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让子弹飞》的文化解析

2016-11-26 11:38:40
长江丛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由理想精神

徐 宁



电影《让子弹飞》的文化解析

徐 宁

【摘 要】电影《让子弹飞》经过时间的检验,已成为一部经典影片。电影的成功原因之一在于自身传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现代文化冲突中逐渐消逝。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主要表现在贵族精神的没落,民间自由精神的失落与知识分子理想的失落三个层面。其传统文化的失落使观众产生普遍的文化“漂泊”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与思考,使影片承担起关注当今社会文化的责任,同时也赋予影片丰富的内涵,经得起观众多层次的解读与品味。

【关键词】让子弹飞 自由 理想 精神 文化

一、“让子弹飞”现象

电影《让子弹飞》自2010年末首映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近日公布的《2010中国电影市场报告》中显示,截至《让子弹飞》下档的今年2月底,该影片的总票房为6.59亿元,屈居2010年国产影片票房的亚军。”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影视作品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取得了好评,并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

“人类社会历史总是受制于两种基本冲动:一是风风火火走向世界的物质性渴望,即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一是清清爽爽走向内心的精神性追求,即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

姜文电影里始终张扬的是“酒神精神”,始终有一种从声音到画面的压迫感……到了《让子弹飞》里,这种敲打换成了大锤子,并且从头敲到尾……姜文演的张麻子出场的时候想的是钱和女人,结尾时成了伤感的文人。”[1]《让子弹飞》如同一柄大锤子,在从声音到画面的压迫感下,将时代背景深处隐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落问题敲打出来。

米歇尔·福轲曾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任何文化产品都无法摆脱时代的影响。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由于文艺色彩过于深厚而遭遇失败,便间接证明了这一点。电影必须抓住观众想要表达却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使作品成为经典。对于观众而言,能产生吸引力的影片绝不仅仅限于“拳头+枕头”暴力与色情类型影片。尽管不同的个人对文化冲突的敏感度不同,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都有所显现,并在平民中间引发焦虑之感。在此背景下对影片成功现象剖析便有重要意义。

二、影片文化内涵解析

电影开头一改普通电影将深沉、喧嚣浩大场面开场的风格,以一首歌曲《送别》再配以荒凉面悲壮的高山作为背景,悠扬之中突显苍凉。“隐喻的着力点一般不在于对剧情的提示或阐释,而在于开拓形象与现实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主人公在特定情景中的内心世界,借以升华形象的内涵,求得诗意的效果。”[2]古诗词韵味浓厚的《送别》曲调正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隐喻,这一隐喻赋予张麻子与黄四郎、汤师爷不同的文化身份,从而使影片与现实得以连接起来。

仔细解读影片,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作为故事发展线索具体表现在儒家传统文化下贵族精神的失落、民间自由精神的失落、知识分子理想的失落三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贵族精神的没落

地方豪强、大族在中国封建时代是一道政治景象,其贵族精神与气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贵族精神具有不同于其他阶层的价值观念与标准,如高贵、典雅、闲适、从容与淡然等。

金钱物质财富是贵族精神的基础,但贵族精神的内涵绝无铜臭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族精神强调精神与气质,金钱在贵族精神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这与暴发户有着完全本质的区别。贵族精神体现为精神与人格魅力,而暴发户精神则透露出粗俗、傲慢。影片中的黄四郎是暴发户的典型体现,黄四郎有勇有谋,把黄家四代家业继续发扬光大,同时又贪婪、阴毒,为了钱不择手段,甚至有时与地痞、流氓并无二致。

黄四郎对待其下人没有丝毫人性。胡万跟随他多年,但胡万的死对他没有任何感情的冲击。维系黄四郎与其走狗的纽带是钱与权势。从这个角度讲,黄四郞是孤独的,他没有亲信,跟在他身边的胡千在百姓冲入碉楼时,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叛黄四郎。不仅亲信不支持他,百姓也对黄四郎恨之入骨,所以虽然黄四郎这个家族在鹅城经营五代,但是张麻子这个外来者还是在短时间内将其势力连根拔掉。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自由精神的失落

民间精神的特点是自由、奔放、重情重义,充斥着原始的野性蛮力。小说的开头便是白马的自由奔跑,象征着生命力的释放。以张麻子为代表的土匪集团充满着兄弟义气、亲情。

首先是张麻子为其义子“小六子”报仇,这成为电影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当张麻了集团拿到城南两大家族的钱,甚至在假装剿匪拿到钱之后,张麻子都可以拿上钱一走了之,但他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为了兄弟情谊,坚决地留下来为小六子报仇。当张麻子的兄弟问他有几成把握的时候,他说只有三成;面对兄弟的质问,天黑前三哥不回来,可就……的疑问,张麻子的回答是只要打得准就能跑,即使到了这时,他仍然没有任何把握战胜黄四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为了兄弟的情谊,这是民间江湖义气的精髓。

其次是当张麻子的兄弟在小六子死后,要义气用事报仇时,张麻子为了兄弟们的安全坚决地拦住了他们,阻止他们去拼命。从情感上讲,小六子不仅是张麻子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更是他的义子,他内心的痛苦与仇恨比任何人都要强烈,但是他为了其他兄弟的生命安全而镇静地忍耐了下来,对于一个能力超群的土匪而言是极难做到的。

