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到天明

2016-11-26 21:06叶坦
金山 2016年3期
关键词:吹笛天明笛声

在北京结婚时两人就说好:以后,圣诞是约翰的节日,春

节是叶茵的节日,分开过都没关系;新年是两人共同的节日,

一定要一起过。

到美国的第一个新年,两人是分开的,却又是一起过的。

约翰去洛杉矶开会,叶茵留在渡士顿。那晚,两人都没有

心思去参加别人的晚会。渡士顿新年将至时,约翰打电话过

来,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多话,还要叶茵在电话里吹笛子给他

听。一个电话通了三个多钟头,等新年又到达洛杉矶时,他们

才恋恋不舍地把电话挂上。所以,那次新年他们过了两个年。

第二个新年,两人一起,新年钟响时他们拥抱、接吻,像所

有幸福的夫妇该做的那样。

现在,是第三个新年了,两人在一起,又是分开的。

晚会上,叶茵喝了不少酒。望望钟,离新年尚有三个多小

时,知道约翰与朋友们又要闹个通宵达旦,

她突然感到疲倦。约翰凑到她身边:

“醉了?”

“嗯。”

“我送你回去?”

“不用,我自己能开车,明早再开回来接

你。”

“不,还是我送你回去。”

回到家,她问他:

“夜深了,你还回他们那儿去吗?”

“如果你不介意,我还想回去。”

“不,我不介意,祝你玩得好。”

“谢谢。祝你做个甜梦。”

约翰走后,叶茵却几番梦不成。忽听得

远方钟鼓齐鸣,明白是新年降临了,披衣起

来,走到客厅,把大大小小的灯都熄了。拉

开窗帘,一束月光进来,照着墙上约翰的相

片。那是她在颐和园给他拍的,他笑得十分

年轻,一双眼睛像昆明湖的水,绿得发蓝。

旁边挂着她的笛子,装在妈妈缝的僮锦笛套

里,成为装饰品,好几个月没碰了。

上次,叶茵在客厅里吹笛,看见书房里的

约翰悄悄地把门关上了。她心中清楚,这笛

声本不属于他的文化。他曾经爱听,倒也不

是勉强或假装的。那时他爱她,一切属于她

的,他都爱,有点“爱屋及乌”的性质,不要说

她的笛声,连她的缺点都是美的。殊不知,

人可以老,爱可以老,不老的恰只是这笛声。

月色溶溶。

叶茵把笛子从套中抽出,贴在脸上,有

一缕湘竹的清气。小心翼翼地试了几个

音,才意识到,此刻只剩了她一人。于是,放

胆吹起来:江南雨,塞北云,梅花驿站,杏花

村……

相框里年轻的约翰笑着,睁着蓝眼睛一

眨也不眨,听她笛声悠悠,从子夜到天明。

【鉴赏】叶坦是定居于美国的华人女作家,

曾在国内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因此她的古

典文学修养甚是厚实,这在她作品诗意的题

目中就有所体现。

这篇《吹笛到天明》,题目很美,意境也很

美。它反映的是中国人与美国人结婚后,在

东西方文化冲突、碰撞时产生的种种感情波

澜。

中国有句老话,谓之“爱屋及乌”。热恋

时,对方的一切都是好的,连缺点也是好的,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从小所受的文化教育会通过种种细微的

事件顽强地表现出来。《吹笛到天明》写了叶

茵与约翰三个新年是如何过的:第一年两人

分开过,却通话三小时,所谓一线相连;第二

年干脆一起过了;第三年又分开了,虽说依

然有关心、有祝贺,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已

使两人有了一条无形的鸿沟。叶茵没有埋

怨、没有后悔,只是把属于中国文化象征的

笛子取出来吹几曲,因为约翰不在家里,她

可以放胆地去吹,吹乡音,吹童年,吹往事,

悠悠然、悠悠然直到天明,代替了新年的守

岁。几分诗意,几分清寂,笛声余音袅袅,作

品余韵绵绵。

这是一篇爱情题材的微型小说,属于文

学的永恒主题。但作品没有去写如何如何

地去爱,而是把爱情放到东西方文化这个大

背景下去描述、去审视。作者无意去褒贬约

翰或叶茵,只是客观地叙述,似乎不带观点,

其实又处处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

向。

这篇作品的另一成功之处是写得很有诗

意,文字有一种韵律的美,读这样的文字是

一种享受。读者仿佛与叶茵一起度过了那

个守岁的夜晚,一起聆听了她的笛声,但不

知该安慰她还是祝福她。(凌鼎年)

猜你喜欢
吹笛天明笛声
绵师学人
——张天明
小山羊掉进坑里了
春雨
杨优秀
马奈和《吹笛少年》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