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2016-11-26 02:16邱玉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小学数学

邱玉智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有了较大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更加注重学生问题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仍然处于摸索与研究阶段,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展开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问题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95-01

小学数学解题能力一直以来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今后的数学教育非常关键,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我国数学教育而言,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埋没了不少具有天分的孩子,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破除传统教育体制藩篱对于培养数学人才意义非凡。

一、小学数学问题的呈现特点

(一)编排的分散性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在设置和编排上也出现了一定变化,知识概念分布更具有分散性的特征。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图形与几何、代数等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同教学联系更为紧密。正是由于这种新的分散性的编排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了解,从而也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与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其次,在这种分散性的教材编排方式下,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也往往是根据学生已经学习或存有的经验来提出问题,从而通过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具有一定效果,所提出的问题也符合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信息的开放性

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不仅有纯文字叙述,同时也有着重以图片形式表达,也有图文并茂的叙述形式;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上有生活中的知识,也有校园或学习方面的知识;知识信息的表达上有一些较为传统意义的知识,同时也不乏与时俱进的新兴信息。例如西师版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某处有一圆形粮囤,其底部半径为2米,高3米。平均每立方稻谷重800KG,问:此粮囤装满稻谷的总重量。从这一例题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粮囤这一事物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道题的主旨在于圆形面积计算、圆柱形体积的计算,因此在知识呈现方式上仍均有一定的传统意义。由此可知,知识信息的表达不仅有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具有传统意义的知识,所以这也就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开放性特点。

(三)问题的挑战性

众所周知,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因此数学问题的提出也更加具有开拓性与挑战性,但这一点也是数学知识特点所决定的。例如西师版教材中所给出的这样一题目:小红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红和客人每人够一杯吗?上述这倒题目中,杯子的直径与高度作为已知条件直接给出,但这道题并没有直接问三个圆柱体积之和与900ml谁更大?而是通过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场景进行了解释,这也更加符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总之,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当前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这也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探索,通过不断创新来寻找新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

二、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弄清问题信息

一般而言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第一步应对各类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加以明确,然后再将已知条件带入至未知条件中,观察已知条件是否满足解决问题的条件,简单来讲即已知条件是否不足或已知条件过多,然后再结合题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对问题的关键性进行判断。这样一来就能够摆脱题目中各类数据的束缚,进而通过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来发现新的已知条件,最后再利用所发现的新的已知条件对问题加以解决。

(二)集中目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务必要对题目的考察目的进行明确,然后再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来寻求解决办法,然后通过所给出的已知条件来思考可能达到目的条件有哪些。例如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中所给出的一道练习题:题意为根据以下六个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学生根据自己以往学过的知识能够明确题目的目标,然后找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这一解题过程实际上是寻找题目目标的一个过程,且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寻求途径

其实并非所有的题目都能够从题干上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在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分析,利用已有的已知条件来得知新的已知条件。或是通过从问题的结论入手,来寻求促使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即数学中应用角度偶读分析法与反证法,只有将这两种常用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够真正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升。

(四)调动相关知识

在解决一些较新颖的数学题目时,还可以通过以往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来找到与当前问题可能相关联的知识,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到类似的解题办法加以解决,或者通过明确题目类别,在题目当中找出同其他知识点具有共同特征的已知条件再进行分析。比如教材中的一道练习题:求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对于解决这一类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根据所学比例尺的知识作为解题的一致条件,即在地图上用尺测算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然后利用比例尺换算即可得出结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这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必须调用以往大量、丰富的数学知识对问题的基本信息加以了解,然后寻求新的解题途径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奇龙.小学数学教学随笔[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9).

[2]张彬蝉.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悬念”的设置[J].新作文.2010(16).

[3]杜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0(07).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问题小学数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