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榻奈(外一篇)

2016-11-26 01:53曹锦军
长江丛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黄梅

曹锦军

竹榻奈(外一篇)

曹锦军

茶烟清舆鹤同梦,竹榻静听琴所言。

——题记

每年盛夏酷热难耐时,我就会在房间里悠闲地吹着空调,看看书,写写字。惬意地享受这份凉意时,脑海里总浮现出儿时夏日在“竹榻奈”旁快乐消暑的场景……

盛夏傍晚,夕阳西下,灰蒙蒙的地上还冒着阵阵热浪,池塘边的柳树梢上蝉儿有气无力的“知了、知了”叫个不停。女人们端出一盆盆清水泼洒在自家屋前,一道道水花扬落的弧线闪亮在一间间平房屋前,腾起层层水雾。浇凉过的空地上,不一会儿就被男人们摆上了一张张“竹榻奈”。细心的奶奶生怕孩子们被蚊虫叮出大红包,总是早早点上蚊香,放在竹榻奈下。我们仰面躺卧在凉爽的竹榻奈上,面对这夏夜闪亮的星空,出神儿。

奶奶坐在竹榻奈边给我们讲满天星星的故事。夜空中的繁星如同一部神秘的《故事会》,奶奶给我们讲几天几夜都不重复。她指着星空讲,那银河中间与两边有三颗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颗呈青白色,她在银河西北边,这就是织女星。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颗亮星在织女星的南偏东,即银河的东南边,他就是牛郎星。牛郎星是颗微黄色的亮星,在他两边的两颗小星叫扁担星,传说中牛郎就是用这根扁担挑着一对儿女。

那时,我们虽不懂得牛郎织女的爱情,但我们对星空的认识就是从躺在竹榻奈上的夏夜开始的。

“竹榻奈”形似一张床,用一根根五厘米左右宽的长竹片做成。比床小,有的地方亦叫“竹床”。在古代,床多有卧榻之称,我们黄梅人用自己的方言叫这竹榻为“竹榻奈”。竹榻奈的床脚是中空的竹子,四边镶着圆润光滑的竹筒,比中间高,可以当枕头。

清人俞蛟《潮嘉风月记·丽景》有记“顷年更有解事者,屏除罗绮,卧处横施竹榻、布帷、角枕,极其朴素。”可见竹榻奈自古就是寻常人家消暑度夏的朴素装备。江西举人许振袆大抵也是喜爱侧卧竹榻奈消夏的雅士,所以留下了“茶烟清舆鹤同梦,竹榻静听琴所言”的佳句。

竹榻奈用水冲洗后,竹筒中有水滴滴漏的声音,不仅添了些许凉爽,更增了几分情韵。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到夏天,竹榻奈就成为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宝贝”。那时候,家里没有电扇,没有纱门纱窗,热了就扇大蒲扇,有蚊子,就躲进蚊帐里。特别是三伏天,家里闷热无比,难以入眠。通常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把放在小阁楼上的竹榻奈拿到河里洗洗,然后让我们把门口的杂草除干净,泼水,点蚊香。我们几个孩子一溜儿躺在竹榻奈上,仰望星空、听奶奶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夜深了,纳凉的孩子们在竹榻奈上睡着了,做着美梦。白天,我们围着竹榻奈做暑假作业,下军棋或者象棋。傍晚,家家户户都把竹榻奈搬在家门口,20多个竹榻奈如同一字长蛇阵摆在小区的草坪旁,吃饭。吃完饭,大人们一边纳凉一边聊天,小孩子们则穿梭在竹榻奈长阵间嬉戏打闹。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来低矮的平房早被高楼大厦所取代,风扇、空调也早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竹榻奈已渐渐从人们的视线消失了。每到夏天,我就会想起儿时躺在竹榻奈上的情景,心头便漾起一丝淡淡的思绪。

