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十五问全国“两会”
多校划片,学区房白买了?
教育部:是建议推广,效果怎样,群众感受是标准
3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接受采访时称,多校划片是各地在解决单校划片带来的问题中探索出来的办法,这是目前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举措之一,教育部是建议推广。但各地情况不一,效果怎么样,群众的感受是标准。
基层“苍蝇”怎么治?
中纪委:对重点地区重点县要加强督促
3月3日,黄树贤透露,今年中央纪委将更加重视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会不断推出一些措施,对重点地区重点县要加强督促。
熔断机制会再次推出吗?
证监会:未来几年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基本条件
3月12日,刘士余表示,未来几年,我们的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未来几年也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医院号贩子问题咋解决?
卫计委:会同公安部门一起整治
3月5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医疗卫生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一起整治号贩子,现在北京、上海、广东都采取行动,保持整治高压态势,同时真正做到挂号实名制。
儿童医院不足,如何解家长之忧?
卫计委:力争每个省区市都能有一所儿童医院
3月8日,李斌表示,“十三五”时期,国家把增加儿科医疗资源的供给继续作为体系建设的重点,力争实现每个省区市都能有一所儿童医院,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地级市设置一所儿童医院。
网传的延迟退休表靠谱吗?
人社部:系误读,与官方制定的方案有差距
3月9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今年会按照相关程序批准后推出向社会征求意见,完善后再正式推出。目前网上流传的延迟退休时间表系误读。网传目标年龄的设定、不同群体退休年龄的起始点,与官方制定的方案有不少差距。
化解产能过剩会不会出现下岗潮?
发改委: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中央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困难职工,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3月12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现在的情况和20世纪90年代大有不同,底子更厚实,国企管理者对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处理好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的关系把握得更好。作为监管机构,会要求企业处理好职工利益。
网购假货多怎么办?
国家工商总局:多方共治,让消费者买上放心产品
3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目前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网购商品监管,并公布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退货范围和标准,以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此外还在建立企业信用系统,通过企业自律、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多方共治让消费者买上放心产品。
治理雾霾,人厉害还是风厉害?
环保部:污染治理有三个阶段,我国目前处在第二阶段
3月11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大气污染治理共分三个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走向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污染的排放量超过环境的容量,这个阶段可能对污染原因没搞清楚,付出再大努力也见效微弱;第二个阶段是持续治理阶段,但易受风速、湿度、降雨等自然边界条件影响,治理效果会出现波动,时好时坏;三个阶段是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阶段,此时不再受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边界条件等影响,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购房首付能借贷吗?
央行:首付贷违法,首付不能是借来的
3月12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商业银行要了解自己的客户,客户的首付不能是借的。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组织自办的金融事务没有获得相应资质,是违法从事金融事务。
进口药买不起怎么办?
卫计委:谈判降价同时研发仿制药
3月8日,李斌表示,已经选了几种涉及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价格比较贵的专利药、进口药,进行谈判试点,效果比较理想,降幅大体上能降到50%以上。
马晓伟称,在进行谈判降价的同时,也注意在国内进行对仿制药的研发、国产化;考虑对一些特殊药品开放绿色通道,实行快速进口的措施。
个税起征点是否提高?
财政部:单纯提高征收标准不是个税改革方向
3月7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公平,单纯提高征收标准不是个税改革方向,中国将转向综合个人所得税体系。今年将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生二孩假期可以延长吗?
卫计委:可延长,还有其他的福利待遇
3月8日,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去年年底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取消了对晚婚的奖励假,但是同时规定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的福利待遇。
想生二孩但又怕生不起,怎么解?
卫计委:增加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
现在中国一些家庭选择不生二孩的原因并不是不想生,而是怕生不起。3月8日,卫计委主任李斌回应称,要增加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各地要推进三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机构的建设,鼓励以社区为依托,兴办托儿所,也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
怎么能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农业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
3月7日,韩长赋表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虽然不能做到零发生,但坚持零容忍,哪怕是1%的问题,也要尽100%努力去解决。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老百姓能吃得放心,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
(本刊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