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省投资促进工作研究

2016-11-26 13:13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8期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甘霖

新形势下我省投资促进工作研究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甘霖

2013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我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凝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四川与全国一样,经济发展总体上也进入了新常态,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投资促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践证明,投资要增量,项目是关键。只有坚定不移地抓好重大项目的持续招引、落地和建设,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更多的投资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新增长点。本课题研究立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在回顾总结我省投资促进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我省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建议。

近年来我省的投资促进工作概况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投资促进工作,将其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关心和亲力推动下,全省投资促进工作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多重影响,依托我省资源和市场优势,深化合作、招大引强,取得良好成效,引资总量和项目质量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

从引进资金看,2013年以来,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2.66万亿元,引资规模位居西部第一。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其中,2013年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698亿元,外商投资106亿美元;2014年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798亿元,外商投资106亿美元;2015年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116亿元,外商投资104亿美元。从引进重大项目看,2013-2015年,全省新签约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470个,投资总额3.6万亿元,中国电子新型显示器生产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国力天新能源电动车、英特尔“骏马”项目、京东方成都6代线等一大批投资上百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四川。目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99家,其中境外企业219家,比2012年末增加32家。从重大平台作用发挥看,先后成功举办了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科博会、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和国际性展会、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这些平台,对外展现了开放四川、创新四川的良好形象,对内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也涵养了一大批重要客商,储备了一批合作项目。

据测算分析,全省招商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约占全省固定资本总额的30%,招商引资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40%,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0%。省级平台履约项目贡献凸显,2013年和2014年省级平台签约项目,2014年到位资金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6%,拉动GDP增长0.81个百分点,对三次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6%和12.8%。可以说,全省投资促进工作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有效促进了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我省投资促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依法行政新要求,做好投资促进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挑战。

发达国家推动产业回归和全球产业向中低收入国家梯度转移。从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来看,国际产业转移已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范围的转移浪潮。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中国内地成为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但自2012年起,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和鼓励吸引外来投资。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推介,号召外国公司加大对美投资力度,并亲自签发邀请函,邀请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知名企业参加“选择美国投资峰会”。美国消费品巨头佳顿、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将产品从中国代工工厂撤回本土生产,日本松下、大金、夏普、TDK等也在逐步实施制造基地回迁日本。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以劳动力为主的综合成本不断高企,国际产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正朝着印度、越南、缅甸等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优衣库、耐克、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纷纷在东南亚、南亚和拉美等地开设新厂,从中国大陆撤资步伐在加快。

沿海发达省份向西部内陆省份的产业梯度转移趋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化纤业,到资本密集型的钢铁、造船、炼化行业,再到兼具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汽车、机械、电器制造业,直到目前的技术密集型的微电子和信息技术制造业。沿海地区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他们经过前几年的“腾笼换鸟”和转型阵痛,经济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较好成效,不可能再有大规模产业转移。加之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市纷纷出台吸引本籍企业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回引工程”,招商引资竞争日益激烈。从统计数据看,我省引进东部地区到位资金在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造成境内外投资者信心不足。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在深度调整的过程中,虽然美国、西欧等少数发达国家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弱势复苏中,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然较大。深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大幅下滑,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实体经济面临成本高企、投资不振、需求萎缩的严峻挑战,钢铁、水泥、光伏等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部分大中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难以保持较高增长。不少企业处于观望中,导致投资决心不定、信心不足,对外投资意愿不强,使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清理规范给各地创新投资促进模式带来挑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 (国发 〔2014〕 62号),对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和规范,对长期以来拼低成本、拼优惠政策的各地招商引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正在实施项目推进受阻,一些已签约项目落地困难。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 (国发 〔2015〕 25号),为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设置过渡期,清理不再“一刀切”。但优惠政策清理带来的后续效应依然存在,也对我们在依法行政的大前提下招商引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如何走出一条不再单纯依靠优惠政策,而更多靠内在优势、优质服务、营商环境的路子,是我省招商引资必须认真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川投资促进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四川自然资源富集,科教实力雄厚,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基础良好,经济总量一直居西部12省(区、市)首位,是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有着海内外投资者来川发展创业的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成本上涨、环保成本增加、资源能源价格走高、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消失等,我省招大引优的比较优势正逐渐弱化,特别是土地、环境等硬约束更是明显加剧。此外,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基础、配套条件、人才资源、商业环境、市场开放度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和短板。

