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中东欧地缘政治新态势
张 健
中东欧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力的逐鹿场,近年来更是地缘政治热点,呈现美、俄、欧、中东欧四方激烈博弈的新态势。美国借势“重返欧洲”,欲将中东欧作为遏制俄罗斯、控制欧盟、牵制欧俄关系发展的地缘政治工具。俄罗斯“恩威并施”,力图防止形成反俄“统一战线”,维持中东欧在俄与西方特别是北约之间的缓冲区地位,同时捍卫传统影响力。欧盟地位弱化,对中东欧控制力减弱,对外力介入特别是俄“渗透”的焦虑感增强,竭力抗衡,以确保在中东欧的主导地位。中东欧虽仍是欧、美、俄地缘政治博弈战场,但也日益成为主动的地缘政治玩家,特别是一改以往“一边倒”的做法,对外政策趋向多元务实,自主性增强。由于多重因素,未来很长时间内,中东欧地缘政治四方激烈博弈态势难改,且有阶段性恶化的可能,但不大可能失控。
中东欧 地缘政治 欧盟 美国 俄罗斯
[作者介绍] 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欧洲一体化及欧盟外交研究。
中东欧地处东、西方中间地带,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力的逐鹿场,自主性有限。冷战后,中东欧整体性加(欧)盟入(北)约,致力于政治和经济转型,发展较为平稳,较少成为国际关注焦点。但近年来,随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变化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大国博弈再趋激烈,中东欧作为前沿及中间地带,因为其历史、地理及转型期的种种独特性,成为欧、美、俄诸大国重点利用、分化或争取的对象;就中东欧自身而言,虽再度成为大国逐鹿场,但自主性增强,欲左右逢源,争取主动,避免再次沦为棋子。欧、美、俄及中东欧四方地缘政治博弈呈现新态势。
美国对中东欧政策是其欧洲政策及欧亚地缘战略的一环,谈论美对中东欧政策,实际上须从其对欧及欧亚地缘战略入手。冷战时期,东西方泾渭分明,西欧是美国对抗苏联的最重要盟友,美通过安全保证,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美国支持西欧国家经济联合和一体化,以所谓西欧的民主、繁荣增加对处于苏联控制下的中东欧国家的吸引力,瓦解苏东集团。冷战结束后,美大力帮助中东欧国家加盟入约,巩固中东欧地区的民主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完成了加盟入约进程,美国由此阶段性达成对欧亚地缘战略目标。
首先,美国通过支持中东欧的“西化”诉求,收获其信任和忠诚,在欧盟及北约内部培植了一个亲美集团。中东欧的力量或许弱小,但关键时刻也能为美国提供必要的道义和政治上的掩护。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前夕,以德法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强烈反对布什政府开战,但中东欧国家却集体发声力挺。其次,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有其限度,*Geir Lundestad, “Empire by Integ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 1945-1997”,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reviews/capsule-review/1998-09-01/empire-integration-united-states-and-european-integration-1945. (上网时间:2016年6月2日)它希望欧盟充当其推进全球战略目标过程中有用的小伙伴,但并不乐见其成为全球性角色,变为美平衡力量和竞争者,而“听话”的中东欧有助于美国防止欧盟形成有力的共同外交与防务政策。再次,美国利用中东欧的对俄恐惧症,推动北约、欧盟双东扩,强化了俄罗斯的被遏制感和不安全感,制造了欧亚大陆的对立,从而延续美对欧亚事务影响力。美国小布什政府时期,推进在波兰、捷克等国的中东欧反导系统建设,更加剧了北约及欧盟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与中东欧或者说美欧关系进入一个“彼此忽视”的新阶段。美对中东欧和欧盟兴趣下降,后者则对美失望、不满。奥巴马政府高调宣布“重启”与俄罗斯关系,放弃在波兰和捷克的反导系统建设,且作出这一决定时,并未与波、捷磋商,也就是说并未考虑中东欧两个极为亲美国家的情感,而两国特别是捷克政府为说服本国民众接受美反导体系已花费大量政治资源,做了艰难的说服工作。*Bruce I. Konvise, “U.S. Missiles in E. Europe Opposed by Locals, Russia”,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1/27/AR2007012701370.html. (上网时间:2016年6月2日)对波兰来说,更为难堪的是,美国宣布取消中东欧反导系统是在2009年9月17日,即波兰“苏联入侵70周年”纪念日。美国对中东欧政策的突然逆转令中东欧国家特别是捷、波两国错愕,迫使它们重新思考如何面对俄罗斯。当然,美国作出这一决定有其更重要的地缘政治考虑,即所谓的亚太“再平衡”。美国认为东亚更攸关其未来,中东欧及欧盟重要性下降,由于无法在全球平摊其日益有限的军事及经济资源,要向东亚“再平衡”,须从中东欧及欧盟抽身。
但是,美国亚太“再平衡”伴随的是中东欧及欧盟总体对美失望和不满情绪的上升。比如,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不同,2011年无一中东欧国家追随美国和北约参与利比亚战争。中东欧国家包括波兰及波罗的海国家在内,不同程度地试图缓和与俄关系。*Pawe Swieboda, “Poland’s Second Return to Europe?”, http://www.ecfr.eu/page/-/ECFR-03_POLANDS_SECOND_RETURN_TO_EUROPE.pdf. (上网时间:2016年6月5日)中东欧仍视美国为重要倚靠,但在其眼中,美分量大大下降。这既是美国主动疏远中东欧的结果,也与中东欧安全地位的改善有关。
