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蛟
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评析
文/李秀蛟
“一带一路”提出的时间是2013年下半年,当时正值俄罗斯与欧盟激烈争夺乌克兰。中国领导人此时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引起俄罗斯智库专家的疑惧,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欲借助另外一个绕过俄罗斯的“一体化”方案从欧亚大陆的东部方向向原苏联地区采取大步进攻性的“西进”,尤其是在中亚地区大肆扩大影响力。因此,即使乌克兰危机已经爆发而且俄罗斯经济还未受到重创之时,他们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仍是质疑。2014年3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贾宁称,对俄罗斯而言,在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的背景下,实现海关联盟的任务特别紧迫。莫斯科期待的不是北京的含蓄批评或者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对其欧亚一体化项目进行刺激,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支持。毫无疑问,中俄两国关于欧亚大陆的不同方案反映了中俄对欧亚一体化的不同看法。卢贾宁还预测了中俄两国合作因“一带一路”战略可能出现的三种未来趋势:(一)中俄在欧亚地区激烈竞争与对抗;(二)两国方案平行发展;(三)两国方案合二为一并由中国主导。卢贾宁认为,鉴于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与西方关系紧张以及俄罗斯更需要中国的支持,不可否认,北京与莫斯科有可能会找到这两个方案的某种合成版本。目前预测,迄今为止两个方案尚处于平行发展阶段。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关系系讲师叶卡捷琳娜·阿拉波娃2014年4月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一文中则直言不讳地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俄罗斯多年苦心经营的北方航线造成最大竞争与威胁。她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能给直接实施该项目的亚洲国家带来可观效益,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却不应被忘记。显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俄罗斯北方航线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然而,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国际油价暴跌和卢布急剧贬值导致俄罗斯面临的
国内和国际形势都变得十分严峻。此时,俄罗斯国内对“一带一路”质疑与批评的调门渐趋降低。随着俄罗斯将外交战略方向积极转向东方、中俄领导人在战略层面上积极深化两国合作以及中国就“一带一路”构想向俄方进行耐心地解释,俄罗斯方面对“一带一路”表示理解。俄罗斯逐渐有专家开始对中国“一带一路”表示理解和支持。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博林科夫2014年6月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影响》一文中从经济角度阐释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原因、目的及影响。博林科夫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被视为国家文明(自身开放)任务的一部分。它要解决三个任务:刺激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强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和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与欧洲国家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合作。这些任务源于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西部和北方省份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和南部省份相比要落后得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预计可以成功挖掘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份的发展潜力。在现阶段,作为地缘政治的经济项目,由中国领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多边合作和过程开放为特点向前推动。中国领导人特别强凋,此项目与结盟或霸权无关,而是基于合作与协商基础上的协作。它应该符合欧亚大陆国家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协作的愿望,在东西方之间实现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使欧亚大陆国家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加深相互协作,扩大发展空间。实际上,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欧亚地区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发展的一体化项目。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东方学专家尤里·瓦基莫维奇·塔夫罗夫斯基在一篇题为“地缘政治大师——习近平”的文章中指出,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对美国为遏制中国在经济上提出TPP计划以及在军事政治上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回应。虽然两个“丝绸之路”的概念定位于欧亚大陆的不同地区,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中和或弱化美国试图围困中国的企图。当然“丝绸之路”在海路上达到这种目的要困难一些,因为美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在海洋上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而陆上“丝绸之路”却有很好的前景。中国与中亚各国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该地区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扩大贸易和工业存在。与俄罗斯的协作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俄罗斯是“丝绸之路”通往最终目的地——西欧——的最重要的必经之地。可见,在这段时间,与中俄两国高层的密切交往以及因乌克兰危机俄中两国关系得到的提升和深化相应,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也表达了理解、支持甚至是称赞。
2014年6月26日,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举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一体化”的文章。卢金指出,俄罗斯将中亚视为与自身文化十分亲密的地区。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的概念并无异议,但俄罗斯更喜欢使用“欧亚一体化”这一术语,并希望保留自己在中亚的传统影响力,在互利的基础上平等合作和自愿恢复政治经济联系。2014年中俄联合声明再次指出,俄中两国把进一步发展地区经济合作、改善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和加强实业界之间的联系作为优先发展任务。由此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济合作的催化剂,并可由该组织主持该项目的实施。这可以集中更多数量的资金和资源,同时在没有域外力量政治干预的情况下促进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2015年1月在《从海洋到海洋——伟大丝绸之路》一文中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初使俄罗斯和欧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某种警惕。一些俄罗斯专家甚至称中国的项目是对上合组织效率低下、发展缓慢的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使中亚地区和相邻国家发展更加有效率。诚然,习近平提出的项目十分雄心勃勃,具有长期发展前景,反映了中国作为日益增长的新兴超级大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崛起的速度和性质。实现“一带一路”规划被明确认为是中国欧亚战略的长期任务。另一方面,显然,该项目暂时还没有破坏其他两个项目——上海合作组织(中俄是该组织的主要成员)和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1月1日刚刚成立)的发展。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还只停留在概念上,不同于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联盟,它无法制度化。
