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芸亿(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19)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的社会学分析①
朱芸亿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19)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提高意志力、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社会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同伴因素及其他社会学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以期通过分析,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体育锻炼因素 大学生 社会学
2016年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对全国上报的数据进行再次检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上报数据重合率最低,仅有34.3%。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变小,加上自由的环境,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不令人满意。在此背景下,此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社会学因素中,其自身因素作为主观因素尤为关键。大学生其心理已过了对事物的好奇、冲动阶段,而生理也即将过了发育期,步入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思维观。对身体认知较高的大学生出于各种原因,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而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忽视体育锻炼,室外的体育锻炼被室内的电脑游戏、手机等各种现代化的消遣方式所代替,而其结果就是我国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究其原因,这与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较于中小学生,大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自我支配,但自身的惰性和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让许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嗤之以鼻。这样的心理认知,导致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也出现了偏差,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对他们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产生了消极影响。虽然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已经错过了生命中最黄金的发育生长期,但是该阶段的体育锻炼对于生理发育也是尤为重要。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个体观念、习惯、行为等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体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个体接受体育教育的起点,并影响个体的一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根据目前现有的文献可知,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在分析总结文献过程中发现:家庭成员对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M·谢里夫认为 “态度是生物有机体对于对象和现象发生反应的准备状态,使个体的反应带有选择性、方向性以及一定的持续性”。家庭成员的态度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行为,个体参与体育锻炼,来自家庭成员的鼓励和支持起到强化作用,并且是一种正强化,这种强化会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经过长时间的作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除了上述的态度因素外,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家庭因素还包括:家庭成员的体育行为、家庭的竞技水平、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家居环境等。总的来说,拥有良好家庭体育的大学生能够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在保持体育锻炼的长久性上具有意志力,参与积极性高。
友伴群体是指在团体中由关系较密切的同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形成有效的刺激作用。日本心理学家永儿玉省就青年学生在校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加以观察,发现“密友”之间完全相互信任,这说明友伴彼此由于年龄相仿,爱好相似,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脱离了家庭中心的地位,逐渐变得独立起来,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室友成为最亲密的伙伴。根据有关学者的相关调研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0.4%,认为朋友或者同学支持锻炼的占人群的38.4%,说明这部分群体能了解友伴的体育动向,有明确的友伴,并且与友伴就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或进行体育参与上有互动。此外,友伴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会吸引个体参与的兴趣,有利于提高锻炼的兴趣,加强锻炼中愉悦的情感,促使个体更加主动地参与,提升持久性从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反之若是友伴懒散懈怠,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也降低个体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起不良影响。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获得友伴支持是积极的,朋友或者同学对其体育参与的支持和理解程度越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也越高。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时机。文章主要从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课程、体育运动氛围两方面剖析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4.1体育场地因素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增速,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而受国家经济因素、教育投入、体育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原本略显不足的体育场地更为不足。由于我国的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限制,虽然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日益增多,但是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器材的配备匮乏的情况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体育场地的缺乏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下降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大障碍。
4.2体育课程因素
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引线。在现今应试教育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基础教育的学习尤为重视。相对而言,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更遑论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了。通过调查显示,现今高校的体育教学重点是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较为单调,对于体育项目的教学还停留在“难者不教、教者枯燥”的阶段,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体育,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应该重视指导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才能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我国第一部青少年体育蓝皮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就指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堪忧。面对我国大学生每况愈下的情况,国家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大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毕业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国家政策的出台在一方面也迫使我国大学生从室内走到室外,参与体育锻炼。国家的相关政策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社会学因素之一,但仅仅凭这样的政策来改变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国家政策更像是强制性的力量迫使大学生来参与他们本应自身来参与的体育锻炼。出现这种现象,与社会舆论及价值观的导向有关。从古“重文轻武”到如今社会的“人才论、体育无用论”,都反映学校体育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改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虽对体育教育的表明重视态度,但对体育根深蒂固的轻视造成了如今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影响着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1]初少玲.家庭体育氛围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包莺,滕育松.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4):36-38.
[3]杨旭.影响高中生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研究[J].才智,2010(15):264-265.
G80-3
A
2095-2813(2016)08(c)-006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63
南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YKC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