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溪远
【摘要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涵体现着一定的伦理价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由于教育公平所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用伦理学角度去审视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伦理的视角,分别从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分配以及教育人文关怀这三个角度,去探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公平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公平公正 伦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36-02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大众化教育给更多人带来读书机会的同时,也突显出了一系列问题:由于高等院校的急剧扩招大面积普及,学生方面因学生入学门槛低而导致质量下降;教师方面因学生数量增多而加重教学负担,导致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普遍下降;社会方面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导致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步步维艰。若深究这些问题,便会发现问题的产生都与教育的公平公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公平问题,就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审视,探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公平问题,从而希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公平公正的伦理价值
公正是人类永恒探索的主题之一,同时公正也是伦理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一切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伦理问题,因此,教育公平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属于社会伦理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从伦理学角度考察公平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不断的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公平所体现出的伦理价值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古希腊著名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道:“善是万事万物所追求的目标。”“政治学上的善就是公正。”人类每种技艺和探索,每种行动和选择都是为了追求善,都是一种向好的积极的方面去追求。因此社会中任何一种制度的制订都是依据社会实际的政治、经济等的要求以及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必须体现一定人群的利益。同时,一种制度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可才能正常运行,而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必须体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公正。否则,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就得不到保证,也就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同和维护,于是便无法再实践中运行。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开始,我国在短期内通过扩招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从伦理角度来看,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均等的教育机会,而这正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打破了精英化教育中的贵族和专属属性,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人人都能够拥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体现了民主平等的现代化社会。另一方面,从教育结构上看,高等教育大众化不论是在教育专业的设置上,还是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都体现对知识的真、善、美的追求,这正是体现了伦理中的向善追求原则。
二、伦理视野下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公平问题
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公平的原因,是由教育观念、教育物质资源分配、教育人文关怀等三方面同时作用所产生的。
(一)教育观念上的平等问题
从观念上来看,由于我国社会的特殊性,人民的思想观念往往缺乏先进理性的认识,人们普遍把这种公平单纯的理解为是绝对的平均,认为既然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应该每个人都享受到此福利,做到教育资源平均分享,每个人享受到的都应该是完全相同的事物,每个人都应该在教育资源的大锅饭中捧得属于自己均等的一份羮。从这样错误的认知来看,绝对的公平观正是成为许多人不公平感的来源。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理智看待公平公正问题。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绝对的平等恰恰是一种不公平。而是按比例适度的获取才是平等。
(二)教育物质资源的平等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物质资源的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起点的公正,即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如果起点不公平,就会损害到社会底线公平。但现在“211”“985”等重点高校的等级划分加剧了教育内部资源失衡。重点高校比较集中设立在大中教育城市,这都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加大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二是过程的公正,即每个人都应该公平的享有教育资源和公正的教育待遇。然而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情况不同,导致了我国区域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地区之间的高校规模和资源都是千差万别。且我国尚处于经济腾飞阶段,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价值,这都违背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公正性。三是结果的公正,每个人都应该获得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努力相匹配的结果,即获得与自己付出成正比的收货。但是由于高等院校的急剧扩招大面积普及,学生因入学门槛低而导致质量下降,教师因学生数量增多而加重教学负担,导致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普遍下降。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涌入社会,学校输送的人才远远高于社会的需求量,导致供过于求,出现毕业生普遍难以就业等现象。
另外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公平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存在且贯穿于以上三个方面的教育过程——教育行业的腐败现象。此因素严重破坏教育公平,教育领域在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下,急剧的扩招过程中,由于相应的机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教育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产生种种腐败行为从而破坏教育公平。
由此可见,教育公平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因为人们的伦理原则、道德底线和价值观念已经在不经意间使我们教育乃至我们的社会的发展都付出了昂贵代价。
伦理学角度认为人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是这种平等并非是绝对的平等,而是按一定比例分配的平等,就像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是按比例来获取的适度。”由此可见,公正是一种适度,是一种相对的平等,而不是绝对的均等。因此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矫正。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曾说过:“教育的选择性功能使人们的教育机会产生了形式上的不平等,但与此同时,教育又能够通过社会化功能来缓解这种形式上的不平等。每个人通过所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得相对应的报偿,从实质上看这是真正的公平,因为它体现了伦理关怀,这种精神应当成为社会的准则。”
(三)教育人文关怀的平等问题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离开了人类,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教育与人是相互促进发展的。伟大的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说道:“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并且培养他们的道德。”捷克现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总而言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均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整个高等教育大众化更需要体现出为人的关怀。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人平等,才能体现出教育最高的伦理价值。
善是万事万物所追求的目标,向善是人之本性,而教育更是追求善的事业。通过教育,可以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和灵魂高度,而教育公平的伦理价值就在于,让更多的人通过接受公平的教育来激发他们人性中更多的善。只有重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让人文关怀在教育中公平体现,所有人都能被公平对待,才能彰显出对人性的尊重,才有利于培养人普遍的向善意识。因为,让大多数人都得到公平的教育对待,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全员的整体素质,激发他们的爱心、善心,使社会成员形成对人性真善美的认同,同时也对人性恶的可能性及其危险性的警惕和拯救。足够的人文关怀还可能激发个体潜能的发挥,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而这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得以发展的理念。
只有用善来传递善,才能收获更多的善,这里的教师就是重要的善的传播者,教师应该言传身教,身正为范,给予受教育者公平的人文关怀。令受教育者在体验到善的同时,学会善;另一方面,师生之间不是一种单向的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的同时,学生的思想与认识也在反作用于教师,对教师起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中,师生的关系就是一种互动的交流,恰是这种交流充盈了师生的精神境界,在促进教育的发展的同时,教育的人道主义意义也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不断给予受教育者人文关怀,突出人的内在价值,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力所在。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会很多,教育公平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教育公平所体现的伦理价值应始终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所遵循的伦理精神基本构成和行动导向。当然伦理学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逐步解决,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邓安庆译.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0.09.
[2]尹祝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伦理意蕴[J].求索,2012.03.
[3]周军,黄秋霞.教育公平的伦理价值及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启示[J].西藏大学学报,2013.28(3).
[4]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的目的[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
[5]伊爽,布乃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公平问题 [J].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20期.
[6]林宣佐,钟海燕.浅谈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高教研究,2015.04.
[7]吴华岳.教育公平的伦理研究[J].理论月坛,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