最后汤师爷倒戈张麻子与黄四郎作对。在假扮剿匪的路上,汤师爷说:“毙了我,你舍不得。”在战乱中,张麻子对于一直欺骗他的汤师父仍然是保护。正是由于被张麻子的这种重情重义,敢作敢为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从来没有说过实话的师爷把委任状的秘密告诉了张麻子,在临死之前真诚忠告张麻子,要他拿上钱远走他方。在整个故事中,汤师爷随时都有机会背叛张麻子,去黄四郎那里报告实情,面对张麻子说拿不到钱就要他人头落地的威胁,汤师爷依旧选择了跟随张麻子,这也是民间自由精神的魅力之所在。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理想的失落

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为官则保一方平安,造福于百姓;归隐则独善其身。但是汤师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从其谈吐之中“展颜消宿怨,一笑泯恩仇”“鸿门宴”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上述主张不脱传统中国儒家政治思想中强调士人为社会责任承担者的思考方式,它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不曾中断……”[3]可见,治理社会,承担责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理想。

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分子的处境进行了真实展现。在黄四郎的金钱利诱与张麻子的武力威胁,知识分子什么也不是,既不能以武力来保护自己,也不能以所学来说服他们,只有牺牲尊严,出卖知识求得生存。为了生存,汤师父答应帮土匪挣钱;当他以为张麻子死了时,他只有改口叫黄四郎“恩人”。在他的价值观念之中,知识分子为官就是“跪着要饭的”、“多少人想跪还没有门子”。

黄四郎、张麻子与汤师爷三个主角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冲突中,三方势力都败在了金钱之下,黄四郎因为贪婪而五代家业被毁,汤师爷因为金钱而被卷入争斗,最终想独吞银子而被地雷炸死,张麻子面与金钱势力斗争的过程中失去了所有兄弟,包括他喜欢的女人。影片的最后,张麻子想要回去的山里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它的生存之地荒凉,却宁静、祥和。当歌声再次响起,张麻子在与金钱、经济的对抗中失去了一切。

三、影片的影响与价值

“把上帝扔在身后,把人的责任、自由和来复枪扛在肩上,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建立法律,结交异域文明,拓展人类精神和生存的空间。”[4]电影源于生活,必须高于生活,对生活有所裨益,去探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并释放人类的情感。《让子弹飞》这部影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现状的探讨,承担起了文学艺术应有的责任,具有对人类的特殊关怀品格。

(一)“子弹热潮”的文化背景

文化无处不在,任何人都受文化的影响与束缚,固有文化的失落影响社会各阶层。对于青年一代的观众而言,知识教育的普及使其受文化教育程度得以提高,而幼年时期处于市场经济初期,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但是到了成年之后,在社会之中却面临的是西方化的社会文化观念。尤其是人的价值观念转变。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再是“君子与小人”,物质成为地位、身份的决定因素,这些评价标准成为青年一代的沉重负担。

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在生活当中内化为青年电影观众的意识,面对生活的压力,观众自然会想起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当中的积极成分。如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注重天人合一,讲究内心修养。对人的评价标准更加人性化。

“从文化层面讲,平民意识从边缘走向中心位置,’游戏规则’是消费和娱乐,拼凑、组合和广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码,反讽、戏拟、调侃成为一种突出的风格特征。”[5]《让子弹飞》通过一系列元素的暗示,具有内涵的台词,在实现消费、娱乐目的的同时,清晰展现出现实社会中人内心深处由文化冲突引发的焦虑感,适应了平民意识从边缘走向中心这一形势,从而使影片获得观众好评。

(二)异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市场经济加速推进,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越加严重的文化背景下。影片以张麻子为首的传统文化的代表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对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状况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了探讨。一方面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创伤,另一方面也对普遍面临这一问题的观众思想有所启发,尤其是对待金钱的态度,影片向观众给出了不同的选择。

“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6]面对物质对人的异化所产生的焦虑与痛苦,人们内心有不同的回应。中国电影依据观众内心的需求也生产了相应类型的电影。第一种是穿越题材为代表的幻想题材电影,以《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影视作品为代表;第二种是以猎奇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以此缓解现实的压力。以现代灵异鬼片为代表是一种满足猎奇的方式,以《盗墓笔记》为代表,另一种是中国传统的以林正英为代表的僵尸系列;第三种是集体革命叙事,以血腥、杀戮的场面与叙事情节来发泄对现实压抑的不满;第四种是以中国传统老庄文化为基础的修心影片,以中国传统武侠写意片为代表。

《让子弹飞》则以另类的方式触及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避免了修心、修真小说的虚幻缺陷,具有真实性,更加贴近现实。约瑟夫·海渤曾说过:“我要让人们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7]《让子弹飞》以的语言风趣幽默,“在一场约140分钟的放映片长中,笔者细数观众爆笑多达40余次,片尾更自发鼓掌”,但是影片的幽默背后却隐藏着对沉重现实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影片对传统文化失落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地有益探索,并且表现了观众在传统文化失落中的无奈与漂泊羁旅的感情。

《让子弹飞》的叙事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隐喻,探讨了当下社会文化的现实问题。因此,真正成功的影片一定紧贴观众生活实际,尤其是展现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影片。

参考文献:

[1]李星文.我的影评不撒谎[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125.

[2]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30.

[3][清]王永彬.围炉夜话[M].徐永斌,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26.

[4]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5.

[5]高伟.冯小刚的黑色幽默电影[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5.

[7]宋德发.黑色幽默的前世今生[J].世界文化.2008(1).

作者简介:徐宁(1990-),男,河南南阳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自由理想精神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2021款理想ONE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环球时报(2012-04-18)2012-04-18 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