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西茶洞语为例探析小众方言的保护问题

2016-11-26 04:36:23
长江丛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

罗 梅



以广西茶洞语为例探析小众方言的保护问题

罗 梅

【摘 要】主要阐述了茶洞语的发展、使用、构成等方面的概况,分析对茶洞语等小众方言实施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借鉴国外的方言保护措施,结合茶洞语等小众方言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促进对小众方言的保护。

【关键词】茶洞语 小众方言 保护措施

一、前言

随着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民族间的沟通、交流障碍减少,这在整体上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利于国家的建设。但是在普通话的推广过程中,方言开始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遭遇消失危机。为了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力度,本文将以广西茶洞语为例,进行关于小众方言的保护问题的探析。

二、茶洞语概况

茶洞语是一种小众方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茶洞乡,在相邻的永福县龙江乡和两江镇也有分布,属于侗台语言。目前仅有两万余人在使用茶洞语,茶洞语属于侗水语的支语言,和同语系的毛南语比较相近。茶洞语的发源地茶洞乡位于茶洞圩,此地一直以来保持着种茶、饮茶以及喝擂茶粥的习惯,茶洞乡也因此而得名。在茶洞语分布的这几个地方,民族成分为汉族居多,壮族较少,目前与茶洞语相关的研究比较少。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统计,发现茶洞语的语音组成大致如下:28个声母单辅音,26个腭、唇化辅音,9个韵母单元音,80个带辅音的韵尾及复合元音,8个声调。词汇主要有派生词、复合词、汉字词几种。语法上与普通话有较多不同之处,但也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在茶洞语里,量词可以对名词进行单独的修饰,如在表达“一只碗”时,茶洞语一般可表达为“只碗”,这与壮语有相似之处,区别于普通话。

三、保护茶洞语等小众方言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一)保护小众方言的重要性

茶洞语是茶洞乡文化的载体。茶洞乡同其他地域一样,拥有自身的特色文化,而这些文化的传承与记载,多是由茶洞乡人口口相传下来的。茶洞语缺少对应的文字,在传承方面主要依靠语言的力量,即便步入现代社会,开始有了关于茶洞乡等地的研究、记录,但如果摈弃茶洞语,则会丢失该地区文化中的精髓。因此,遗忘或丢弃茶洞语,就相当于抛弃了相关的文化。

茶洞语具有民族文化价值。一个民族的方言与其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茶洞语也不例外。好比壮族的山歌,只有使用方言才能将山歌中最具有民族风情的部分表现出来,茶洞乡的茶文化,也只有茶洞语才能更准确地表达。

茶洞语的保护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我国的文化由多个民族的文化构成,具有多样性,缺失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如果放任小众方言消失,就会造成我国文化的不完整,减少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在单一的文化背景下,思维会受到禁锢,不利于创新,也不利于眼界的开阔。

茶洞语在使用人群中具有感染力。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之间一般都会产生亲切和认同的情感,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在于此。方言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的适当应用,可以增强作品在方言使用者中的感染力,从而增加民族文化上的认同感。

(二)保护小众方言的紧迫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融合不断加强,汉语在各民族间也得以不断传播。200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使得汉语中的普通话得到全面的推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增强民族间的共同感,维护国家的统一。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地方方言却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许多方言呈现出一种正在流失的状态,表现之一是年轻人不会说当地方言或本民族语言。广西使用壮语的壮族人口众多,但也同样出现了这些现象,更不用说小众的茶洞语。茶洞语的使用人数仅有两万余人,目前也出现了受到汉语影响且正在消退的情况,因此,保护茶洞语这类小众方言实属燃眉之急。

四、国外方言保护的启示

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法定的官方语言,但同时很多国家都在为保护本国的方言而奋斗,他们为保护方言而采取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如拥有方言超过两百余种的澳大利亚,在国内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来保护本国方言,此外支持使用本国的土著语言进行教学。将方言保护运用到教学当中的做法,使方言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更多人的生活之中,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方言的关注度。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由多个州组成,其方言也不在少数,因此美国也格外重视对方言的保护。自1992年起,美国就拥有了保护方言的法律——《美国土著语言法案》,将方言保护纳入法律的羽翼下,并编撰了方言词典。此外有的国家设立了专门用来进行方言保护的经费,保障方言的推广。

五、保护茶洞语等小众方言的措施

第一,要正确认识方言的地位与作用,宣传方言保护。在保护方言之前,先要消除对方言的排斥心理。一部分人认为方言的地位作用远不及汉语,汉语可以促进民族融合,方言则不能,而且还会起到阻碍作用。因此,首先要对方言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方言是一个民族、地区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保护方言,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方言的消失会造成文化上的巨大损失。此外,还要加强对方言(尤其是茶洞语等小众方言)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

第二,不要过分减少方言的发展空间。要处理好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的关系,二者不是相互冲突的,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允许方言的自由发展,不加以压制。比如在学校推广普通话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在我国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区,教师会使用当地的方言来教学、与学生沟通,因此这些地方在方言的传承上有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通过方言节目进行方言的推广。目前在网络上经常有方言版的经典影视剧视频出现,这些视频在给予观众欢乐的同时,无形中也对方言的推广产生了影响。目前也有多家电视台推出了方言节目,但效果平平,原因在于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观众。电视台应该有针对性地来制作节目,如广西电视台可以制作关于茶洞乡种茶、饮茶和喝擂茶粥的风俗来制作方言节目,适当增加趣味性,既可以吸引具有怀旧情结的年长的观众,也可以吸引年轻人对茶洞语的关注。

第四,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方言保护措施。美国将方言保护法律化,使得方言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在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保护方言的措施,既不放弃推广普通话,又可以进行方言保护工作。

第五,加大对小众方言的研究力度。目前,类似于茶洞语的小众方言在研究上过于薄弱,比起大众方言,小众方言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不为人所知。茶洞语就是发现较晚的小众方言之一,这样的情况对方言保护工作来说不容乐观,因此要加强对小众方言的重视、研究力度,更多的了解有利于保护工作的展开。

六、结语

方言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却在普通话推广的压力下逐渐没落。小众方言作为方言的一部分,由于使用人数、相关研究少,在保护上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注重小众方言的发展与保护问题,进而守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王怀榕.茶洞语的前圆唇元音韵母[J].民族语文,2015(01):64~67.

[2]吴俊.茶洞语构词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3]张伟静.从方言“本色”特征流失的角度看方言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2014(04):108~112.

[4]张叶青.论语言生态观视野下的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J].文学教育(上),2014(01):140~141.

[5]何彦诚,吴俊芳.无文字少数民族青少年母语使用状况及其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启示——以茶洞语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17~22.

[6]王祥.语言共同化背景下的方言保护[J].济宁学院学报,2014(05):29~32.

作者简介:罗梅(1980-),女,广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当代水产(2022年7期)2022-09-20 06:22:42
商标侵权问题和保护措施研究
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初探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04
现代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浅谈智能化电能表的数据安全及保护措施
电子制作(2017年22期)2017-02-02 07:10:12
十四师一牧场天然草原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浅谈10kV配电室高低压开关选择及保护措施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