中东欧及欧盟的失望和不满对美国来说可能并不是问题,美向来只注重自身利益。但全球及欧亚事务的发展并不完全处于美国掌控之中,在美转向亚太之际,忽视中东欧及欧盟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渐显。一是欧盟开始推进自身的“再平衡”战略,与俄、中合作逐渐深入。欧俄、中欧走近显然不符美战略利益。一个一体化的、联系日益紧密的欧亚集团的出现无疑将成为美战略恶梦。二是欧美因相互不满,跨大西洋联盟更为松散,欧美最关键纽带北约陷入转型方向不定的迷茫,美对欧掌控力下降。三是美竭力推进亚太“再平衡”,但力不从心,虽渴望但未能得到欧大力支持。因此,从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开始,欧美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即所谓欧美“走近”,特别是美国,有针对性加强了对欧争取力度,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双方决定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谈判。该协议既为加强欧美联系,也有很强的地缘政治考虑,至少从美方看是如此,有评论称之为“经济北约”。*“The TTIP of the Spear”, http://www.economist.com/news/europe/21674772-selling-europes-trade-agreement-america-strategic-has-problems-ttip-spear;Trine Flockhart, “Can TTIP Be an ‘Economic NATO’?” http://www.gmfus.org/blog/2013/10/14/can-ttip-be-economic-nato. (上网时间:2016年5月26日)
乌克兰危机成为美国重新强化对中东欧及欧盟影响和控制力的重要契机,美借之“重返欧洲”。其一,美国率先实施并同时推动欧盟实施对俄制裁,弱化欧俄经贸联系。欧俄间经贸联系紧密,欧是俄最大贸易伙伴,俄是欧第三大贸易伙伴,欧还是俄最大外资来源方。美俄贸易相比微不足道。欧美对俄制裁,美国几乎不受影响,而欧俄贸易则大幅下降。乌克兰危机前的2012年,欧俄贸易额达到历史最高的3385亿欧元,2013年开始萎缩,2014年下滑至2846亿欧元,2015年再次下滑至仅为2096亿欧元。*Vladimir Chizhov , “Competitors Benefit from the Freezing of EU-Russia Trade Relations”, http://www.euractiv.com/section/agriculture-food/opinion/competitors-benefit-from-the-freezing-of-eu-russia-trade-relation;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Trade, “European Union, Trade in goods with Russia”, 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06/september/tradoc_113440.pdf. (上网时间:2016年5月26日)欧俄僵持还影响到俄投资环境,欧对俄投资也受到间接影响,进而长期影响欧俄关系。
其二,利用中东欧特别是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的对俄安全担忧,加强在中东欧地区的军事存在。2015年北约军演近270场,*“NATO, Russia Military Exercises Might Be Jeopardising Peace”, https://www.warhistoryonline.com/war-articles/nato-russia-military-exercises-might-be-jeopardising-peace.html. (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其中半数在中东欧地区举行。北约制定《战备行动计划》,组建“高度机动联合特遣队”,并将“快速反应部队”扩至4万人,*“NATO Plans 40,000-Strong Rapid Response Force in E. Europe”, https://www.rt.com/news/268825-nato-rapid-response-stoltenberg/.(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还新设8个中东欧指挥控制中心,*“NATO Will Build in 2015 Command Centres in Six Countries Including in Romania ”, http://actmedia.eu/daily/nato-will-build-in-2015-command-centres-in-six-countries-including-in-romania-lithuanian-minister/56124. (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成立常设联合后勤总部,优化指挥结构,授权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提前做好军事部署和行动准备。2016年2月,美国宣布2017年对欧军事预算增加34亿美元,*“Cold War Returns as We Increase Military Spending in Europe”, http://www.russiannews251.tk/2016/02/cold-war-returns-as-we-increase.html. (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包括在东欧部署一支约4500人的陆军装甲战斗旅。*Dan De Luce, “US Weighs More Troops, Hi-tech Weapons in Europe to Counter Russia”, http://www.stripes.com/news/us/us-weighs-more-troops-hi-tech-weapons-in-europe-to-counter-russia-1.407679. (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美还不时派出F-22等战斗机飞往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向俄展示力量。2016年5月2~19日,北约在爱沙尼亚境内举行代号为“春季风暴”的年度最大规模军事演习,参演人数近6000人,演习地点为接近俄罗斯边界的塔尔图、沃鲁区以及珀尔瓦县。2016年5月12日,美国在罗马尼亚代韦塞卢空军基地建设的反导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5月13日,美国在波兰的反导设施开工,定于2018年完工。届时,美国将建立起完备的欧洲导弹防御系统。
其三,敦促欧加速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加强在中东欧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削弱俄对欧盟特别是中东欧能源影响力。美国还开始向欧出口液化气,*Georgi Kantchev, “With U.S. Gas, Europe Seeks Escape from Russia’s Energy Grip”, http://www.wsj.com/articles/europes-escape-from-russian-energy-grip-u-s-gas-1456456892. (上网时间:2016年6月3日)即便不能完全替代俄能源,也能大大弱化欧俄能源纽带,并强化美对欧能源影响力。