对俄罗斯官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的俄智库专家内心的真实想法依然不能忽视,我们甚至可以清晰地发现,俄罗斯仍有不少人将“一带一路”视为来自东方的严峻挑战,是俄罗斯倡导的欧亚一体化项目的潜在威胁。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分析中心主任安德烈·卡赞采夫2015年1月在《欧亚地区中部:全面的综合性危机》一文中将中国在中亚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视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面临的威胁。卡赞采夫称,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出现危机时,中国在后苏联空间特别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持续上升。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冲突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事实上,俄罗斯与中国在中亚地区存在着发生利益碰撞的严重威胁,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常会被定位成俄罗斯倡导的欧亚一体化的可替代性方案。显然,由于目前与西方国家处于对抗的关系,俄罗斯没有更多可支配的自由资源来对抗中国,因此,必须找到有效方法与中国达成一致。2015年2月,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所有邻居都焦虑地看着她的崛起,并且十分害怕中国的对外扩张。而上海合作组织从理论上可以在某些框架下监视和限制这些扩张。这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方案,但从中还是可以取得某种效果。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以及俄罗斯目前积极发展中俄关系都蕴含着俄罗斯深层次的战略考虑。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研究员米尔扎扬在一篇评论中国外长王毅4月6~8日访俄的文章中对此有自然地流露: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或将变得更加强硬,首先是在涉及其所处的东亚地区的问题以及中东问题上。这对俄罗斯来说可能会是个问题,但幸运的是,俄中两国的合作并没有某种依赖性质,俄方无须像小伙伴一样单方面讨好中国。莫斯科有选择的机会。因此,俄中关系看起来越紧密,对北京在东亚的竞争对手(首先是日本、越南和韩国)来说,俄罗斯就越重要。的确,从理论上讲,俄罗斯不必沉醉于与中国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不然上述国家就会将俄罗斯视为永远失去的伙伴而寻求其他帮手来遏制中国。但问题在于,目前在遏制中国这一复杂问题上,俄罗斯基本上是不可替代的伙伴。与中国漫长的边境线、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强势地位以及拥有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从中东进口相比,这条运输路线最为安全),事实上为莫斯科提供了在未来冲突中的一张王牌。没有俄罗斯的支持或至少善意的中立,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这场冲突中获胜都难于登天。
俄罗斯方面对“一带一路”战略一直抱有疑虑,许多俄专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有别于“欧亚联盟”(欧亚经济联盟)的欧亚地区一体化项目,这对俄罗斯自身利益尤其是俄在中亚地区的利益构成威胁。因此,俄罗斯打算利用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谈判并谋求合作,而避免中国利用俄罗斯与独联体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不同意见而各个击破,进而在该地区尤其在中亚国家渗透影响。因此,俄罗斯近期一直组织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就参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事宜进行集团磋商。2015年5月8日,在习近平主席受邀访问莫斯科参加二战胜利日庆祝活动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亚历山大·卢金对此指出,俄罗斯谈判者成功地说服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作,而不是与该地区的各个国家分别进行合作。今天中俄两国的声明意味着中国决定同意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意见。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并轨”显示两个宏伟规划不仅平行发展,还要相互融合。很重要的一点是,中方愿与作为整体的欧亚经济联盟对话,而此前则更愿与联盟成员国单独进行对话。所谓莫斯科与北京在中亚地区不可避免的竞争问题至少得到了缓解,因为该地区已不再是目标本身,而已经成为所有各方解决具体现实问题的手段。当然,上述观点不应使人产生幻想,因为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依旧相当明确。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亚太地区的俄罗斯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加布耶夫认为,该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俄中将对中亚地区实施“共管”。莫斯科与北京暂时达成了各自的战术目标:两大规划互为伙伴,而敏感的自贸区问题则被无限期推迟。两大规划结合对俄中双方均有利:俄方将获得利用丝绸之路建设基金发展基础设施的可能;而中方则能规避政治风险,获得具有关税同盟好处的通往欧洲的可靠通道。如果协议真能达成,俄罗斯和中国将能在中亚建立共管:俄罗斯将成为该地区的安全保证,中国则成为其最大的经济巨头。另外,加布耶夫认为,尽管这只是个备忘录的形式,但它意味着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找到各自倡议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兼容发展的一种务实路径。加布耶夫指出,这表示俄罗斯首次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会威胁到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与地位,也不是欧亚经济联盟这一倡议的威胁,两个项目可以结合起来,这看起来不错。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认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将是俄中两国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2014年2月,普京总统在索契冬奥会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时表示俄罗斯有意参加“丝绸之路”项目。自那时起,双方就此问题启动了中俄两国专家咨询。现在终于看到等待已久的结果,这是一个确定这方面合作的重要文件。
综上,俄罗斯方面对签署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实现对接的协议总体上比较满意,对“一带一路”的潜在“威胁”总算暂时松了口气。但关键问题是,两个项目如何实现对接呢?目前,俄罗斯积极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印度以及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但与中国却不愿意过早触及这个问题。2015年5月21日,欧亚经济委员会贸易部部长斯列普涅夫在出席阿斯塔纳经济论坛时称,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协议中期内不会签署。因此,笔者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关于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如何实现对接的严肃问题终将浮出水面。
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俄罗斯的复杂心态与战略焦虑。在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与西方关系一时难以恢复正常,俄罗斯不愿轻易再与中国在欧亚大陆东部方向发生矛盾和竞争。但是,俄罗斯对“一带一路”仍然疑虑难消,目前的态度是沟通理解的结果。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2015年3月18日发表的《中国年?乌克兰危机最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国实力的增强》一文把俄罗斯的这种复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卢基扬诺夫称:“中国成为了欧亚势力平衡中的关键角色,这也许是乌克兰危机最意想不到的结果。习近平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机,正值俄罗斯与欧盟在乌克兰问题冲突上达到高潮之际,这是很有象征性的。中国显然是要与所有的竞争保持距离,同时提出了一个绕过其他所有人甚至可以吸纳其计划的项目。尤其是北京所能调动的资源是任何人都无法与之竞争的。换句话说,在其他各方(俄罗斯、欧盟和美国)还在欧亚大陆上以能够挑起摩擦的政治工具为主要手段的时候,中国则提供了‘真金白银’和政治中立的立场。中国成为欧亚势力中的重要一环,或许是乌克兰危机最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对俄罗斯、欧盟和美国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摘自《西伯利亚研究》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