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路运占
民主党派为何抛弃了国民党
文 路运占
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逐渐抛弃国民党并逐步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追求救国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又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洗礼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过程。
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败退台湾,仅仅四年的时间国民党就迅速地失去了在大陆的统治,除了其军事上的溃败,政治上的失败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政治上往往受到掣肘,经常使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地步,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逐渐失去了各民主党派对他们的支持,令自己处于政治上被孤立的境地。其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初,各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抱有很大的幻想,当时是支持国民党来主导和平建国。但是,到了1949年,民主党派彻底抛弃了国民党,完全地站在了共产党这一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国民党失去了民主党派支持的呢?
抗日战争胜利之初,各民主党派试图走一条以国民党为主导的和平建国道路。1949年8月15日,全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民主同盟会就发表了《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主张国民党政府应召集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会议,并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的口号。10月,民盟在重庆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战后时期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民盟的任务就在“把握住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12月16日,民主建国会在重庆成立,民主建国会以“合力推进民主政治,并以互助方式发展各种有利建国之事业为宗旨”,对于国内政治,主张和平统一。此外,致公党在国外发表宣言,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先后正式成立并发表政治主张。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在中国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实现民主政治,当然这个和平环境是建立在以国民党为首的中央政府的主导下。
对于民主党派期望的和平建国道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显然是不愿意走的。首先,就蒋介石个人而言,他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不愿意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同时担任着党、政、军、金融机构、民意机构等的最高职务,几乎将所有大权揽于一身,如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参政会议长、行政院长、中央设计局主席、四联总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联合办事处总处)理事会主席、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等。抗日战争胜利之时,蒋介石身上笼罩着巨大的光环,国内的威望达到顶峰,同时在国际上与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齐名。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本就没有把和平与民主放在心上。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参加和平谈判。蒋介石在8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从“应召”、“威德”四字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候的蒋介石以统治者自居、高高在上,其心中仍存有封建帝王的思想。
其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容许任何人改变独裁专政的国家实质。1946年元旦,国民党《告全国人民同胞书》中说:“除了革命的责任不能放弃,国家的统一不容损害,根本制度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以外,其他无不可以容忍,无不可以协商。”这是重庆谈判后,国民党对待战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坚持走和平建国道路的立场。实质上,国民党是不容许改变专制独裁的国家本质。1946年1月,旧政协召开并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然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本身就是违反国民党统治集团意志的。因此,3月份国民党在六届二中全会上通过《对政协报告之决议案》,实质上是否定了旧政协决定的民主宪政原则。这进一步说明,国民党是不容许任何人改变其独裁专政的统治,更谈不上带领人民走和平建国的道路。
国民党一心想走专制独裁的道路,自然不会信任各民主党派。抗日战争胜利之初,民主党派仍然是信任国民党政府,寄希望于国民党主导和平建国。然而,国民党却不信任民主党派,并且认为民主党派就是共产党的附庸,处处提防。1946年,在政治协商会议中讨论国民政府委员名额分配问题。总共40名委员,最初中共提出三三制原则,即国民党、各党各派、社会贤达各三分之一,国民党却不肯,一方面认为自身所占名额过少,不能有效控制新政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的不信任,认为他们仍然是受共产党所控制。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共产党同意国民党占半数,不过中共希望有10个名额。会议最后决定对于国民党外的20名额分配,日后再说。政协会后,其余20个名额的分配成了问题的关键。中共为了能够联合民盟行使否决权,坚持要求它和民盟必须占有国府委员会三分之一以上即14名,国民党只同意给中共和民盟12席。这一问题最终演化成为国共破裂的直接原因。从最终的决定可以看出,国民党仍然不满足半数的优势,希望牢牢控制新的政府,更不愿意给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三分之一的名额,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民党对于民盟是不放心的,把民盟当成了共产党的一部分。
对于国共两方面,民主党派并没有刻意偏袒某一方,在很多重大事项面前有着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有些看法和主张甚至与共产党主张是完全相反的,共产党采取尊重和协商的方式,没有阻碍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而国民党面对民主党派的不同主张,则采取打压的态度,甚至以此认定民主党派就是共产党的附庸。1946年2月,宪法草案审议委员会依据政协决议拟定宪草,实际执笔者为民盟的张君劢。张君劢与周恩来私下里的亲密来往,国民党就认为他起草的宪法草案必定受中共影响。其实张君劢与中共之间也有分歧,共产党最关心解放区,因此在宪草中最为重视地方自治一章。张君劢起草的原稿,并没有地方法官民选之规定,周恩来便提议地方法官民选,以防止国民党通过法官任命控制解放区的司法。张君劢出于司法独立考虑坚决不退让。以至于后来跟随国民党赴台的民社党领导人蒋匀田感慨地说:“惜乎国民党不知内情,始终误认民盟系中共的附庸,而逼友成敌”。
