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一节为例谈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

2016-11-25 01:09马云鹏
物理教学探讨 2016年10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马云鹏

摘 要:课堂生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已经被教师广泛接受和重视,教师要为课堂生成采用相应的策略。实践告诉我们联系生活有助于学生生成新知,而开放的课堂则为生成创造了条件,教师还要善于将错误作为重要的生成资源,在遇到意外状况时做出合理处置使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63-3

引 言

一节精彩的好课往往既要有充分的预设,也应该呈现出动态的生成,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以课前预设为基础的动态生成过程。有时教师的预设使生成“水到渠成”,有时教师也要用教学机智去面对一些非预设性的问题使生成“左右逢源”,课堂教学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向前推进,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建构起知识体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真实的课堂。本文将以沪科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质量》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

1 联系生活,生成新知

生活是初中物理大部分学习素材的源泉,把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问题用于课堂交流,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也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生成新知。在《质量》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对出示的扳手、螺栓、木桌、木凳、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等物体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钢铁、木材、橡胶等物质。让学生知晓物体均是由物质组成,再通过同种材料制作的物体间的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课堂教学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体开始,帮助学生最终认识什么是质量,不是将概念硬邦邦地塞给学生,一切显得自然顺畅。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可以使教师做到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关注生成的新的物理问题,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质量》前对相关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在课堂上笔者请他们“从物理的角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质量”,学生的一番踊跃发言之后,学情基本被清晰地勾勒出来,他们熟悉质量的一些常用单位,如:千克、克以及在我国的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多的“斤”,甚至也有学生提到盎司,也知道一些基本的单位换算关系,接触过一些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所以笔者考虑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验不同物体的质量,请学生感受并猜一猜苹果、鸡蛋、1元硬币等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看谁猜得准,一阵热闹后,再利用一台便携式的电子秤让学生自己动手称一称物体的质量,从而获得直接的体验,进而出示一些物体,请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最后教师展示宇宙质量尺度的数量级。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生成新知,对质量的认识更为准确和深刻。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而往往学生与周围环境长期作用形成的对生活现象的认识和知识经验构成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我们在教学中应善用其中的积极因素,从生活走向物理,实现概念的重建。

2 开放课堂,促进生成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教师需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并使学生尽量有合作、交流、调查、质疑、辩论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笔者认为这里所提到的“教学环境”就应体现在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开放、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讨论呈现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和大量的细节,促进课堂生成。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力图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例如:学生们在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状态变化对质量是否产生影响时,有的学生从书本中的插图得到启发,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用电子秤分别称量冰和熔化后的水两者质量的方案,并叙述了实验步骤。笔者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请学生对这个实验设计进行评价。片刻的沉默后,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加热过程中“水会跑掉”,应该加上盖。另一位学生提出“冰放在烧杯里,玻璃外壁会有水,质量测量有问题,所以冰放入烧杯后应立即测质量”。他们的回答包括了实验的整体设计和细节的处理,虽然朴素但是非常精彩,也是很好的生成点。接下来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海波这种物质作为研究对象,较好地解决了他们提出的问题。所以,充分开放的课堂既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鼓舞了他们分享彼此精彩的观点,进而在紧密联系实际和自身体验的基础上处理大量信息,超越教材,生成新的思维、知识和方法。

当然,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所以,课堂的开放是有“度”的,需要教师充分预测学情,把握教学节奏,做好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时调控课堂,适时启发和引导学生,避免学生胡思乱想,促进有效的动态生成。

此外,开放不仅体现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创设上,也渗透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中,教师要以教学素材为依托开展合理的拓宽与延伸,通过这些教学素材获取的信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使生成的新话题成为学生深入探究的动力。例如:笔者在本节课的最后播放了我国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中测质量的视频短片,不是期望学生能立即弄清其中的原理,而是帮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质量与物体所处空间位置无关这一结论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适当的衔接,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

3 变“错”为宝,关注生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也要将学生出现的错误为我所用,将这些错误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生成资源,挖掘其中的价值,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分析学生存在的思维盲点和思维障碍,实现学生自我调整和纠正错误的目的,以错引正。

学生在学习《质量》一节时容易将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重量混淆在一起,几位学生在交流发言中都有“物体的重是××g”诸如此类的表述。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就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没有产生多少误会,但是在物理学中质量和物重毕竟是两回事,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厘清两者的关系。由于对物重相关知识的介绍被安排在下一章,学生对物重并不熟悉,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花过多的时间在这方面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笔者采取的方式是“见好就收”。笔者首先指出了发言的几位学生在表述上出现的这一错误并做适当的展开,进而把介绍物重的相关资源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学,这样的处理既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质量与物体所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生成正确清晰的物理概念,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后生成创造了条件。

4 捕捉意外,生成精彩

在这节课中,笔者试图通过“电子秤”的使用突破本节难点,使学生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但是在测量橡皮泥形状改变前后的质量以及测量海波状态变化前后的质量时,“电子秤”出现了不同的示数。例如:橡皮泥改变形状前后的质量分别为3.2 g和3.1 g,对于这一“意外”笔者不假思索地说“因为秤可能不太准,所以两次基本差不多”,这也为整堂课留下了一些遗憾,正如有听课老师说“学生会想你为什么用不准的秤测量质量?”这种处理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际上,出现这样的“意外”往往也是一次课堂生成的良机,如果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也让学生对测量误差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样的处理学生会受益更多。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应对出现的意外情况,它会为课堂生成提供宝贵的资源。在遇到意外情况发生时,教师要能够调整预设,顺势引导,做出的相应变动让学生无所察觉,用智慧引领生成,“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总之,课堂生成是一个彰显师生智慧和共同努力应对挑战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生成,通过有效生成演绎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志芳. 精心预设 精彩生成[J].物理教学探讨,2012,30(05):32—34.

[3]王亮伟.物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物理教学探讨,2011,29(03):16—18.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只因是物理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质量投诉超六成
我不是教物理的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