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载体,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对保证党员质量、落实党员管理制度、推进党建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在新媒体下党员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设计程序、指标选取及体系的运行等,力求对有效开展学校党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
在新媒体逐渐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背景下,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手段、新对象、新载体的严峻挑战。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培养与监督体系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意义非凡。高校学生党员作为主要学生骨干,代表着我国年轻一代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但在对其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培养目标不适应,培养模式间断性,培养工作形式化的问题。针对如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党员的考察、评价、培养及监督这一课题,在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上仍缺乏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新媒体环境对学生意识形态影响深远,在这样的条件下,具有时代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体系应运而生,是党员质量培养取得实际成效的科学性保障。
一、构建新媒体下高校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
构建新媒体下高校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明确衡量高校学生党员的基本标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设定具体的指标对学生党员的质量体系加以构建。在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今天,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青年团体的先进性与战斗性,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员全过程督促指导学生党员成长发展,加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与指导性。
1.为学生党员质量培养占领信息化阵地。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成为主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教育引导的关键途径。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把握思想引导主导方向。新媒体凭借快速、全面、参与度强的特点成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评价社会的主要媒介。由于新媒体的双刃剑作用,高校学生在新媒体中极易迷失方向、扭曲意识形态,此时应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利用新媒体的高效正面作用,占领网络思政新阵地。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切实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2.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学生党员不仅是党员队伍中的基础和主力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开拓者。新时期新媒体传播迅速,各种意识形态四起,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席卷高校学生,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净化党员队伍,强化党员纪律,严把党员入口关,在党员培养考察阶段做好质量保障。(改到这)
3.为规范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党员动态评价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保证。科学的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不但包括对党员思想政治表现、个人道德建设、心理素质水平等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考量,还包括对党员专业学习水平、组织工作能力等业务素质的考量,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党员信息、基础党务、组织和干部状况统计的信息化管理,建设高校学生党员共建共享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同时,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将考核内容进行指标量化,学生党员根据量化指标和要求自我对照,自我管理,促使学生管理更具自觉性和规范性。科学的评价体系还能够将民意测评、民主评议与民主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机制,并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4.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动力支持。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载体,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科学的高校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是通过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指标体系约束和激励学生党员,包括意识形态能力、群众工作本领、新媒体素养等方面,使学生党员在组织培养中按照量化指标严格要求自己,并通过常态、长效化的评价体系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教育导向作用,使外在标准内化为学生党员自身修养,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目的。因此,动态评级体系的建立在增强学生党员自身素质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性和战斗力。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
要使评价体系科学并切实可行,关键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构建原则。
建立什么样的动态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取决于党员培养的性质与特点。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评价体系,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科学性与公正性原则。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改革创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的评价标准,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严谨性和合理性,进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科学性公正性原则具体体现在设计评价指标项目、评价标准及相应的权重值,必须是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二是系统与全面性原则。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最终是要建立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党员“时刻以优秀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动力机制,因此评价指标应注意涵盖体现学生党员自身素质的所有积极表现方面。同时评价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使评价体系有效的运行,从严管理,对学生党员实行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使评价指标之间应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避免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和冲突。三是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原则。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便于操作,这就要保证评价指标所需的材料易于采集、便于搜集,同时还应在公平、准确的前提下力求评价指标少而精,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2.程序设计。
