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蕊
对斯蒂文森道德语言分析的简要论述
赵 蕊
【摘 要】情感主义是当代西方元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斯蒂文森是当代西方情感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斯蒂文森对伦理学影响力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关于道德语言的观点,他对道德语言进行的分析给人们提供了道德的知识,并且澄清了道德上的混乱。本文通过对斯蒂文森的《伦理学与语言》一书的研究,对斯蒂文森道德语言的分析进行了简要的论述,重点关注他对于态度分歧和信念分歧的分析,并指出伦理学的本质是态度分歧。
【关键词】情感主义 道德语言 态度分歧 信念分歧
斯蒂文森作为摩尔的学生,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摩尔的影响,斯蒂文森非常重视对“善”的研究,但是他并不关心具体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评判标准,并且斯蒂文森反对摩尔的“直觉主义”,而是通过语言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伦理学的中心问题“什么是善”。斯蒂文森立足于现实,对道德语句、词语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这些语词和语句的功能和意义进行分析,使这种研究为人们提供道德的知识,以此避免了道德的混乱。
伦理争论是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它在其代表作《伦理学与语言》一书开始就说明此书所论述的理论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从情感主义上分析道德语言,认为道德判断之所以与科学判断不同,就在于它具有科学判断所不具有的情感意义;二是伦理学分析必须深入到人们的现实道德情境中,研究道德论争的性质、意义和功能,间接地帮助人们达到道德观点的一致。”[1]这是该书的理论结构和论述中心。斯蒂文森还说“本书不涉及伦理学的全部内容,而只是探讨其中范围小得多的一个特殊部分。它的第一个目的,是澄清诸如‘善’、‘正当’、‘公正’、‘应当’等道德术语的意义。它的第二个目的,则是描述能够证明或论证道德判断的一般方法。”[2]
斯蒂文森对元伦理学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就是他关于道德语言的观点,他对道德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意义进行了剖析和研究,并且他还极具创造性地提出了道德语言的功能不是陈述事实,而是导向作用。关于情感意义,斯蒂文森指的是语言符号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或态度)或者引起听话者产生同样情感(或态度)的能力,他还指出表达态度或者引起态度是比表达情感或者引起情感更为复杂的问题。
分析道德语言是斯蒂文森论证其情感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斯蒂文森对伦理分歧进行分析,为他分析道德语言开辟道路。斯蒂文森将道德的分歧分为信念分歧和态度分歧两种。他首先解释了信念和态度分别是什么,对这二者进行了描述,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信念是对事实、行动、认识的信念,是一种对事实的描述;而态度是心理上的赞同或反对倾向,包括目的、意愿、愿望、欲望、爱好等多种复杂感情。我们可以发现这二者的区分并不明显,但是为了进行进一步研究,还是要对他们进行区分。实际上它们虽然非常相似,但是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一)信念分歧与态度分歧及二者关系
斯蒂文森明确地表明了“伦理学分析的中心问题——甚至可以说‘真正’的问题——就是详细地阐明信念与态度是怎样发生相互关系的”。斯蒂文森认为态度和信念密切相关,一方面,我们的态度常常影响我们的信念,而态度常常使我们沉迷于希望的思考之中;另一方面,信念也常常影响态度,因为如果我们改变了对于某些事物性质的信念,也就可能改变自己对它的认可形式。态度的分歧和信念的分歧二者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斯蒂文森举了例子来说明这个联系。类似甲乙两人对A这一事物的态度是相同的,但由于甲对A的信念是错误的,而乙对A的信念是正确的,那么甲乙两人对于A本身就会产生相异的态度。通过沟通,纠正了甲的错误,可以解决甲和乙两人对A的信念分歧。而信念分歧的解决又反过来能够导致甲乙两人的态度的分歧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事物之所以会引起态度分歧,是由于它所产生的信念分歧。
(二)伦理学分歧的本质——态度分歧
斯蒂文森他举例说明,一个人赞成医院实行安乐死,另一个人不赞成医院实行安乐死,那么他们之间仍然有没有被解决的道德争议,但是如果他们都赞成医院实行安乐死时,他们也就结束了他们之间的道德冲突。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两人的信念仍然不相同,但他们依然会结束争论,并就此得出结论,这些依旧存在的信念差异并不能对他们的态度起决定性影响。因此,当问题在于确定争论的范围和争论结束的条件时,更值得引起人们主义的是态度分歧。
斯蒂文森认为,当出现态度分歧时,一方就会去尝试改变另一方的态度,从而达到态度一致。改变态度即为劝导。在斯蒂文森看来,正确的认识态度分歧有可能不依赖于信念分歧,承认语言所具有的劝导性功能,是取得一致态度的条件。如果夸大了语言的认识功能,认为所有分歧都能通过理性的方式得以解除,那么反而会掩盖态度分歧的存在。
对斯蒂文森情感主义的道德语言分析进行的研究,对于我们学习伦理学和对伦理学进行语言研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他创造性的研究和独特的视角对于我们的学习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由于本人对于斯蒂文森思想的认识有所局限,斯蒂文森的思想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斯蒂文森,姚新中,秦志华等译.伦理学与语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4).
[2]斯蒂文森,姚新中,秦志华等译.伦理学与语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