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与近代湖湘文化

2016-11-26 04:36:23周婕妤熊丽英
长江丛刊 2016年2期

周婕妤 熊丽英



青年毛泽东与近代湖湘文化

周婕妤 熊丽英

【摘 要】毛泽东是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伟大人物,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湖湘文化是孕育毛泽东生长的土地,在这段青年时光中,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其毛泽东系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青年毛泽东 湖湘求学 革命活动

“大凡一个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系的建立,总跳不出他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他智慧成长期中的时代环境,这是他的根。其后枝叶茂盛,开花结果,都是从这个根里长出来的。”作为一位伟人,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他生长环境的影响,而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湖南是毛泽东诞生成长之地,了解毛泽东在长沙的求学以及革命活动对于理解毛泽东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青年毛泽东在湖湘的求学与革命活动

(一)求学活动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父亲在毛泽东在求学期间写给毛泽东的诗。毛泽东学到的第一项就是立志救国以做追求远大理想抱负之人。在1915的时候,袁世凯承认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毛泽东的学校编印了一本揭露日本侵华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小册子《明耻篇》,“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毛泽东读后在封面上写下这首诗。这充分的表达了毛泽东报仇雪耻的赤诚爱国之心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而这第二项是求学储能高尚道德情操之人。毛泽东在求学期间,杨昌济老师对于他的求学储能有很大的影响力,例如杨昌济老师主张凡办一事,须以全副精神注之,始能有成功而不至失败。毛泽东从确立以改造社会为远大理想之时起,就不是一个本本主义的人,他注意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培养自己成功做事的能力。第三项就是强身健体做具有持之以恒精神之人。毛泽东在求学期间用“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

(二)革命活动

1、主编《湘江评论》,创办文学书刊

在1919年的湖南,人民群众民不聊生,政治环境黑暗。为了改变这种人民群众被压迫欺凌的状态,鼓励人民奋起反抗,增加进行革命的激情,当时已经是修业大学历史教员的毛泽东亲自担任主编,创制了《湘江评论》。该期刊以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时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引导人民研究国内外的实际问题,号召各人民大众进行联合,鼓舞人民向旧社会旧思想进行斗争。毛泽东曾经说过:“现在的急务,莫要于传播文化;而传播文化有效,则莫要于办‘文化书社’的书社”,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所发布出来的言论是当时毛泽东思想的代言,同时也起到了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共同革命的一个号召,为党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2、创办自修大学,尝试新式教育理念

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发觉当时的社会思想腐朽,道德沦陷,要改变一个社会的现状需要从每个人做起,那么每个人的思想以及内心又是指导他行为的中枢,所以,当时的毛泽东以改造国人,使其获得新思想新为由,在船山学社贺民范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说“湖南自修大学”的宗旨是“采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二者之长,取自动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以期发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学术周流于社会。”虽然之后由于旧学阀和反动军阀的双重压迫,在两年多之后夭折,但是这一次的革命活动对于毛泽东来说是其自身思想的一个转变,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由单纯的救国论发展到教育服务革命救国论上,由把教育作为改造国民性,只是促使社会进化的工具发展到把教育作为革命的武器去救亡图存上面,这一次毛泽东实现了教育思想上质的飞跃。

二、青年毛泽东对湖湘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首先是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湖湘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主要有:重民、安民、利民、保民、惠民。这对毛泽东的群众观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毛泽东的群众观绝不是对它的简单传承,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为基础,加上民本思想之后形成了一次思想的飞跃。毛泽东的民本思想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造性地提出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等观点。

其次是军事思想的超越与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把湖湘军事文化的发展再次推向前进。他的军事思想里既体现了湖湘文化那种务实创新、兼容并包和知行合一的特点,也凝结了他自身在革命过程中探索的军事大智大慧。毛泽东在继承湖湘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军事理论。

最后是哲学思想的超越与继承。在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在批判继承湖湘文化哲学的基础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努力中,在对湖湘哲学的唯物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里,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根据史料可以概括为:“世界上只有物质同它的各种表现,主体也是物质的,所谓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客观实质性与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就是这个意思。一句话,物质是世界的一切,一切归于物质,这就是世界发展的原理”。

参考文献:

[1]刘建宁,黄帮.湖南第一师范对毛泽东成长的影响[J].党政干部学刊,2010(12):27~28.

[2]卢国琪,张远波.党校之源——伦毛泽东创办的湖南有修大学[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3):77~81.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