除了处处提防民主党派以外,国民党还一次又一次的失信于民主党派,甚至失信于美国。国民党一次次的背信弃义,使民主党派最终失去了对国民党的信任,国民党也陷自己于孤立的境地。重庆谈判中达成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协定,但由于国共双方军事摩擦不断升级,原定于1945年底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被一再推迟。12月7日,在民主党派的推动和国内外舆论压力下,国共代表开始举行停战谈判。双方于1946年1月5日达成停战协议,即著名的“一月停战令”,内容包括“停止国内各地一切军事冲突”,由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会及政治协商会议“推定国共两党当事人以及之公正人士八人,组成军事考察团”,对停战状况进行考察。这一停战令是在国共双方的协商,民主党派和美国的居中调停下达成,也是由当时的国民政府签署颁布的。然而,最先撕毁这一停战令的就是国民党自身,4月份开始进攻东北解放区,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导致了全面内战的爆发。这也是民主党派认定国共内战的责任在国民党一方的重要原因。
国民党还制造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李闻惨案,单方面宣布召开伪国大、制定伪法统,并于1947年10月,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在诸多的事件中,一再失信于民主党派,最终迫使各民主党派毅然决然站在共产党这边。这正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一次次背信弃义、咎由自取的结果。
与国民党失信于民主党派不同,共产党则是利用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这就使得国民党能汇聚的力量越来越少,而共产党则在自己身边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力量。1945年8月至10月,毛泽东到重庆参加了四十多天和平谈判。在重庆的这些日子除了参加和谈,毛泽东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重庆特园。特园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抗日战争时期鲜英对来渝各界社会进步人士热情招待。重庆的民主人士以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常常去特园聚会,张澜、黄炎培、梁漱溟等民主人士长驻特园,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正是在特园秘密成立的。特园也因此被誉为“民主之家”。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多次到访特园,与张澜、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共商国是,使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取得了信任,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政治谈判过程中,共产党以诚相待,并多次牺牲自己的利益,为民主党派争取最大的利益。1946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前,中国民主同盟是除了国共双方以外最大的第三方,原定国民党、共产党和民盟各9名代表。然而由于国民党不信任民盟,挑唆青年党脱离民盟,造成了民盟第一次分裂。青年党脱离民盟后坚持要求和民盟平起平坐,代表人数相等,阻碍着政治协商会议的正常召开。后来经过共产党多方争取,并与国民党商议私下将各自名额送给民盟,共产党送2个名额,国民党送1个名额,这样民盟人数高达9人,而国共人数降为8人和7人。1946年10月,民盟秘书长梁漱溟提出一个对共产党极为不利的停火方案,没和共产党商量,也未打招呼,先把方案分送了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孙科和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周恩来知道后更是悲愤痛哭,他对梁漱溟说,在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之时,共产党之所以会留在南京为和谈做努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我们早就知道蒋介石不是真心和谈,“我们大不了再去打游击。我们本来就是打游击出身的。可你们怎么办?”,“没有共产党,蒋介石也不会允许你们存在下去”。梁漱溟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想办法收回了停火方案。事实证明共产党和第三方是够朋友的。
1948年4月30日,为动员社会各阶层共同奋斗并实现建立新国家的光荣使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尽管已经是1948年,离解放战争的胜利仅有一年,但这个时候并没有经历三大战役,国共双方在战场上仍然处于均势。“五一口号”却得到了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这表明共产党在政治上团结和争取民主党派获得了巨大成功,也是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开诚布公,长期争取的结果。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仍然坚持走专制独裁的道路,自立于人民之外,经过政治斗争和革命战争的洗礼,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越来越认识到国民党的独裁本质,国民党从根本上就不会走民主和平的道路。而共产党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则得到了民主党派的支持。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主张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1949年1月,民革领导人李济深等和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政治力量此消彼长。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希望国共之间能够进行谈判。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和谈的八项条件,包括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改编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等内容。这八项条件可以说是对蒋介石开出的投降条件,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条件却得到了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大力支持。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谭平山、郭沫若等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声明称:“八项条件,正是对于蒋介石所提的无耻要求的无情反击,我们是彻底支持的”。自此,各民主党派坚决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民党也彻底失去了民主党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逐渐抛弃国民党并逐步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追求救国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又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洗礼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过程。各民主党派经过尝试与挫折,从最初谋求以国民党为主导的和平建国道路,到与共产党联合、进一步向共产党靠拢并最终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样的和平建国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够走通,这既是民主党派自己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作者系北京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