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消费社会背景下武术产业化发展研究
王 婷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中国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行为、理念和环境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走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并且符合武术发展需求,符合国内与国际体育产业化的历史要求,从而使中国武术得到长足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等从武术产业发展优势,消费社会的特征,消费的品牌符号化方向,对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消费社会;武术;武术产业化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大有改变。表现为物质消费方式和内容多元化,文化消费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消费比重也发生着很大的转变。在消费社会中的文化是身体文化,消费文化中的经济是身体经济[1]。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是一项身体运动项目,更是一种文化形态;它不仅是一种身体文化,更是一种身体经济,它的发展不仅影响武术传播问题,还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和国家综合国力。
中国武术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中国武术不断的完善,具有了它较为突出的文化属性和体育属性,发展出了多种价值功能。中国武术素来以道家、儒家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内修外炼”、“刚柔相济”的技艺观,理念上更重精神、武德、人文修养,文化内涵深厚。从市场角度发展下看,中国武术练习有众多的武术人口资源,他们是积极引导武术消费的主体;丰富的武术人才资源,他们是武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武术管理制度一起是武术产业发展的支柱;以武术本身来发展的众多武术技术资源,是直接扩大武术市场的基础;武术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产生经济效益的武术旅游资源等。丰富的武术资源类型都是消费社会下适应市场发展武术产业的有利条件。
体育产业是以体育为支撑点形成的产业;围绕推广体育活动过程,推销企业产品或企业服务或企业知名度而形成的体育相关产业[2]。它是年轻的产业,它的发展和流行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距今才短短三十多年,但是它的发展速度、范围和它的重要性在当今人们生活中和国家经济中占的地位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武术产业更是新兴中的新星,是依靠体育形成的产业,是依靠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发展起来的产业,其发展时间更短,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规模、形式等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武术产业发展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开拓的市场都为武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武术产业发展的好坏也反作用影响和促进着体育产业发展的道路。
现今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中的经济比重早已超过第一、二产业的经济比重,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消费比重同样成大比例的增长,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命脉。并且发展体育产业多元化是由社会消费需要决定的而非只是产业本身价值决定,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当下国家发展中的重点,政府专门出台相应政策来促进和鼓励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也在政策保护下带领武术产业发展,同时促进武术向产业化发展,实现既发展武术经济还传播武术的文化。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国家对进一步发展体育休闲市场,努力开发竞赛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服务市场;大力促进服务贸易,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扩大体育产业规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武术产业也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下会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武术在消费社会中的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武术产业和武术消费受经济发展程度和国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限制[3]。中国武术要以一个怎样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构建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是当下武术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国际武联主席李志坚曾讲到:“发展武术工作,要有阵地意识,还要有经济意识[4]。”发展武术产业不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还是推动中国武术国际化,促进中国武术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扬中国武术文化的途径。早在2000年,中国武协制定的《2001—2010武术发展规划》指出:“要按市场规律,加快武术的市场化建设,广泛开展武术产业的对外合作,形成开放式的武术产业开发体系[5]。”武术的产业化发展就是把武术与经济相结合,在市场经济与人们消费方式的引导下,扩大对武术商品的需要,扩大武术市场,加快武术产业化进程,形成产业集群下的产业链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民对武术健身的需要是消费社会中武术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且一个行业要市场化,它的发展前提就在于消费产品的人群必须大众化[6]。积极鼓励全民进行武术健身消费,让武术全民健身大众化,这将会让尚未培育成熟的武术消费打开武术市场,让体育消费比重还很小的武术消费扩大走武术产业化道路。武术在国际化推广中受到已经有好口碑的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的阻挡,如无法打开更多武术消费的国际市场,我国武术的消费水平将不会扩大。因此把武术推向国际化还需要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潮流,走国际化产业道路。