中东欧虽非美国全球地缘政治中心,但在实现美全球及欧亚地缘政治目标上仍能发挥独特作用。一是中东欧作为欧盟内影响力日渐上升的一支力量,其防范甚至敌视俄罗斯的心理将是欧对俄政策的重要牵制因素,有中东欧特别是波兰、罗马尼亚、波罗的海国家的牵制,欧盟不大可能实现与俄关系全面改善。美战略重点仍在亚太,并不愿与俄发生激烈冲突,但利用中东欧维持欧俄适度对抗局面,能部分帮助美实现阻止欧俄接近的地缘政治目标。二是牵制俄罗斯发展。美国在中东欧军事存在并不具实质性军事意义,但却起到刺激俄罗斯的作用,俄被迫分散发展资源,以应对来自美国和北约的挑战。三是牵制德、法、意大利等西欧大国与俄合作。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法国被迫取消对俄军售,美国施压是主要原因,但波兰等国可能将不再购买法国军火也是重要原因。*François Heisbourg , “France needs support to cancel the misbegotten Mistral sale”, Financial Times, July 23, 2014.德俄能源合作,特别是北溪管道二期工程遭中东欧指责,默克尔政府对俄政策也不得不考虑中东欧因素。美对德法等欧洲大国加强与俄关系一直心怀芥蒂,中东欧的反对态度正好与美契合,拉抬中东欧,实际上也是帮美国自己。
俄罗斯因为地理上的原因对中东欧更为重视和关注。冷战后,俄对昔日的“小兄弟”中东欧纷纷加盟入约情感复杂,特别是在入约问题上,展现出较为强烈的抗拒心理,与中东欧国家政治关系长期紧张。但总体看,俄对中东欧认知和政策的情感因素减少,日趋现实,即降低对抗性,加强务实合作。
俄罗斯在中东欧地缘政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力图防止形成一个反俄“统一战线”。一是避免中东欧集体反俄,如中东欧国家对俄政策均向波兰、波罗的海国家靠拢,虽不会对俄构成重大威胁,但将极大牵制俄对欧政策,并对俄国内外形象造成更大负面影响。二是避免欧盟内部反俄、遏俄看法成为主流,如果多数中东欧反俄,俄罗斯虽然能指望得到法国、意大利支持,欧对俄政策也将难言友善。三是避免欧美集体对付俄罗斯。美遏制、打压俄意图明显,特别不希望欧俄走近,如欧整体性接受美做法,将严重损害俄地缘政治利益。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美持续加大对俄制裁力度,俄在欧洲和西方备受孤立,争取更多相对友俄国家的支持,对俄来说极为重要。
其二,维持中东欧在俄与西方特别是美国之间的缓冲区地位。俄西部边境地区并无天然屏障,历史上俄不仅曾遭受过法、德入侵,也曾遭瑞典人、波兰人及立陶宛人入侵,不安全感根深蒂固,即使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仍有强烈的缓冲区意识。冷战时期,北约距莫斯科1800公里,如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距离将缩小至不到500公里。俄担心其可能永远失去这一缓冲地带,而正是因为这一缓冲地带的存在,俄历史上才能在拿破仑和希特勒的进攻中幸存下来。这也是俄极为看重中东欧缓冲区地位的地缘政治原因。北约已步步进逼,中东欧绝大多数国家均已加入北约,俄退无可退,绝不愿看到北约扩至乌克兰等国,也难以咽下北约在中东欧设立永久军事基地的苦果。
其三,维护传统影响力。中东欧与俄罗斯地理上邻近,俄也在此长期经营,俄银行、能源企业等在中东欧各国广泛存在,一些中东欧国家特别是波罗的海国家还有较大数量的俄罗斯族人。冷战后俄在中东欧影响力虽逐渐下降,但政治、经济及安全利益仍在,因而仍有维护其传统影响力的较强意愿。
近年来,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为因应新的地缘形势,俄罗斯加强了对中东欧的地缘政治攻势。第一,加大军事遏制力度。军事能力是俄相对于欧特别是中东欧而言的重大比较优势,近年来,俄在军事和国防上动作频频。一是亮相新式武器,如已开始用最新式“亚尔斯”洲际导弹重新装备战略火箭兵,并将在2022年前完成全面更换最新式装备的工作。“亚尔斯”导弹最大射程1.1万公里,配备3~4枚独立制导的分导弹头,打击精度更好,同时携带能克服反导系统的迷惑装备。针对美国在波兰和罗马尼亚建立的反导体系,俄总统普京警告将采取报复措施,将波、罗两国列为打击对象。*Denis Dyomkin, “Putin says Romania, Poland May Now be in Russia’s Cross-hairs”,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russia-europe-shield-idUSKCN0YI2ER. (上网时间:2016年5月25日)二是加强西部边境兵力。2016年5月4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表示,俄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北约在俄边界近旁的兵力扩张,包括成立三个新师,两个在西部军区,一个在南部军区,组建工作将在2016年底前完成。三是与北约针锋相对举行系列军演。2015年俄军演共4000场,*Christopher Harress, “Russian Military Defense Drills 2015: 4,000 Exercises by Armed Forces Conducted This Year, Up from 2014”, http://www.ibtimes.com/russian-military-defense-drills-2015-4000-exercises-armed-forces-conducted-year-2014-2118576. (上网时间:2016年5月25日)较大规模如2015年8月24~29日在境内6个州举行的专项演习,演练为作战集群提供全方位保障,实际提升物资、工程、心理保障水平。四是在与波兰接壤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直接威慑波兰等国。俄军事行动虽主要针对美国和北约,但对中东欧国家无疑也能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即一方面让中东欧国家认识到与俄军事对抗并无意义,反而可能会给自身带来潜在的重大安全威胁,促其与俄打交道时三思而后行,奉行更为务实可行的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先进军力,表明俄在军事实力上并不逊于北约和美国,也有能力对北约和美国进行致命性打击,促中东欧国家认识到北约和美国不一定是其可信的保护者。
