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莉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长文短教
文/李 莉
小学语文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长课文的学习总是充满着挑战。这些文章内容多、难点多,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点的掌握,有着不小的挑战。但是,面对这些长文章的出现,教师的教学也应该适当的进行相应的转变,以此来适应重点难点居多的长文章。所以在进行长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的抓住重点,在提炼全文精髓的基础之上,将文章的学习周期尽可能的缩短,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将文章的重点难点掌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从而做到小学语文的长文短教。
小学语文;教学;长文短教;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遇见过长文章的学习,面对这些长文章学生往往都需要进行很长周期的学习,其中的知识点也非常多。面对这些知识点,学生在学期中,往往会遇见很大的困难。而作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会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那么既然长文章教学不可避免,困难也必须克服,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这就需要教师改变相应的教学技巧,通过紧抓重点让教学周期尽可能的缩短,同时还要做到突出重点。虽然这些文章包含了很多知识点,但是作为教师,要根据内容来做出取舍。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现阶段学习的内容进行讲解,摒弃那些偏难怪的知识点,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让长文章可以短教学。
在对课文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应该先把文章研究透彻,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课文的长文短教。一般来说,小学第二学段出现的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出现的1000字以上的课文,就可以叫做长文,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能够把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其性质,通过短教的方法进行突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文章的精髓,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般来说,小学阅读可以分成三部分来进行,首先,让学生把课文大致地浏览一遍,在浏览的过程中,自己先了解课文讲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把文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了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脉络进行细致的阅读,抓住文章的要点,来理解作者对文章的看法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客观地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总结。最后,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更高一层的阅读,就是研读文章,学生在研读的时候,要能够自己把文章按照内容进行分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的整体进行归纳。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进行,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语文课文的长文短教。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找准课文重点,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课文要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不会到掌握的过程。但是面对小学教材中,不时出现的长文章,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很大的挑战。长文章存在着,内容多、难点多、难理解等多种教学与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之前,就要先明确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可以准确的进去学习状态从而可以正确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就是要抓住文章的标题,一个文章的标题是整篇文章最核心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全文最为形象切具体的概括,只要是通过题目来展开教学,那么往往都会紧扣主题。比如在学习《农业的变化真大》这篇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讲的是农村的农业生产,有的学生认为主要学的是农业的技术介绍。但是如果通过对文章标题的深入理解,就会发现本文主要讲解的是农业生产在这几年中的变化。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要紧抓“变化”这个主题,让学生来以此为切入点,在接下来的文章学习中,学生可以主动的对变化之前与变化之后的农业生产进行详细的对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变化的关注,来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提升的帮助,让学生可以在轻松高效的状态下完成文章的学习。
在明确教学切入点之后,面对长文章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有一个相关的教学主线,从而可以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来引导学生学习。避免因为文章太长,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思维混乱,从而影响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让教学主线变得明确,这样就可以让教学变得有条不紊,而不是迷失在长篇大论的文章中。只有教师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紧跟教师的步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面对长文章的学习时,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只能是走马观花的草草浏览一遍。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是浪费时间,最后还是一无所获。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文章来总结出相应的关键语句,通过这些关键语句的重点学习与理解,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对文章建立起一个大致的框架,了解文章中大致的意思,从而为教学树立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主线。比如课文《将相和》就是一个很长的课文,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会非常迷茫。但是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标题,给学生树立一个文章的大框架,让学生了解到,文章中廉颇和蔺相如从最开始的不和到最后的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国家的过程。在了解了文章主旨之后,学生在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也不会被文章过长的篇幅所困扰。因此在面对长文教学的情况下,教师首先就是要寻找文章的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大方向,然后再根据文章中描写的内容。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大框架,让他们可以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学习,从而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长文教学的周期大大缩短,让教学的效率可以快速提高。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中最为精髓的部分,关键词之所以叫关键词,就是因为他们涵盖了文章中最为重要的点,同时也让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精神与意思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以说关键词的存在,就是文章最为基础的骨骼。正如前文所说,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通过一些点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大致了解,然后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再次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在每一段文字中,关键词,就是这些段落学习的重点。因为长文章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大量的语句和内容的描写。但是由于篇幅过长,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找不到重点,很难集中精力对中心思想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些关键词的出现,正好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在学习起来可以有的放矢。比如在《将相和》这篇课文中,学生在学习三个部分之前,要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相关的了解。比如第一部分“完璧归赵”的关键词就是“归还”“撞柱”等,通过掌握这些关键词来掌握每一个部分中的中心思想与知识要点。让思想带动学习,让关键词来引出文章的内容,这就是长文章短教学的精髓所在。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能够让学生得到收获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教师来说,能否设计出优秀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形成质疑习惯,也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教师不但可以设计一些优秀的问题,还可以把问题进行串联,让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问题链,让学生通过质疑,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加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在学习《郑成功》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把这篇长文进行处理,可以分成三部分内容,即为何要收复台湾、如何收复台湾、收复台湾以后如何,并且把如何收复台湾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到,郑成功为何是民族英雄,并且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郑成功的爱国之情,体会到战士们在民族大义面前的无所畏惧,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把长文分成几个部分,对文章进行梳理,另外,不止教师要对文章进行提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互相解决,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更加细致的分析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中锻炼了自己的质疑能力,对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日后的学习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对于人生的道路来说,也能够获得一定的人生启迪。
总之,长文短教是在小学教学中需要经常面对的一类问题,通过对文章的全面理解与细节剖析。让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呈现在学生眼前,让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有明确的思路,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简洁且到位的教学。同时在面对长文章的时候,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大大的缩短学习周期,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让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1]甘密,陈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长文短教设计思路——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21-122.
[2]陶菲.“长文”巧于优化“短教”功在细磨——有关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01:30.
[3]卜小茹.说长道短叩其一问——童话长文短教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63-64.
[4]林剑军,梁雪飞.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文短教”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2,10:61.
李莉(生于1975一)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