招引项目落地面临着生产要素和配套条件不足等软硬环境的制约。全省各市(州)项目建设用地的指标缺口大;土地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与项目用地需求安排不同步,供地时间不确定,容易给项目方在工期安排上带来负面影响;电力、天然气价格依然较高、地区间价差大,要素价格管理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基层;配套条件不完善,一些园区水、电、气、排污系统、市政管网等配套建设滞后,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心不足,贷款谨慎甚至抽贷;审批程序仍然繁琐复杂,涉企收费和变相收费项目的清理还不够到位,部分行政事业收费、中介评估费标准不规范、不合理;企业权益受损、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等问题在部分地方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下大力气加以推动解决。

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做好投资促进工作,我省依然存在着不少有利因素。从外资利用的大环境来看,欧美日、港澳台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我国外资规模稳中有进,2013年同比增长5.25%,2014年同比增长1.7%,2015年同比增长6.4%,高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等主要经济体,连续二十多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在这一大好环境下,我省利用外资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连续四年每年引资规模超100亿美元。从我省具有的比较优势来看,四川地处“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是连接中国中西部、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和国内外企业投资西部的首选之地。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区域合作、产业融合布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四川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将更加凸显。加之,我省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绵阳科技城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城,享受多项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攀西地区有全国唯一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都高新区上升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近,中央又将四川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些都必将为四川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海内外企业来川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此外,近3年我省省级平台活动签约总额达到4.31万亿元,涵养了一批重要客商资源,储备了一批协议项目;我省加快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竞争性行业投资准入等,拓展了民间投资空间,这些都为做好项目促进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定不移地做好新常态下的投资促进工作

着眼于新常态下保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投资促进工作,进一步发挥投资促进在服务全省经济“稳中求进”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直接抓手和全局性工作不动摇。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开放合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都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强调要面向世界吸引投资、开拓市场。这是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也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势所趋。作为地处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四川,更应该把开放合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具有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加国际化的眼光,抓好开放合作,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我省的发展历程也证明,四川要做大做强地方经济,仅靠自身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通过投资促进来增加经济总量、激活经济存量。

坚持对标先进、突出重点,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开放的路径怎么选择、标杆怎么确立,直接决定着开放合作的成效。我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推进开放合作,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要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四川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方向出发,把引进好项目、大资金、高技术作为重中之重,推动高水平、高端化的开放合作。要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我省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坚持对标先进,立足招大引优,实施创新驱动,精准锁定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关键性和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推动更多跨国公司制造基地、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在川聚集,着力引进海内外高新产业顶尖团队、领军人才和重点科研院校带着项目来川发展,推动高水平、高端化的开放合作。

务实搭建重大投促平台,集聚整合更多的发展资源。开放合作平台是抓好投资促进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招商竞争日益全球化、白热化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搭建好、利用好各类开放合作平台,善于巧借“东风”,唱好“大戏”。要突出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继续搭建和用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等重大平台,开展集中式、高强度、大容量的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等的合作交流,用好新川创新科技园、台资工业园、川法生态科技园、中德创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或合作平台,加大投资促进。充分发挥四川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的政策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和面向全球招商力度,打造投资促进“新特区”。充分整合和用好川商资源,强化对川商返乡兴业回家发展的鼓励和支持,创新办好川商返乡兴业家乡行等系列活动。

进一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空间和领域。推进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各类投资者按照市场规则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放宽投资准入,积极推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及民生工程等领域。以深化改革的“组合拳”,作为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工作、形成新投资热点的重要手段。

加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整合,将有限的政策和资源向产业带动力大、投入产出高、投资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倾斜。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引进的激励机制,在不违反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学习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做法,安排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发展专项资金,明确支持产业范围、补助标准、资金使用方向和政策期限,变“隐性支持”为“阳光操作”,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在要素保障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促进其在我省落地。可考虑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重大产业项目引进投资基金,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依照市场规律,优先对我省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创新项目等予以扶持。

进一步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环境。招商引资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投资促进工作,积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机遇、新挑战,不断优化发展软硬环境,提升要素吸引力和项目承载力。做强基础条件支撑,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加快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为企业创造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便捷物流条件。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改进服务方式,实现流程“减短”、运行“加快”,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统筹协调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布局,探索建立重大项目流转机制、区域间利益协商机制,防止过度竞争、无序引进。强化对签约重大产业项目的督促检查,将重大和专项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安全的法制环境、亲商重商的社会环境,形成客商近悦远来、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编:贺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