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中
雨夜狂想曲
◎ 高 中
当年,“文革”打破了男女校的隔绝状态。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是我在实验二小的同班同学,“文革”初期时,她担任师大附中革委会主任,常到北京四中看大字报,与我也互有来往,我们这些男生也到邻近女校串门。有一天,一个女孩到四中找熟人,误打误撞地闯入我独处的教室。我们攀谈起来,甚是投机。当时,她身穿崭新的“国防绿”军装,那可是当时最时髦的样式。大概是出身名门的缘故,她比同年龄的女孩子早熟许多——嘴唇红艳,秋波顾盼,身上散发着奇异的体香。我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她滔滔不绝地说着,但讲到与男友私奔时,她身体离我越来越近,目光变得呆滞,突然轻声问我:“你说,拥抱和接吻犯法吗?”我呆若木鸡,毫无反应。那一刻时间好像停滞了,直到她离去。
民族附中坐落在西单的仿古深宅大院中,我们去搞“串联”时,一眼瞥见了从西厢房的耳房透出的光亮。我们推门而入,屋里坐着一位身着彝族服装的妙龄美女,她唇红齿白,目光深邃。在政治风云的惊涛骇浪中,在幽深冷清的大院,她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那一瞬间,我和同学戴士和全都看呆了。
我首先打破窘态,说明来意,她很随和,于是我们攀谈起来。我突然问:“你是黑彝还是白彝?”这问法极具挑衅意味:在彝族村落里,黑彝是奴隶主,白彝是奴隶。解放后,我党将不少奴隶主的后代招到京城进行教育,除了进行思想改造外,或许还有某种人质的意味。她扫了我一眼,抿着嘴微微一笑,反问道:“你说呢?”
回忆起这一幕,多年后我和戴士和一致认为,她是我们一生所遇到的最美丽非凡的女人。
(摘自《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