现代武术发展方向以竞技比赛、走向市场、实用武术三种为主。武术产业发展包含了武术的发展方向,其发展模式也可以归为三种:一种是以武养武形式如兴办馆校类;二是兴办与其它行业相结合的开发形式如影视、医学等武术产业;三是围绕武术所搞的大型开发形式如旅游类等[7]。武术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朝阳产业,具有明显的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具有显著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关联性等产业特点,武术在大众消费需求下,以市场为导向,将武术服务产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诸多环节连在一起,走武术产业化道路促进武术发展。但在发展中必须摆脱落后观念和陈旧制度,并且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下,武术产业发展在消费市场引导下,需扩大实力发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在已有的例子中,少林武术是第一个走武术产业集群的代表,开启了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先例,在武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进程中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让各个武术产业之间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并借助广阔的少林武术市场达到规模经济。真正做到产业间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提高武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8]。虽然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与发展中的问题,但少林武术产业具有空间集聚性、范围宽泛性和经济文化双重性的特点,这为与少林武术有相等同条件的中国武当武术、峨嵋武术走产业化道路,发展产业集群做了标杆,为了中国武术在现代化发展中能更好的发展,武术产业走集群道路是必然之路。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还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经济、社会、政治、心理和文化现象。现代社会产品或商品不只是具有使用价值,人们的消费目的也不是仅为了物质消费,它们的品牌已彰写了某种社会意义。消费者除了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等,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建立一个“品牌”其实就是建立一个“符号系统”,这时的品牌符号已承载着个性、品味、风格、财富、权力、地位、成功。品牌代表着一种符号,品牌包含在符号价值中[9]。品牌用符号来影响消费者的看法、观念和消费行为,最终引导消费。
少林区域品牌的建设,就塑造少林武术良好形象,通过利用电影、电视剧,少林武术节,少林武校,少林旅游等资源和发展方式来发展少林武术。如人们一谈到李连杰,就想到少林寺,想到少林寺就会想到少林武术,一想到少林武术还可以想到嵩山少林武术旅游等,从一个明星品牌符号引出多个少林品牌下的武术相关产业,在品牌的保证下以符号为代表引导消费。
商品蕴含着消费价值,需要符号揭示和强化这一价值,符号既引导消费,又予以商品以生命。武术本身就具有商品属性[10]。它既是技术商品,又是文化商品,武术的商品性质也直接决定其面向市场走产业化道路。当下武术产业化发展中,武术的各个产业都以各自的利益在独自发展,忽视其品牌的意义和品牌间产业的联系,不利于武术产业的现代发展,没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武术产业化的发展必然需要走品牌符号道路,只有以发展品牌符号,强化武术产业特色,来打造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项目;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具有长期效益的带有群众互动参与机制的武术活动,加强武术产业化队伍建设。武术在发展和保护的同时才能增加市场竞争力,开拓更宽的国内外武术市场。
当下消费已不再只是为了实际需求而出现的,更多的是为了不断追求和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在消费社会中武术传播应紧跟时代步伐,武术产业化发展不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还是有力推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促进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如何加快武术产业化进程和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品牌是当前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问题。武术产业未来发展目标还要以“武”为主,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以武术技术服务业和功能性资源为主体,带动相关武术产业发展。
[1] 陶东风.消费文化中的身体美学[J].创作评谭,2004(02).
[2] 汪秋俊.武术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2).
[3] 肖亚康.河南黄淮四市武术消费与产业化发展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03).
[4] 刘劲松,陈盼.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5] 汪秋俊.武术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2).
[6] 刘劲松,陈盼.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7] 廖永超.论武术产业开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08).
[8] 栗胜夫,刘英,白震.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及SWOT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9] 邢立.品牌与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J].商业时代,2007(15).
[10]王岗,吴志强.消费社会中武术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1(01).
[11]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基于全球化的视野和历史的维度[M].人民出版社,2013(02).
[12]陈勇.我国武术旅游资源深度开发路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2):36.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onsumption Society
WANG Ting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under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China has entered a new consumer era,people's consumption patterns,behavior,philosophy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Chinese martial art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we need to take the road of industrialization to achieve its political,economic,social,cultural values,and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martial arts,in line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orts industrialization of historical claims,so that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by leaps and bounds.Through literature,comparative method from the martial a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advantages,features consumer society,consumer brand symbol direction,the feasibility of martial a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consumer society;martial arts;martial arts industrialization
王婷(1991-),四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