一是,制定大学生党员质量总体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操作化”,在设定各项具体指标前,需要先确立总体目标,从而实现评价体系与设计目的的一致性,否则评价体系也将失去实际意义。
二是,实证调研大学生党员队伍现状,确定党员质量综合评价具体指标。调研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广泛信息源,对学生党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分析。构建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关键还在于科学的选取各项指标,以此真实反映学生党员在质量培养中的具体表现。在指标选取过程中,主要通过自评、互评、问卷调查、大数据统计分析等实证考察形式,掌握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特点,根据基本特点,结合体系构建目标设定各项指标。
三是,构建指标检测机制,检测指标的有效性和指标体系的平衡性。各项具体指标是组成指标体系的有效分子,评价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能否起到有效评价大学生党员在质量培养过程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各项具体指标的有效性,同时,评价体系是由各项具体指标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评价体系要合理有效的运行,必须保证各项具体指标之间不能相互排斥、冲突。这就需要建立指标检测机制,及时对系统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确保每个具体指标的有效性和指标系统的平衡性。
四是,组成专家评议组,讨论、修改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要使评价体系顺利有效的投入到实际中,应在评价指标体系运行前拟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案提交有关领导及咨询专家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3.指标选取。
构建评价体系主要是为考评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状况,指标选取应从大学生党员“优秀性”这一抽象概念出发,逐一分类递进,最终构建具体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具体分类如下:首先,一级指标确定方向,抽象分类。大学生党员在质量培养过程中应在党性、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学习等各方面均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因此,本指标体系把方向性的指标如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学习素养作为一级指标考核内容。其次,二级指标突显特性,凝聚分类。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的结合体,二级指标设计中,既要突显大学生角色特性又要突显党员特性,所以根据一级指标具体分类,二级指标可包括,党史认知度、政治觉悟度、组织纪律性、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通过二级指标的选取,彰显学生党员的政治身份、政治理想信念和日常政治表现。再次,三级指标提供操作标准,具体分类。三级指标进入到了对学生党员具体评判和审定阶段,所以考核内容要更加细致、直接和具有可操作性,并设置准入标准,如对二级指标中的创新实践能力指标进行测评,三级指标内容可包括思维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准入标准应对具体内容量化。具体综合评鉴体系见表1。
4.指标权重的确立。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AHP法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值,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专家评分的重要性标度。即采用“两两比较法”,反映因子在同从属层的相对重要性。
(2)构造比较矩阵。即将重要性标度结果列成矩阵的形式。
(3)采用方根法求解权重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4)计算最大特征值,公式如下:
(5)进行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
结合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当C.R<0.1时,认为所得比较矩阵A可以接受,则计算的权重值也可以接受。
三、高校学生党员动态综合评价体系的实施及应用。
构建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为确保评价体系有效运行,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业务素质精良的专家评审组。
应用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考评,在方式方法上应坚持自我考评、组织考评、专家考评与群众考评多种方式相结合。学生党员自身、基层党组织、群众,是三种固定的群体,他们能够全面深入学生党员活动中心,考核内容全面、具体。但由于这三种群体对学生党员太过熟悉不可避免存在主观倾向,所以专家考评至关重要,其优势是立场客观、调查结果更为准确。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在党性意识,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这就需要专家考评组是一支业务精良且素质过硬的队伍,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党员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
2.创设良好的评价体系实施环境。
评价体系能够顺利实施并有效推广的前提条件是要营造良好的体系实施环境。创先争优评价体系是客观公正考量学生党员而设立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一旦推行,很多表现消极的学生党员会直接显现出来,所以评价体系推行之初,会受到部分学生党员的阻碍。这就需要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宣传、推广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型网状传播模式,为广泛学生提供咨询、反馈等服务,从而为评价体系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3.建立长效调研机制。
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多项具体指标,不同具体指标获取途径存在差异,例如,对于“专业学习”、“组织活动能力”等指标可以通过阅看材料、查看现场、民主测评等方式获得。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难量化的指标需要通过长期调研获得。为保证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科学的调研长效机制非常重要,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每学期党员活动时拿出一定时间,组织专门的活动小组,开展有一定规模、有所侧重的党员调研活动,由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建好学生党员库,可按院系,自身素质、学生影响力等分门别类地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输入档案等,建立学生党员共建共享的基本信息数据库,真正的利用数据库,通过评价机制实现教育引导、公平公正、促进发展、反馈畅通和充分运用。
4.科学应用新媒体下动态评价结果。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培养动态综合评价体系,最终目的是为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及先锋模范性。所以评价体系应充分运用到党员的考核、培养及监督过程中。充分应用新媒体的平台作用,建设新媒体骨干队伍,将评价体系数据化。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时期的评价结果,要将评价体系长效化应用,通过评价结果对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及培养,并对比分析一段时期内的评价结果总结此时间段的培养效果,并对下一阶段的培养方向进行思考和完善。利用新媒体资讯广、平台宽、信息流动迅速等便捷培养优势,构建有效的联系、指挥、激励和补充机制,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罗爱军,张慧欣.高校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综合评价体系探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3(7):325-327.
[2] 赵世明.论党的先进性建设评价体系[J].理论探索,2008(2):64-66.
[3] 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8):38-40.
[4] 郭亚军,姚远,易平涛.一种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0):15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