第二,分而治之,拉拢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友俄国家,孤立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强硬派”。能源是欧俄更是中东欧与俄关系最重要纽带,因为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俄与中东欧形成了相互依赖的能源关系。中东欧是俄油气进入西欧的传统通道,能从俄油气过境运输中获利,但同时对俄油气依赖度也非常高,部分中东欧国家100%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Europe’s Vulnerability on Russian Gas”, http://www.ecfr.eu/article/commentary_europes_vulnerability_on_russian_gas. (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俄充分运用能源杠杆,选择性加强与友俄国家合作。如遭到欧盟极力阻挠的“南溪”天然气管线,沿线的中东欧国家就包括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对俄相对中立或友好国家,这一庞大的天然气管道项目除了有绕开乌克兰的战略考虑外,也旨在培养欧盟内的“亲俄派”。2015年2月17日,在欧俄关系紧张、俄备受孤立之际,匈牙利政府热情接待来访的俄总统普京,两国签署了巨额能源协议,匈牙利在油气资源进口方面保持了与莫斯科之间的优惠伙伴国地位。俄匈还就帕克什核电站两台新机组建设达成初步协议,合同价值近100亿欧元,其中80%由俄提供贷款。*Nick Thorpe, “Hungary Challenged on Nuclear Choice with Russia”, http://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33078832.(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塞尔维亚与俄罗斯同属东正教国家,历史渊源深厚,在科索沃等问题上都得到俄大力支持。因此,俄与塞更是开展了政治、军事及能源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两国最大的油气合作项目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子公司)控股塞尔维亚石油工业公司,基本控制了塞油气资产,俄则全力支持塞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塞成为中东欧最为亲俄的国家。对波兰等“强硬派”国家,俄则展开针对性打击,如以卫生条件恶劣等理由对波兰的猪肉及其制成品、牛奶类制品、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实行限制进口措施,关闭俄与波水果和蔬菜边贸市场等。
第三,加强与德国等西欧国家的针对性合作,对中东欧国家迂回施压。俄“南溪”项目虽因欧盟反对、自身经济困难等因素被迫暂时放弃,但俄并未放弃绕开中东欧直接向西欧供气打算。俄企与德相关企业已达成协议,准备建设“北溪”天然气管道二期项目,*Karel Beckman, “Can Nord Stream 2 Be Stopped?”, http://www.energypost.eu/can-nord-stream-2-stopped/.(上网时间:2016年5月26日)预计最晚从2020年开始,俄输往西欧的天然气将无需过境乌克兰及中东欧国家。俄罗斯也努力寻求与法、意、希腊等国合作,改善不利处境。
此外,俄罗斯新建国有“卫星”新闻通讯社,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波兰和塞尔维亚等语种向中东欧地区广播,以加强舆论攻势,争夺话语权。
美俄之外,欧盟是中东欧地缘政治博弈另一主要玩家。与美俄“域外国家”身份不同,欧盟在中东欧地缘政治目标似乎更为“简单、纯洁”,因为在其看来,中东欧就是欧盟的一部分。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国加入欧盟;另外5国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除波黑外均已成为欧盟候选国,也就是说,这些国家最终也将加入欧盟。之所以将欧盟列为中东欧地缘政治博弈的一家,有两个原因:一是历史地看,中东欧国家虽多数已为欧盟成员国,但因为加入较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又因为与俄独特关系,作为一个集团,有其共性,欧盟内部东西分别仍然存在,中东欧的“二等公民”感觉并未完全消散,欧盟仍处于消化、融合中东欧成员国的过程之中,东西欧完全融合仍有待时日;二是塞尔维亚等5国虽已走在入盟路上,但入盟不说遥遥无期,至少未来5年内不大可能,也就是说,欧盟的政策并不能指望得到5国的完全支持。换言之,欧盟并未完全实现在中东欧的地缘政治目标,仍需防范域外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影响,以将中东欧彻底纳入“欧洲化”轨道。
多年来,欧盟通过设立入盟标准,全面改造中东欧,推动其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实现融合、吸收中东欧的地缘政治目标,拓展势力范围。2004年,欧盟首次大规模东扩,纳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8个中东欧国家;2007年,欧盟再次东扩,吸收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2013年,克罗地亚成为欧盟成员国。目前看,关于欧盟东扩对欧盟自身的影响评论不一,不可否认,欧盟过快东扩,一定程度上存在“消化不良”现象。但也应看到,欧盟东扩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收益远超其负面影响,中东欧总体壮大了欧盟实力和地缘影响力,多年来也基本上是欧盟“听话的好学生”。欧盟东扩政策稳定了中东欧局势,包括部分推动了科索沃问题的解决,因此,欧盟对中东欧政策总体看较为成功,在中东欧地缘政治博弈中,相较于俄更为强势。但近年来,由于危机、问题缠身,欧盟对中东欧掌控力呈下降之势。
首先,债务危机弱化了欧元吸引力。根据中东欧国家的入盟条约,中东欧国家有法律上的义务加入欧元区。但2010年初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问题丛生,经济总体不振,特别是围绕救助希腊引发欧元区南北争斗,强化了中东欧国家对欧元的负面观感,对欧元区的可持续性产生了更大的疑问,欧元吸引力因而大大弱化。在中东欧主要国家中,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疑欧情绪普遍上升,*Douglas Murray , “Euroscepticism is Growing All over Europe”, http://www.spectator.co.uk/2015/10/euroscepticism-is-growing-all-over-europe/.(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特别讳言加入欧元区。不可否认,中东欧国家仍普遍认可欧盟成员国身份,不大可能步英国后尘,搞“脱欧公投”,但在某种程度上中东欧对欧政策出现“英国化”趋势,即不愿向欧盟让渡主权。
