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蔡萌 通讯员 刘小俊
让创业不再只是梦想
文|本刊记者 蔡萌 通讯员 刘小俊
2015年至2020年,我省计划扶持创建100个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创业创新平台,扶持创建3个国家级或省级创业型城市。
“没想到,那样一个简单的创意,10分钟不到点击量就超过10万,1个小时就突破了百万!”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国内各大媒体聚焦文昌,为了让自己的公众号“海南80后”脱颖而出,文昌小伙林师帅放弃原来做首飞直播的想法,独辟蹊径地利用H5制作了一个“我为文昌火箭发射点赞”的图文视频。画面和音乐的配合让这条微信精准捕捉到人们心底爱国、自豪的那根心弦,因而迅速在微信朋友圈流传开,最终收获了近300万的阅读量,“海南80后”也在一夜之间涨了近万粉丝。
这次“大获全胜”更加坚定了林师帅“内容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就在此前的两个月,他果断辞职,从北京回到海口,专心经营自己的公众号,那时他还有些担忧。“创业初期一定会比较艰难,但我想,我的心里始终有个创业梦,而眼下正是好时机。”
好雨知时节。近两年,伴随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我省涌现出许多同林师帅一样的年轻创业者,他们心怀梦想、勇于创新,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也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与此同时,我省也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善创业环境、激发创业市场活力。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全省新增就业人数47.7万人,完成“十二五”任务的119.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17万人,完成117.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26万人,完成107.4%。
“能走上成功之路,是海南良好的创业环境造就了我。”来自福建的张春丽是2015年海南省创业大赛晋级赛(初创企业组)的第一名,回顾创业路,她心怀感激。几年前,张春丽到海南游玩时发现了商机,一手创办了胡画培训中心,如今,胡画创意艺术教育已经拓展到7家学校,年收入突破400万元。
近年来,为了促进创业和就业工作,我省出台系列措施助创新创业,积极改善创业环境。2014年,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参加团省委主题团日活动时,要求各部门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去年,省长刘赐贵在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明确资源配置方向,努力把海南打造为“创业岛”。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面落实政策和资金。
去年8月,省政府出台《海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今后我省将建立健全大中专院校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根据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强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可申请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给予全额贴息。此外,海口、儋州等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创业扶持政策,为促进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大学生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创业活力亦会形成带动就业的倍增规模效应。根据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省本级共为77名大学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1万元,海口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0万元,扶持72名高校毕业生创业;海南师范大学设立创新创业开放基金,投入100多万元资助54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参与学生达220人;海口经济学院设立200万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鼓励师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
“扶持创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就是力求让政策真正落地,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创业担保贷款,我省还通过建设创业基地、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大赛、减免税收等具体举措切实改善创业环境。
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对初创业者而言更是如此,一个不留神就可能浪打船翻。有了创业项目,首先要做什么?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怎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好一份市场调查?……这些都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和急需补长的短板。
不久前,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组织由创业导师肖华、向银林等组成的海南省创业大赛后续跟踪指导小组到儋州、三亚、琼海、文昌等市县,对海南创业大赛选手进行了跟踪指导帮扶。创业导师与创业者深入交流,为创业者答疑解惑,深受欢迎。
“组织创业导师深入基层,虽然辛苦点,但可以摸清市县创业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扶一把创业者,让他们少走弯路。”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创业能力,我省开展了导师下基层等多形式的帮扶跟踪服务。在创业导师的帮助下,全省共有超过2.5万人接受创业培训,其中海口市有近万人接受了创业培训。
如果扶持政策不能“接地气”,创业者也难以享受到实惠。如今,在海南许多高校里活跃着这样一群创业者,他们毕业之后不用走出校门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轻装上阵,得益于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
创业孵化基地,顾名思义就是政府为创业者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提供有利于存活、发展的服务环境和空间环境的公益性服务。创业人员可免费入驻政府开办的创业孵化基地,孵化期内(一般为两年)享受房租补贴、水电和管理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目前,我省已支持10多所大中专院校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每个孵化基地都能获得政府一定创业资金扶持。此外,市县孵化基地建设也不断推进,孵化基地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海口、三亚、琼海、万宁、澄迈、文昌等市县都已陆续建起孵化基地,并招募和评审入驻了一批创业项目。
2013年6月,“90后”小伙詹富荣辞去了机场的工作和他的两个同学一起创办了“创美贝忆”贝雕厂,经营贝雕画。海南贝雕画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大量出口国外,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后来却日渐式微。如何有效宣传,让贝雕画工艺重回大众视野?正当詹富荣为此苦恼时,他获悉我省每年都举办创业大赛,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赛。“通过比赛,我们让更多人知道了贝雕技艺,同时,得到了评委们的指导,受益匪浅。”詹富荣说,那次参赛,他和他的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打响了“创美贝忆”的名声。如今,公司已步入正轨。
这并非个案。记者了解到,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自2010年以来,我省每年都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举办创业大赛。几年来,累计有2000多个参赛团队和参赛项目、200多个项目成功落地或得到较好发展。
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激励下,大众创业的热潮在省内涌动,尽管如此,其背后仍有不少难题亟须破解,比如创业项目过度集中,市县创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过于笼统,即使有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但办理起来十分困难,难以落到实处。对此,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着力解决劳动者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税负重、门槛高等问题。
据悉,未来,我省将进一步落实政策和资金,扶持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开展创业培训,以开展海南省创业大赛为重点,协调组织实施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并面向社会征集创业项目,建设创业项目库,为创业人员提供项目支持。此外,还将实施“万人创业工程”,在对创业人员开展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业带头人的培训,力争五年内指导和培育万名创业者成功创业。
“‘十三五’期间,我们力争每年组织一场全省性创业大赛,参赛人数2000人以上,每年通过大赛带动创业就业1000人;每年为10000名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包括6000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培训200名创业培训指导教师,扶持更多的劳动者成功创业;每年投入至少15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创建一批创业孵化基地。”据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至2020年,我省计划扶持创建100个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创业创新平台,扶持创建3个国家级或省级创业型城市。
本文责编/蔡萌邮箱/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