择和体育观念的形成,也制约了非奥运项目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2 普通高校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必然性

(1)当前多数高校的体育有严重的滞后性。如,江西省普通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依旧围绕奥运项目,其可选性非常少。但是作为高校也要顺应时代需要,其教学理念也需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改进与创新,尤其是对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也是需要具有前卫性的教育思想,但是这也要根据相关的教育政策以及学生个体的不同来实施,尤其是在人性化教育的理念上,更应该有所提高与改变。如,在普通高校在体育教育中,引入非奥运项目,这也是对高校体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勇敢创新尝试。也只有经过不断创新,那些沉寂的体育也才会真正地活过来。除此之外,随着非奥运项目的引入,还会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给予学生解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非奥运项目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非奥运项目进入普通高校的基础上必然也会进入运动竞赛,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也标志非奥运项目的成熟,非奥运项目进入高校运动会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竞赛活动,而运动竞赛中非奥运项目的夺冠,会使该技能提升,是对团队合作的展现,也会让体育课程内外充分互补。

(3)学校不仅是提升智慧的地方,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地方。学校给予学生非奥运项目的技能和知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下有了文化内涵的领导,使高校走出校园并进行交流,这是在学生最有朝气的时候给的最好的传播。跨文化的交流也对国际关系会有所提升,比如:孔子文化的传播,是增强民族友谊和情感交流的最温和的方式。

(4)学校开设非奥运项目的课程,一方面会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地理条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改革,让大学生成为非奥运项目竞技体育的后备军,比如在美国,全国大学生的竞技非常重要,这是他们选拔运动员的后备军。

3 制约非奥运项目在普通高校传承与发展的因素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外国高校一直推崇“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体育”,而在我国高校往往会忽略体育教育,一味地在“德”“智”中争强好胜,江西省也是如此,例如:江西某高校攀岩队近几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并不重视,学校岩壁建设资金迟迟不到位,岩壁建设缓慢,严重影响了该项目在学校的推广。除此之外,部分老师也不够积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想花心思和精力去学习新东西,守着老思想,固执地认为只要上好传统体育课就行了,这也阻碍了像瑜伽、轮滑、太极拳等新兴项目的推广和发展。

(2)高校非奥运项目师资配备严重缺失,严重忽略了对非奥运专项教师的补充。而且教育课堂和理论知识也有一定的差别,没有创新的课堂,必然会引起弹簧般的反效益,思想观念的陈旧更是对非奥运项目的一种打击。

(3)学生对非奥运项目认知不足,认知途径太单一。由于这些不足导致高校学生对于参加非奥运项目的喜爱程度严重下降。例如:江西某高校开设了定向越野课程,但是由于很多同学对该项目认识不够,结果导致选课人数寥寥无几,最终学校教务部门被迫取消该课程。认识途径的单一说明广大媒体对非奥运项目的宣传有所不够。目前江西省的非奥运项目非常少,这也表现出非奥运项目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4)教育部门的引导力不足。现今我国体育的两个基本政策是“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偏向于奥运项目的,与“奥运同步”走,并全面普及,严重忽略了非奥运项目,更是让没有扶持的非奥运项目走下坡路。

4 普通高校传承与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对策

4.1 改变陈旧思想观念

在21世纪的社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不仅仅只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而是要发展“德智体美劳”中的“体”,其必需是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智力健康的三重标准。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去顺应时代,而我们将更丰富、更趣味和弱竞技性的项目引入到其中,可以让高校体育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为学生打造更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在传承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同时,还能使高校的大学生们树立好正确的、终生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4.2 培养专业人才

现在对于江西高校非奥运项目是个非常严峻的时期,虽然开设了许多非奥运项目课程,但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所以建议江西高校设立专项研究,以此来鼓励有兴趣的师生进行交流,提供就业机会;非奥运项目的传承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传承人,这就需要高校和社会有所交流,吸收人才进校园,这才是对非奥运文化的真正吸收;举办非奥运项目的讲座,零距离地让高校学生接触它们、体验他们,这也是学校办学的宗旨。同时,把体育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借鉴中国女子藤球、南京大学的垒球运动,会是很好的发展。

4.3 大力开展非奥运项目的竞赛

采用竞赛的方式让非奥运项目市场更加繁荣,这也是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必经之路。在高校,竞赛是大学生参与非奥运项目的重要途径。一些受大学生欢迎但受课堂条件限制难于纳入体育课程的非奥运项目,可以通过运动竞赛、 体育社团的形式走进校园。此外,各高校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以承办邀请赛、对抗赛等方式来推动该项运动的发展。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仿效牛津和剑桥每年举办赛艇对抗赛,很好地推动了该项目的发展。

5 结语

在当前面临着公众不重视以及高校学生对非奥运项目的认知偏差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非奥运项目还是要坚持,普通高校的传承和发展正在力求“顽强”地生存。如果高校能充分利用非奥运项目特点以及自身的优势和政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一定会成为非奥运项目的重要发展基地,不仅会使非奥运项目得到迅速发展与传承,还能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其实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去实施与践行。

[1]于文谦,张廷晓.非奥运项目的社会化发展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15.

[2]于文谦,张廷晓.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6):1-5.

[3]耿京龙.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非奥运项目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076

G807.4

A

2095-2813(2016)12(b)-0076-02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非奥运项目竞技体育人才“院校化”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B082)。

张博(1981—),男,汉,河南桐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体育发展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