其次,乌克兰危机暴露欧盟军事缺陷。冷战结束以来,随着苏联这一敌人的消失,欧洲多数国家不再重视防务,国防部长成为“闲差”,军费总体上一直呈下降趋势。西欧国家纷纷削减甚至放弃遏制力量,转而建设轻巧型、适合快速对外干预的军事力量。冷战时期,仅西德就有49.5万军队,4100辆豹式坦克以及600架战斗机,但现在德国军队规模缩减到仅18.5万人,战斗机不到原来一半,坦克不是退役就是被卖掉。*Sam Jones, “ Nato: Northern Exposure”, Financial Times, April 8, 2014.德国军队建设不再主要从保卫本国领土角度考虑,而更多考虑如何更好地参与世界其他地方如科索沃、中东、非洲等地的维和行动,伞兵、直升机而非坦克成为优先发展对象。欧洲其他国家也大抵如此。从欧盟层面看,共同防务建设及所谓欧洲军队长期以来一直是纸上谈兵,无任何实质性进展。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东欧特别是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及罗马尼亚等陷入安全恐慌,但放眼欧盟,没有任何值得依靠的力量,美国和北约的地位和重要性则再次凸显。
再次,难民危机加剧中东欧离心倾向。穆斯林移民融合难在西欧国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不时以骚乱甚至恐怖主义等形式激烈爆发,如2015年法国发生的两次大规模恐袭以及2016年3月比利时恐袭案均为本土穆斯林所为。中东欧国家由于历史及地理上的原因,穆斯林人口很少,因此基本上不存在类似西欧国家的融合困境;也正因为看到西欧国家的教训,中东欧在移民特别是穆斯林移民问题上态度保守。2015年中东难民潮的爆发,首次将中东欧卷入穆斯林移民问题,德国要求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其他欧盟国家分摊负担。但中东欧国家普遍认为,自己既非中东难民问题的始作俑者,也非难民赴欧邀请者,邀请的人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而且,由德国主导的欧盟难民分配方案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因此在难民问题上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最后,“扩大疲劳症”降低了欧盟对未入盟国的影响力。2003年,欧盟萨洛尼卡峰会赋予西巴尔干国家入盟前景以来,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和平。但近年来,由于内部问题繁多,欧盟扩大步伐大大放慢。西巴尔干国家自身情况也增加了其入盟难度。除了要达到欧盟的《哥本哈根标准》外,它们还要解决自身历史遗留问题,如塞尔维亚的科索沃问题,波黑的政治体制问题,马其顿与希腊的国名之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由于入盟前景黯淡,尚未入盟的西巴尔干国家改革动力不足,热情下降,国内经济、社会、政治问题再度凸显,如马其顿2015年春天爆发了2001年武装冲突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安全危机,迄今仍在持续延烧。*Andrew Byrne, “Macedonia Court Halts Early Election in Blow to Ruling Party”, Financial Times, May 19, 2016.欧盟的影响力也大打折扣,无法左右西巴尔干国家内政外交走向,如欧盟与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交恶后,多次要求塞尔维亚跟随欧盟制裁俄罗斯,但并未得到响应。
随着欧盟地位和影响力的下降,美俄乘虚而入,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存在,欧盟焦虑感上升,担忧被“分而治之”,因而开始加大在中东欧问题上的投入力度。针对中东欧特别是波兰等国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欧盟及德法等国适度展现了支持及同仇敌忾立场。德、法、英等国向中东欧地区增派飞机和军舰进行巡逻和警戒,积极参与北约在中东欧地区举行的军事演习,并在乌克兰危机后承诺不再持续削减防务预算。近日,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宣布,到2023年,德国将扩军7000人、新增军队文职人员4400人,随后还将陆续从装备、预算和人员三方面强化军力。*“Back to the Future? Why Germany Is Building up Its Military”, http://sputniknews.com/europe/20160515/1039641222/germany-building-up-miitary.html. (上网时间:2016年6月2日)这一“扩军”计划虽然只具象征意义,但却是德国冷战后军事保守政策的逆转,这既有应对恐怖主义等考虑,也有针对俄罗斯的宣示意味。
欧盟如果说在军事上的实力和作为有限,在能源问题上则更为强势,频频对俄罗斯发动阻击行动。“南溪”项目是俄针对中东欧和欧盟的重大地缘政治和经济项目,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该项目争议性增大,欧盟也从外围施压变为直接介入。2013年7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南溪”项目保加利亚段管线的反垄断调查,要求保停止有关“南溪”项目的一切行动,否则将对其启动惩罚程序。在欧盟压力下,保加利亚不得不暂停“南溪”项目管道建设。俄罗斯因此于2014年12月1日被迫宣布放弃“南溪”项目。2015年4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向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发起反垄断指控,指其至少在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斯洛伐克8个中东欧欧盟成员国涉嫌垄断,阻碍了这些国家天然气市场的自由竞争,排挤竞争者,操纵天然气价格。根据欧盟法律规定,如裁定俄气存在垄断,罚款金额最高可达该公司全球营业额的10%,即100亿至150亿欧元。此外,为减轻中东欧对俄能源依赖,欧盟还加大了能源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力度。2015年3月19日,欧盟峰会批准《附带前瞻性气候变化对策并具备抗冲击性的能源联盟框架战略》(“能源联盟”),*European Council Conclusions on the Energy Union (19 March 2015), 19/03/2015 21:15 Press Release 139/15 Energy, http://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15/03/conclusions-energy-european-council-march-2015/.(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宣布将上马248个联网项目,重点解决中东欧部分成员国所谓“能源孤岛”问题,其中包括波罗的海国家与欧洲大陆能源联网,在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建设液化气枢纽等。
