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 颖
都是“人心”
文_曾 颖
我的外公是个铁匠,他与冰冷坚硬的铁打了一辈子交道,在他粗实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颗温暖而柔软的心。
外公一生做过多少好事,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据外婆讲,外公最早做的一件好事,就是在他的铁匠铺里放置了一个巨型茶桶,每天早晨烧上一大桶开水,泡上什邡红白山上独有的山茶,然后在旁边放几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土碗,任那些赶集的菜农和挑夫自取自饮,无论春夏秋冬。直到后来“公私合营”,他进了铁器社,才不再做了。
一件善事能坚持几十年,可称得上是一个壮举,尤其这是一个贫穷的重体力劳动者每天额外给自己加的。而说起这件事的缘起,则更是让人唏嘘。
外公二十几岁时,下乡去卖铁器,他挑着一堆沉重的铁家伙走乡串户,累得汗流浃背,见前方路边有一个小院,于是上前求主人给他一碗开水,主人摇头说没有。他说冷水也行,主人阴阳怪气地说:“冷水要人挑,热水要人烧,都没有!”
这句话像钉子一样凿进了外公的心里,让他记了一辈子。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曾无数次对儿孙讲起,人对人的刻毒言语,至此已极——在那家人的小院里,有一口水井,水井旁的灶上有一个瓦壶,正呼呼地冒着热气。赠人一杯茶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这家主人,不愿施予别人善意,还口出讥讽之语,可谓刻薄至极。
在经受了刻薄之后,人们的反应最典型的有两类,一种是变本加厉地将这份刻薄还于世界;另一种,则是知道刻薄的可恨可怕,不愿别人再受那份委屈。
外公因为求水遭人讥讽之后,便在自己的铁匠铺门口,摆了一个与打铁业务完全不相干的免费茶摊。为此,他每天要额外早起挑水烧茶,家中原本拮据的收入中,又多添了一份煤和茶的支出,但外公坚持了半生。
外公晚年曾说:“人们常说人心不古,其实每个人都是人心,当年那个吝茶者是,我这个施茶者也是。当别人遇到他时,会感到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心生悲凉;当别人遇到我时,会感到世风尚好,人心有救。”这世上多一个赠茶人,就会有更多人感到世间的美好,世界不就变得更美了吗?
而外公的话成为了他的儿孙们的座右铭。即使他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我们都能记起他说这句话时庄重而愉悦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