岁末鱼面香

许多人一谈起黄梅鱼面,都津津乐道,能说出它诸多的好来,尤赞“吃鱼不见鱼”。

黄梅人把做鱼面说成是打鱼面,为什么说是打呢?其实就是捶打的意思。

黄梅的鱼面制作很有讲究。首先是食材。鱼要选刚刚出水、活蹦乱跳的。去鲜鱼之刺皮,捶打其肉至泥酱状,和红苕粉,按比例混合捣融,再拌上麻油、细盐,又反复捶、揉,才能擀制成薄饼,经蒸、切诸序精作,最后晾晒在腊月的阳光里,待寒风将切成细丝的面条儿风干成泛着珍珠白泽的丝儿,鱼面才算打成。

鱼面可是黄梅百姓餐桌上的一道上品好菜。鱼面烹制起来方便快捷,或油炸,或生炒,或热煮。辅以各种生疏肉食,成就款款不同风味。鱼面自然成了黄梅人招待宾客的特色菜。每逢客至,主妇必烹了鱼面压轴上桌。当色白如银,条细如丝,几近透明的鱼面端上桌,主、客早已举箸提勺直捣汤碗,各得色香俱佳的鱼面入口,细细咀嚼,满口鱼香。

吃着鱼面,便聊到这可口之物的来历。传说在古代的雷池畔,下新一毛姓渔民,虽然吃苦耐劳,每天早出晚归都能在大源湖捕到不少鲜鱼,怎奈鱼霸和湖霸的双重剥削,依然是贫困交加。有一天,家里从县城来了客人,他口袋空空买不起肉和菜,非常着急。毛妻见状,就临时从家里的脚盆里捞起几条鱼,把鱼捶打成肉酱,并用自家的苕粉一拌,放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切成面条状端给客人吃,既当菜又当饭,一举两得。

没想到客人吃了后,大加赞叹,说“这面条真好吃,没看到鱼却还有鱼的滋味儿,是我走遍名山大川从没吃过的面”。于是毛妻就借话答话称之为“鱼面”。毛妻的“吃鱼不见鱼”的鱼面在村子里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争相讨教制作,于是有了黄梅鱼面。今天的黄梅人无论走到哪儿,都舍不得这口鱼藏面中、面藏鱼香的鱼面。

在黄梅鱼面中,味道最好的还是雷池畔下新人做的鱼面。

下新镇因在雷池畔,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过去,下新人世代以打渔为生。每到过年时节,家家户户都去源湖里捞鱼回来打鱼面、搓鱼丸、做鱼饼。

同是用大源湖的鱼做主料,别人都喜欢用青鱼和草鱼打鱼面,而下新人则喜欢用鲤鱼。鲤鱼肉质脆嫩,口感更细腻。除了选料,这“打”上还有特别的讲究。下新人捶鱼并不是用木锤,而是用刀背捶打。据说这样“打”出来的鱼面不仅味道更鲜美,也更有韧性,更有嚼劲。

小时候,最盼着家里打鱼面。打鱼面是个大工程,得把左邻右舍的都接过来帮忙。大人们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不闲着,这儿摸摸,那儿看看,鱼面飘香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刚出笼的鱼面滚烫,可嘴馋的小孩子哪顾得了这许多,趁大人不注意,就在锅边“偷吃”。有一次,我竟一次“偷吃”了一整张没有切的鱼面呢!

时近腊月,外出务工的黄梅人陆续回到雷池畔,大源湖上又开始舟楫穿梭,打浆声里,黄梅人抽一抽鼻子,就嗅到了空气里去岁还没散尽的鱼面鲜香。

猜你喜欢
黄梅
光明招待所
自然分娩产妇优质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价值探讨
黄梅之星 范璇璇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女子向离婚三天就又当爹的负心汉讨说法
黄梅君作品
前夫闪婚办“ 满月被骗前妻怒索精神赔偿
黄梅
黄梅落尽,佛心始开
那片云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