对于尚未加入欧盟的西巴尔干国家,欧盟虽不愿过早接纳,但更注意鼓励“打气”。2014年8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起“柏林进程”,*“Merkel Seeks to Strengthen EU Ties to Western Balkans”, http://www.euractiv.com/section/enlargement/news/merkel-seeks-to-strengthen-eu-ties-to-western-balkans/.(上网时间:2016年6月5日)主要形式为西巴尔干峰会,为期5年,旨在通过每年的峰会为西巴尔干国家“答疑解惑”,重申对其入盟承诺。峰会参与者为西巴尔干未入盟5国、已经入盟的前南国家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以及峰会组织者德国、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柏林进程”目的一方面在于稳定该地区形势,促进该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与俄争夺地区影响力。
尽管如此,欧盟特别是德法等国也必须在欧俄及美俄之间搞好平衡。欧盟及德法等国至少在道义上必须支持欧盟成员国波兰、罗马尼亚、波罗的海国家,同时有借欧盟内“强硬派”敲打俄罗斯、促其适当让步的考虑。当然,欧盟从自身安全利益考虑,也认为有必要遏俄,因而支持美国和北约适当加大在中东欧的军事存在,借助美国力量遏俄。但欧盟也有与俄务实合作的需要,如在叙利亚等问题上,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欧盟在支持波兰等国的问题上也不愿走得太远,对波兰等国对俄“偏激政策”颇有微词,反对美国及北约在中东欧永久驻军,担心引发俄反弹,进一步恶化欧洲安全环境。简言之,欧盟处境尴尬,既要照顾“小兄弟”(中东欧)的情绪,更要从自身利益考虑,务实处理与美俄关系。
中东欧历史上一直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无论“东靠”还是“西倾”,结局总是悲剧。目前看,中东欧虽仍是欧、美、俄地缘政治博弈场,但也日益成为主动的地缘政治玩家,特别是一改以往“一边倒”做法,对外政策趋向多元务实。
所谓多元化,即中东欧对外交往对象增多,对欧洲-大西洋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增大,兴趣上升。冷战后,中东欧全面“西化”,努力加盟入约,所谓安全上靠美,发展上靠欧,美欧是其绝对的外交优先目标,与新兴及发展中国家关系则渐行渐远。目前看,中东欧仍视欧美为外交重点,但也开始注重与俄、中、日、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及拉美、非洲、亚太国家发展关系。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中东欧曾普遍注重发展与美关系,对美可谓“言听计从”,如不顾德法等老欧洲国家反对积极挺美打伊。但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在中东欧的安全考虑中分量虽重,但绝非首要。中东欧国家特别是不与俄接壤、距俄相对较远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对俄虽有疑虑和防范,但实际上并不特别担心会遭俄入侵,也就是说对美安全依赖降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称,“美是匈重要伙伴,但并非外交重点”,匈外交政策主要目标是“同俄、德保持良好关系”。*Reuters, “Hungary PM: Strong Diplomatic Ties with Russia, Germany a Priority”, http://www.voanews.com/content/hungary-pm-strong-diplomatic-ties-with-russia-german-a-priority/2629725.html.(上网时间:2016年6月5日)多数中东欧国家对俄态度务实,从本国利益出发,通过与俄交往获取经济上的好处,同时也视搞好与俄关系为自身安全保证之一,也就是说防俄但不仇俄。
与此同时,即使是对俄态度强硬,在安全问题上对美国和北约需求较大的国家如波兰等,对美疑虑也在增大,并不确信美安全保证。2014年6月22日,波兰《直言》周刊披露一段录音,内容是波兰时任外长西科尔斯基与财长罗斯托夫斯基在华沙一家餐厅里吃饭时的对话。西科尔斯基称,波美同盟关系不仅“一钱不值”,而且“绝对是有害的,因为它制造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感”。*“Polish Foreign Minister Says Country’s Alliance with US Worthless”,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jun/22/poland-foreign-minister-alliance-us-worthless. (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西科尔斯基是波兰亲美政治家,其私下直白的抱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波兰社会对美国的复杂情感。事实上,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美国战略重点在亚太,不会全力对俄,在中东欧的军事部署更多只具象征性意义,而且主要是从美国利益出发,因而不想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如波兰欲建自己的反导系统,积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建设,2017年,波兰军队将从现在的10万人增加到15万人;在对俄问题上既强硬,也留有余地,避免在欧盟内成为绝对的少数派。
就欧盟而言,从中东欧立场看,欧盟对自身发展仍不可或缺,但重要性下降。中东欧均是中小国家,过去经济靠欧盟就够了,比如中东欧国家出口普遍过度依赖欧盟,波兰依赖率为77%,*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public of Plo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of Polish Membership in the European Union,Memo in Relation to the Eleventh Anniversary of Polish Accession to the EU”, https://www.msz.gov.pl/resource/b452a2f7-6d1b-4f2b-87fa-8d2c95870b7d:JCR. (上网时间:2016年6月3日)捷克超过80%,*“ Czech Economy - Development and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http://www.mzv.cz/athens/en/trade_and_economy/czech_economy_development_and_indices.html.