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尤 梓
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文_尤梓
雅克夏雪山山脚有个亚休村,村公路边有家小饭店,没有招牌,祭拜完“工农红军烈士之墓”的路人,多会在这里打尖——一早从马尔康出发,爬到半山腰再下来,刚好到饭点。遇到一些心有澎湃、不吐不快的重走长征者,还会就地取材,在墙上随意涂鸦,留下自己感触。
“重走长征”的人,以感性者居多,留言也就多。小饭店老板说,2006年之后,重走长征热起来了,墙也刷得勤了,隔两三年就得重新粉刷一次,不然没地方给后面人写了。这些刷了又写、写了又刷的留言,有最简单的“到此一游,xxx”,也有“重走红军路,看美丽中国,吃农家乐菜,美味无限好”的打油诗。
这些或张扬、或拘谨的涂鸦中,满含着他们对八十年前长征的感触,或反思、或感慨、或内敛深沉,不尽相同,如同各个时代对长征精神的诠释各有侧重。长征从来不止存在于历史中,也“活在”当下:希望通过理解、传承和创新长征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这是一种信念,是支撑红军走到最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当下,有些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只谈物质、谈回报,耻于谈理想信念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其直接结果就是精神上没了追求、理想信念慢慢放松,最终直至腐化堕落、出事落马。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继续挖掘、传承长征精神,是补精神上“钙”的主要途径。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固原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给我们阐述过长征精神的内涵: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不同的阶段性考试,就是用这样的精神,应对了不同的考验和挑战。当下,“四个全面”就是我们的新任务、新目标,也是一次新长征。即需要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赋予了长征精神新的内涵。
一名“重走”长征者严格按着当年四渡赤水的路线,第一次渡河走了近20天,500公里,在地图上,就几条线。“你能想象这时候一道命令,让我原路返回,那种想骂人的感觉么?可是必须回去,一次次再来。”
他还试过还原当年飞夺泸定桥的速度,一昼夜奔袭120公里,离泸定还有20公里时,膝盖严重充水,被送到医院。正因为这些苦、难,正因为战胜了这些苦、难,长征才称得上奇迹、伟大。当下,改革已经进入到艰难时期,“该啃硬骨头了”,不正需要这种“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吗?
从湘西、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争取四川赤化、转入川西、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占领以岷山为中心的洮河流域、在靠近中苏边界地区创建一块根据地、落脚陕北,长征两年时间内,红军8次改变落脚点,最后才决定去陕北,创建陕甘宁根据地。
这些及时调整,均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重新选择、寻找适宜红军生存和发展的落脚点。我们的改革,也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渐进向前。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最终争取全面深化改革的胜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勿忘来路,才能不忘初心,一个民族,能有一段历史、一种精神被一再重温、一再追随,能用“伟大”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是难得的,可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