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
——从杜甫性格分析其悲剧命运

2016-11-28 03:02张珊珊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杜甫悲剧性格

张珊珊(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性格决定命运
——从杜甫性格分析其悲剧命运

张珊珊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性格决定命运。杜甫虽然具备一系列知识分子应具有的优良品德,但其性格的某些方面——狂傲、耿介、软弱和矛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入仕志向的实现,使他终生处在非民非仕的尴尬境地中,处于进入封建统治系统和贴近广大穷苦百姓的矛盾中无法自拔。

关键词:杜甫;悲剧;性格;命运

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我们尊杜甫为“诗圣”,对其诗作大加赞赏,又为他的悲剧性命运而扼腕叹息。实际上,杜甫的悲剧性遭际不仅仅是时势所造,更根本上的,其实很大程度上由其性格决定,他的一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而正是这坎坷零落的一生,造就了其伟大诗作,成就了他的千秋圣名。

一、狂傲

杜甫最鲜明的性格恐怕就是其狂傲,这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其祖父杜审言的一贯作风。“(杜审言)尝与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1]杜审言竟然将屈原、宋玉变成他的衙官,并且自认为书法超越了书圣王羲之,其狂傲自矜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其孙杜甫也毫不示弱,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杜甫在落魄京城时所作的干谒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狂傲到了如此地步:“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2]仿佛丝毫不知自身处境,干谒诗里该出现的奉承示弱的态度他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显然,他们祖孙二人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个人价值,拥有高度的自我认同感,达到了一种自信甚至自负的境地。也因此,他们常常蔑视庸俗,展现给世人的是一种狂傲、决然的姿态。

在被房琯事件打击后,杜甫纵情酒杯 “懒朝真与世相违”(《曲江对酒》)、“暂醉佳人锦瑟旁” (《曲江对雨》)。遭遇不公平待遇流放华州以后,他冷眼对待奸佞小人的爬高踩低,“束带发狂欲大叫”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以此表其不屈服的态度。梁启超说: “他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8]梁启超所说的脾气,在这里指的就是他狂傲的性情。正是这样的傲然之气,促使了他与官场渐行渐远,终其一生无法与封建统治系统和平共处。

二、耿介,直率

杜甫的耿介正直首先表现在他不肯为利益和理想而献媚,不肯折节于权势小人。落魄时期,他四处投诗自荐,不仅不谄媚取悦,反而常常写诗讥讽其求助之人的不当行为。他请入哥舒翰的幕府,又用《前出塞九首》抨击哥舒翰穷兵黩武的行为;他请人向杨国忠引荐自己,却又在《丽人行》中不留情面地揭露杨国忠的丑陋行径。

其次,杜甫的谏臣风度也是其耿介的外在表现。杜甫刚刚上任左拾遗之职时不仅不谨小慎微,反而因罢免房琯之事与肃宗针锋相对,毫不退让,险些遭遇杀身之祸,但被赦免之后仍无退让之意,在谢表中仍是仗义执言“罪细不宜免大臣”,丝毫不讲究策略,也不顾及肃宗的颜面和感受。

三、软弱,逃避现实

杜甫的身份很尴尬,他出身士大夫,却终生郁郁不得志。他的野心与他的境况始终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性格中逃避现实的一面在一些诗作中隐隐表现出来。当他的家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时(《江村》“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3]和《狂夫》“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4],他仅仅是寄希望于朋友的慷慨援助,从未想过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起码脱离食不果腹的困境。他终生郁郁不得志,加剧了其弱者心态的养成,这弱者心态反过来给了他自我安慰的理由,使他安于困境,终其一生都始终处在被动的弱者位置,承认自己是不仅一个无力救国的士大夫,而且是一 个无力养家的普通百姓。

四、二元对立的矛盾性

杜甫的一生都在矛盾中度过。他虽然关心国家民生,亲近、同情穷苦百姓,但始终都站在士大夫的角度,怀抱着封建阶级知识分子强烈的功名心,渴望有朝一日为君主重用,得以实现自我,光耀门楣。这样的二元对立的矛盾性导致了他终其一生都挣扎其中无法解脱。他既看到了封建统治残酷阴暗的一面,却又在渴望着进入封建统治系统并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一份子。他既认识到了时代苦难,但又无法抛弃小我的是非荣誉、利益得失。他既渴望贴近穷苦的人民群众,却又舍不得从统治阶级中抽身而出。正因为这样,他终生矛盾,无法像陶渊明一样,勇敢地做出选择,从而达到真正的精神自由,也无法做到像李白一样“穷则独善其身”。

一方面,他的诗作具有伟大的人道主义光芒和现实主义色彩,一方面又在诗中常常表达他对于被君主重视的渴望(“葵禾倾太阳,物性固难夺”)[5],以及对封建腐朽王朝重新焕发生机盼望与向往(“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6]可以看出,杜甫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封建儒士,儒家理论奠定了其思想根基。但他的遭际和见闻又使他不得不对劳苦的人民群众产生深厚的感情。

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他困居长安,即使自尊被践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7]也未曾打退堂鼓。人到中年,他进入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8]的阶段,遭遇穷困带来的丧子之痛(“人门闻号陶,幼子饿已卒”)[9],也亲眼目睹天子脚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0]的社会现实,但却仍然口口声声吟唱着“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11],始终未曾放弃其报效朝廷、为君尽忠的政治理想。

因此,杜甫一生都未能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入仕的理想和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始终矛盾纠缠,成为他终其一生都无法解开的精神枷锁,而这,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其悲剧性命运。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二〇一,中华书局,2015 年.

[2][唐]杜甫,《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1706.

[3][唐]杜甫,《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1706.

[3][唐]杜甫著,[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中华书局1982年据此影印出版。

[4][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收于《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1706.

[5][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收于《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1706.

[6][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收于《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1706.

[7][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收于《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1706.

[8][唐]杜甫著,[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中华书局1982年据此影印出版。

[9][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收于《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1706.

[10][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收于《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1706.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07-01

猜你喜欢
杜甫悲剧性格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杜甫改诗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画家的悲剧
绝句
近视的悲剧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