(上网时间:2016年6月3日)但近年来欧盟经济低迷,对中东欧负面影响目前看虽不明显,从长远看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而中东欧国家开始逐渐转向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匈牙利欧尔班政府于2011年发布“全球开放政策”,2012年发布新的经济外交政策“向东开放战略”,2015年又发起“南向开放战略”,即加强与拉美、加勒比海国家及非洲关系。匈牙利多元外交应该说走在中东欧地区前列,其他中东欧国家包括波兰、捷克也都不同程度加大了“走出去”力度。波兰与中国于2011年12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迅速,2012年波兰启动“走向中国”项目,2013年发起“走向非洲”项目,2015年启动“走向印度”项目。捷克2015年发布新的“捷克共和国外交政策概念”,强调发展与南非、巴西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关系。中东欧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显示,它们在立足欧盟的同时,开始更多地面向全球。简言之,中东欧大国外交更趋均衡,虽有侧重,但注意留有余地,不再“一边倒”。在中东欧国家看来,多元化外交既能降低对欧美过度依赖,提升其在欧盟内及国际上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增加了与欧、美、俄等大国博弈的筹码,增大外交回旋空间和主动性。
与多元化外交理念相应的是,中东欧国家内外政策自主性增强,不因欧美压力而轻易改变。长期以来,欧美自视为中东欧的解放者和救助者,认为中东欧国家应永怀感恩之心。*Vaclav Havel, Lech Walesa,“An Open Letter to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ttp://regards-citoyens.over-blog.com/article-33916191.html. (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但毕竟时易势移,欧美及中东欧都已发生极大变化,中东欧以前是“听话的小兄弟”,但现在已经长大,自然会以不同的视角看世界。虽然因现实利益需求,中东欧仍会特别照顾美欧情绪,但与此同时捍卫自身利益的意识及意愿更强,也更有能力化解欧美压力。在国内政治上,中东欧国家普遍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更为自信。如匈牙利坚持走自己的路,加强中央权力,提升行动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欧尔班政府2010年上台执政以来,出台了系列重大政治、社会及经济改革措施,包括通过新宪法,改革选举体制,限制宪法法院权力;将基督教作为匈牙利历史和文明的基础;对以外资占主导的银行和保险业课以重税,对主要为外资所有的大型超市和能源、电讯企业等开征临时税,并将增值税率从20%提高到27%,为欧盟内最高;以减税等形式减轻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负担等。这些政策被欧美指责为反民主、反自由的“专制”,*“Are Hungary’s Reforms a Step Too Far?”, http://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16549259.美还对匈牙利进行制裁,限制匈相关人员进入美国。目前,匈牙利政府虽饱受非议及欧美压力,但社会经济发展较好。2014年4月,由青民盟和基民党组成的匈牙利执政联盟再次赢得议会选举胜利,获2/3国会议席。2015年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9%,连续3年实现增长,*“GDP in Hungary”, https://www.focus-economics.com/country-indicator/hungary/gdp.(上网时间:2016年5月30日)且远超欧盟国家同期平均水平。事实胜于雄辩,匈牙利的成功既增强了匈政府信心,也对中东欧其他国家起到了带动作用。2015年10月波兰新政府上台后,不顾欧盟反对,接连推出宪法法院改革和新媒体法及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加强政府权力,促进社会公平。欧盟以波兰反民主为由威胁采取制裁措施;美国对波兰新政府态度冷淡,美前总统克林顿称波兰和匈牙利想引入“普京式领导体制”。*Duncan Robinson and Zosia Wasik, “EU threatens Poland with ‘Nuclear Option’ over Constitutional Changes”, Financial Times, May 19, 2016.波兰虽在经济上依赖欧盟,在安全问题上有求于美国,但并未在压力下退缩,仍坚持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在欧盟政策方面,中东欧也不再扮演被动接受角色。在难民问题上,中东欧响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欧盟和德国“说不”。2015年6月23日,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联合发表声明,拒绝接受难民配额。9月22日,欧盟内政部长举行紧急会议,磋商转移安置12万名难民问题,并罕见地以表决方式强行通过难民分配方案。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投出否决票。波兰新政府上台后,以安全为由拒绝接纳上届政府承诺接收的难民。
在对俄政策方面,中东欧国家也展现了较大独立性。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领导人一再呼吁取消对俄制裁。捷克总统泽曼坚持出席俄罗斯2015年二战纪念活动。塞尔维亚、马其顿顶住西方压力,均不参加对俄制裁。
