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对接

2016-11-27 10:33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28期
关键词:惠民服务文化

让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对接

■ 山西省近日出台《关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若干意见》并附《山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意见》强调,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面达标;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建立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等。

地方政策解读

以“保障底线”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从服务内容破题,全面确保基本。要求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以及科普、健身等内容,维护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从城乡差别破题,统筹均衡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和文化资源合理流动,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机制常态化。从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重点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帮扶力度。

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

一是品牌提升。要依托传统民俗节日和特色文化资源,继续开展好“文化走亲”“美丽乡村”“多彩社区”等群众喜爱的品牌文化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放大“品牌效应”,大力培育公共文化“一县(市、区)一品牌、一乡(镇、街道)一特色、一村(社区)一活动”,使全省涌现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之乡。二是资源整合。要加大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院线、总分馆、行业联盟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县级以上城市推行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三是重点创作。要以“三个文化”为重点,创作和提供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艺术作品。发挥好山西舞台精品创排和戏曲大省优势,加强对重点艺术创作生产的扶持和引导,进一步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四是文体惠民。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强健体魄·阳光生活”全民健身活动,实施“科普惠民”工程,引导和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五是留住乡愁。要深入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等创新举措,系统挖掘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民俗方言资源。六是科学供给。要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创新文化服务,鼓励在城市实施“文化惠民(消费)卡”等服务方式。七是社会参与。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文化非营利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多元承接主体。

补齐山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短板

山西公共文化建设在队伍、经费和机制上长期存在短板,为此《意见》首次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硬措施”。在队伍建设上,将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公共文化队伍摆在了重要位置。针对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人员不足、责任不清等问题,提出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增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在现有编制总量内,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进行动态调整。同时,还要完善公共文化人才政策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推动各类院团和院校建立志愿者下基层制度。在经费投入上,要求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重大文化惠民活动、文化低保工程所需经费。

(注:原载《山西日报》2016年6月13日,已收入中国政务信息网·地方领导文库,投稿邮箱: bjb@ccgov.org.cn)

猜你喜欢
惠民服务文化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年味里的“虎文化”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谁远谁近?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