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樊 浩
体育与美育的融合:历史、理论与现实
张敏1,樊浩2
体育和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体育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把美育融合到体育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更有效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以体育为支撑点,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层面出发,探讨体育与美育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理论的相互渗透和现实的需求。
体育;美育;高校体育教学;身心健康
体育与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两者的研究出现得比较早,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体育与美育相结合在研究界出现了体育美学、运动审美等词汇,两者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铺相成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美育的体育也是不完全的体育[1]。高校体育教学中包含丰富的美育内容,把体育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感受、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2]。美育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要正确认识体育与美育的结合。两者为什么要结合?两者结合有什么条件?在体育课堂上结合美育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好吗?两者结合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吗?文章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从历史发展来看,体育与美育是紧密相连的。原始的体育活动往往与娱乐或艺术活动是一体的。虽然原始体育活动的概念没有现代体育活动的概念丰富,但一些宗教礼仪、原始歌舞等都体现出美与身体运动不可分割。比如:在古希腊,体育一方面培养强壮的身体为军事作准备,另一方面是塑造身体的健美。因而,“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是当时人们所崇尚的一种信念。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美育与体育结合的主张,认为“身体的运动和声音的运动有一共同的……节奏”,所以,心灵的美和肉体的美是内在一致的[3]。雅典的教育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目标[4]。
西方很多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都注重体育美育的思想,在不同的程度上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双向健康发展。如苏格拉底认为“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强健的身体和精神”;柏拉图主张“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亚里士多德主张“在教育中,起首要作用的应该是健美的体格而不是野蛮的兽性的体格”;约翰·洛克主张“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让·雅克·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论,其核心就是培养所谓的自然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倡导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积极乐观充满进取精神的教育、倡导充满真善美的和平教育。我们从西方的这些思想可以看出,体育与美育是不可分割的,体育需要美育,同样美育也需要体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天人合一、修身养性、身心统一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互融互补的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他们的修身和修心的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体育与美育的思想,如此一来,他们强调体育与美育的结合的重要性,对今天体育与美育结合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载体与手段,必须恰当利用。这是儒家的教育思想可以归结为审美教育思想。当时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其中就有体育的内容。可以看出他的美育思想就有体育为载体的内容。我国近代教育家王国维提出实施“智育、德育、美育”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培养学生“真善美之理想”。他被誉为中国近代美学“第一人”强调教育中应注重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民国初期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为了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必须实施“体育、智育、德育、美育”[5]。
体育与美育结合的历史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先哲和前贤的智慧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和内容,体育与美育的结合要汲取中西方的精华,要立足于当代我国体育与美育的发展现状与要求,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体育与美育的历史资源,才能更好地使两者结合发挥最优最大的效果,为体育教学提供新的理念,最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无论哪个领域的人才,无论他具有多强的能力,具有多高的素质,都离不开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人应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而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是两个尤为重要的因素。
我国教育的体系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等。其中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身体活动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对一切旨在培养人们美感教育活动的总称[6]。体育与美育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铺相成的关系。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同,美育以心灵的健康为主要目标,体育以身体的健康为主要目标。两者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美育重在感性的开掘,在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挖掘美的感性因素使其成为育人的重要手段[7]。
体育与美育的结合,从文献上来看,有很多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认为,美育是促进体育的手段,体育是作为美育的手段。体育美育本体论认为,体育美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活动过程,二者互为手段与目的,体育与美育共同构成体育美育活动的本体[6]。认为,在体育美育中,体育与美育存在着对象的一致性,人既是体育的对象也是美育的对象,他们都是对人的培养。体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的自由忘我的超越境界,这也是审美的境界,这样一来就同美育的培养目的具有一致性。体育与美育存在着过程的一致性,一些体育活动带有明显的艺术特征,一切体育活动都具有美育性质,体育使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无法真正欣赏把握生活中的美,所以他们也认为体育过程也就是美育过程。
在我们的人才培养中大力加强美育,是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8]。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应围绕增强体质,塑造健美体形,促使自身机能完善,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为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服务[9]。
体育和美育在人才培养中重要作用是显然易见的。而作为体育是直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应只重视身体的健康,要更好的结合美育的理论和实践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加强体育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道德修养,增强体质,开发智力,掌握体育科学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10]。然而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实际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大学生体质状况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符[11]。有研究表明,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身体机能水平连续下降;身体素质变化趋势总体上与全国一致,1995年后的10年中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在2000—2005的5年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各年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超重及肥胖影响了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12]。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热度有增无减。近25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13]。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渐渐地引起社会的关注,因心理问题的修学、退学,自杀、凶杀等事件常有报道。
所以,当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现状迫切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们结合美育进行体育教学。因为美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根支柱,它能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吸收体育课程中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审美观[1],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发挥体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体育与美育之间有相互的作用,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收效显著[14]。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发现美,或者根本不清楚体育课中什么是美。比如,一个相对标准的投篮动作,一首经典的舞曲,体育游戏中的帮助与谦让,体育比赛中的坚强……等,在部分学生的眼里这并不是美,甚至是丑。出现这些畸形的现象与个人审美观、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等有关。有研究表明,受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冲击、就业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大学生的审美追求时尚化,审美消费盲目化,审美价值的淡薄化[15]。审美对象更加直观、具有典型的前沿性,审美的功利性、娱乐性更加突出,审美途径狭窄、缺乏对高雅艺术的了解,审美强调与众不同、个性张扬[16]。
美育与体育的融合无论从历史上、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体现出必要性。但是在体育教学中两者并不能同等对待,我们始终不能离开体育教学的本质,去一味地最求美,而忽视了体育的教学目标,不能把体育教学过程变成美育过程,美育只能作为体育教学的手段,最终的目标还是要通过美这个介质、手段、形式、方法去完成体育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达到身心健康发展。
[1]于佳祥.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6(1):52-53.
[2]杨明.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J].体育科技,1998,19(2):64-66.
[3]杜卫.美育与体育关系论[J].浙江师大学报,2000,25(105):32-35.
[4]袁锐锷.外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
[5]邵祖亮.美育与人才培养[J].汉大学学报,1987,2:59-61.
[6]翟林.体育美育探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7]李乐平,钟学军.从体育感性因素中挖掘美育感性因素[J].体育文化导刊,2003,8:40.
[8]熊新华.人才培养应重视美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1,2:53-56.
[9]雷国樑.美学与审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10]黄祁平.加强大学生体育美育教育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2:72-73.
[11]于涛.天津市大学生20年间体质健康状况发展变化分析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1):83-88.
[12]尹小俭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79-84.
[13]辛自强等.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5):664-679.
[14]沈莉.高中体育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研,2004,25(2):65-67.
[15]袁芃.当代大学生身体审美趋向及特征[J].当代青年研究,2010,10:42-46.
[16]金云霞.90后大学生的审美特点及高校艺术教育的对策探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4):62-63.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History,Theory and Reality
Zhang Min1,Fan Hao2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re two integral parts of our education system,in which PE plays a unique role and position. Integrating aesthetic into PE teaching process could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s well as efficiently realize talent promotion goals. Based on P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PE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theory and practice,concludes this integration to be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theoretical interaction and realistic demand.
physic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4C0802)
张敏(1986-),男,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1.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大学体育教研室,湖南 常德415000
Sport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ection,Furong College,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Hunan,China.
2.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415000
A
1005-0256(2016)09-0026-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