中东欧均属中小国家,单个国家的影响力有限,但如果形成集团、以一个声音说话,则能显著增大话语权及地缘政治博弈能力。所以近年来中东欧地区一体化及协作意愿明显上升。维谢格拉德集团(“V4”,包括波、匈、捷、斯洛伐克)为其代表。这一机制始建于1991年,初衷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后解体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及匈牙利三国为融入西方加强协调。在三国及多数中东欧国家均加入欧盟和北约后,这一机制长期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但近年来开始焕发新春,成员国对这一机制的重视程度上升,尽管各国内外政策并不一致有时甚至相反,如匈牙利对俄友好,波兰则与俄关系紧张,但这并未妨碍“V4”的运作。实际上,波、匈两国政府层面非常友好,匈总理欧尔班放言将否决欧盟任何制裁波兰的决议。“V4”在能源安全、地区互联互通、难民、与新兴国家关系等重要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如集体反对欧盟难民配额方案,对华政策趋同等。目前看,“V4”组建了一支统一战斗部队,在欧盟峰会等各层面会议之前开“会前会”,协调彼此立场。“V4”还对外延伸,2013年与日本举行了峰会,2015年与韩国举行了峰会,还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罗的海三国等加强了合作与协调。波罗的海三国合作日益紧密,并向北欧延伸,与北欧国家开展能源、安全及经济合作。巴尔干国家也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峰会,探讨能源、安全等领域合作。当然,中东欧国家之间内外政策、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地区一体化面临诸多挑战,但从趋势上看,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融合与协作还将持续走向深入。
当然,中东欧国家所谓外交多元化和自主追求只是相对而言,并未偏离西方轨道。由于在经济、政治、安全等诸方面对欧美的极大依赖,中东欧国家不可能做到外交上的完全自主,很大程度上仍须跟随欧美行事。
美、俄、欧、中东欧作为中东欧地缘政治博弈的四大主体,各有盘算,彼此利用,又相互猜疑。欧、美、中东欧属于欧洲-大西洋阵营,与俄形成对立,在防范俄罗斯方面有共同语言和利益。但四方博弈亦非简单的三对一。欧、美、中东欧三方及欧盟、中东欧内部远非铁板一块,对俄看法差异较大;俄受孤立,但在欧盟及中东欧内也有代言人,因此,四方博弈态势复杂。未来很长时间内,四方激烈博弈态势难改,且有阶段性恶化的可能。
其一,美欧亚地缘战略目标决定其仍会采取种种手段,特别是利用中东欧,遏制俄罗斯发展,阻碍欧俄合作及欧亚地区经济融合。美俄矛盾是四方博弈的主导性矛盾,如果没有美国推波助澜,中东欧、欧盟与俄关系都将更为简单。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便欧盟有改善与俄关系意愿,由于美国因素的存在,中东欧也很难避免陷入地缘政治斗争。
其二,北约与俄结构性矛盾仍会不时凸显。北约与俄罗斯是天然的对手,北约的存在一直令俄如骨鲠在喉。在阿富汗教训及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北约很大程度上已“重返欧洲”,专注本土防御。所谓“本土防御”,实际上是遏制俄罗斯、以俄为假想敌的另一说法而已。如今,北约已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在中东欧的军事存在。北约既服务于美对俄战略,自身也有东扩的强大惯性,2016年5月19日,北约与黑山正式签署“入约”协议,确定将接纳黑山为成员国,这自然遭到俄罗斯的坚决反对。而且可以确定的是,北约东扩步伐不会停下,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虽然受阻,但未来仍有加入可能性。对于北约的步步进逼,俄必然会做出防卫性反应,如此恶性循环,中东欧地区地缘政治斗争势必加剧。
其三,部分中东欧国家“惧俄”、“仇俄”情结难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曾是苏联的一部分,现均与俄接壤。爱、拉两国国内还有数量众多的俄罗斯族人,*Agnia Grigas, “The New Generation of Baltic Russian Speakers”, http://www.euractiv.com/section/europe-s-east/opinion/the-new-generation-of-baltic-russian-speakers/.(上网时间:2016年6月5日)与俄各种历史、现实问题扯不断、理不清,对俄恐惧、敌视几乎成为本能,虽已成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但不安全感仍然根深蒂固,不断要求美国、北约和欧盟提供保护。*Sam Jones, “Estonia Calls for Patriot Shield to Deter Russia in Baltic Region”, Financial Times, May 26, 2016.波兰是中东欧大国,也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并不特别担心会遭俄入侵,但历史上3次遭俄瓜分,一度在世界政治版图上消失123年,一战后短暂复国,二战爆发后再遭瓜分,后又成为苏联卫星国,使其对俄担忧和仇恨很难忘怀。波兰是波罗的海国家最为积极的支持者,极力推动北约东扩,联合瑞典共同推动欧盟实施针对乌克兰、格鲁吉亚等6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不遗余力推动乌克兰等国“脱俄入欧”,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是乌克兰最为热心的支持者,坚决要求北约重返欧洲,而这些明显针对俄罗斯的行动自然引发俄强烈反弹,加剧彼此反感甚至仇视情绪。罗马尼亚虽相对距俄较远,但因为摩尔多瓦问题,对俄也有较强敌视情绪。
其四,东欧国家不乏地缘政治斗争引爆点。乌克兰危机是此轮中东欧地缘政治斗争的催化剂,引发欧、美、俄及中东欧国家新一轮互动和博弈。目前看,乌克兰危机虽已缓和,但并未消失,甚至有恶化的可能。格鲁吉亚2008年曾与俄发生短暂战争,极力西靠。2016年5月中下旬,格与美英两国在本国举行2016“高贵伙伴”军事演习,美军M1A2主战坦克、C-130运输机等参加行动,针对俄意味明显。白俄罗斯目前形势稳定,但欧美并未放弃“颜色革命”的努力。这些国家对俄来说不容有失,一旦生变,必将激化四方地缘政治斗争。
但是,应注意到,四方博弈有其限度,不大可能失控。首先,美虽全球出击,四处点火,但亚太“再平衡”是其战略重点,美不会全力重返欧洲,也不愿将俄逼至墙角引发难以控制的后果。其次,欧盟、中东欧国家与俄是近邻,虽有遏俄需要,但旨在让俄“明事理”,而非与俄兵戎相见。寻求与俄务实合作在欧盟及中东欧内仍是主流意见。另外,俄罗斯有“欧洲情结”,*“Russia’s Future Lies with Europe and the West”,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admiral-jim-stavridis-ret/new-cold-war_b_9252730.html.(上网时间:2016年6月5日)近年来因受西方孤立开始向东看,但仍看重与欧盟及德法等大国关系,并将欧美区别看待,随时可能与欧妥协,缓和与改善双方关系。
综而言之,欧、美、俄、中东欧四方地缘博弈格局业已形成,且未来很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中东欧作为博弈一方及博弈场,其愈益多元和自主的对外政策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地缘政治效应,在大国关系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黄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