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所
“朕”也曾是百姓身
中国古代的帝王有一个变态的习惯,那就是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都不许别人染指,这其中就包括人称代词。譬如“朕”这个第一人称代词。在秦朝之前,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朕”来自称,而自从秦始皇以后,这个词就与普通人无缘了。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对“朕”字的解释:“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才由寻常百姓家飞入皇宫之中。
秦始皇之前的统治者,相对还比较谦虚,那时的诸侯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者,谓自己不能得众人也;“寡人”者,寡德之人也;“不谷”,谷为食物,可以养人,乃善物,“不谷”即不善也。由此可见,在秦始皇之前,统治者至少在表面上不那么狂妄自大。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统治者才感觉到不需要再如往常那么谦卑了,于是,“朕”也就应运走上了“唯我独尊”的不归路。
鼻祖
“鼻祖”始于“鼻子”,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
“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时代,“自”就是鼻子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自”的写法都很像人的鼻子的模样,那时候,“自”的读音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自,读若鼻。”
应该说,“自”的本义就是鼻子,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因此“自”又有了“自己”的意思,成了第一人称代词。“自”的这个意思后来被广泛运用,结果反而不方便指它的本义——鼻子了。因此人们就另外造了一个形声字:在“自”之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形成了一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分工,各指各的意思。
因为“自”的引申义有“从”的意思,再引申为“开始”的意思,所以“鼻”也继承了其创始、开始的意思。《汉制考·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意思是把第一个出生的儿子称为“鼻子”,用的就是“初始”的意思。因此,最早的祖先、创始人就被称为“鼻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