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事业单位现状的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2016-11-25 19:09郝芳梓丁雅俊王曙光杨成文
时代金融 2016年27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郝芳梓+丁雅俊+王曙光+杨成文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一步步推进,事业单位成为我国现代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顺应改革趋势所要做出的应对不容忽视。基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现状,结合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存在的弊端,对财务管理进行透彻分析与改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建立其有效的管理体系等。通过对目前事业单位相关活动加以约束与管理,培养新型财务管理的思想,运用创新性思维解决相关问题,解决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引发的种种问题,并积极有效地防止各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对策研究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我国事业单位赋予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有效财务制度、反映真实财务情况、加强资金管理、合法进行财务控制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下发的相关规定,结合了当时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趋势及渠道,通过该文件合理指导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该规则在1997年1月开始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做出了相关要求: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我国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资金运行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基本原则,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各级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并且认真执行,从根本上顺应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社会事业进入新的时期。由于财政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各种新问题,促使了我国事业单位急需进行改革创新,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事业单位各类各行,性质不同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不同,资金渠道也随之不同。获得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占比例最小的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方法及监督也不同。新时代经济环境下,由于事业单位与中国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面临着更加广泛的范围;国家财政部门以拨款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等,也增加了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不同事业单位的经济情况和业务活动不尽相同使得财务管理的办法更加多样化。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复杂多变,许多不足之处并未引起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显而易见。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够严格,财务工作不规范

会计工作需要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必须符合会计相关制度的规定及要求,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整改,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使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然而事业单位管理层通常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未规范管理相关会计工作,导致手续不完整、弄虚作假等问题。

(二)内部体制不完善,相关管理不到位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严重不完善,主要管理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缺乏内部监督制度,容易造成资金流失。由于传统观念较强,缺乏创新性与竞争意识,未能依照市场的经济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相关机制过于薄弱,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有效性。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理不当,机构设置缺乏统一与规范性,缺少科学的配置标准,造成资产账实不符,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资产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容易产生差错率高、信息接收困难、监控失效等一系列问题。

(三)编制预算不全面,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事业单位对于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意识到新环境下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没有积极建立领导机构对编制预算进行重要管理,没有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并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汇总分析,这一系列管理失误导致编制预算缺乏指导性,引起不必要的支出差距。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不及时,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引导学习,他们的财物意识过于保守与传统、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处理风险与特殊情况的能力比较差,难以与现代新型财务管理手段相结合。

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制度

《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规定企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会计法》相关规定开展工作。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应切实履行责任,监督财务部门依照章程规定进行财务工作,同时健全内部监督体系,使其成为单位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依法行使职权、按规章进行经济管理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状况。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体现在各个环节,需要从源头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以便有效控制风险。

(二)加强内部资金控制监管

事业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核算,关系到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财政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门下拨,用于事业单位的重大事业发展的指令性经费。各类事业单位应将专项资金分类管理、统一决算。同时对于预算外资金要合理管理、使用恰当,有助于提高政府调控能力,防止社会分配不公等。尽管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灵活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仍有难度,但首先应建立全面的管理理念,配备匹配的专业设备,应用及时更新的会计软件。之后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磨合,顺应新时代经济要求,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各方面逐渐做出有力改变。

(三)加强编制预算管理与人员培训

按照我国的《预算法》相关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按照规定编制预算,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使财政资金得到最有效使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额一部分,它与其他各环节各部分紧密结合,是促进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与业务水平提高不容忽视,事业单位应致力于培训及管理相关财务人员,更新财务专业知识,更新财务专业软件,在事业单位遭遇风险及问题时能够积极应对,减少因此可能引起的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用制度汇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景宏军.我国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的制度缺陷与对策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探析.苗蕾.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2期

作者简介:郝芳梓(1992-),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现就读于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财务成本管理;丁雅俊(1992-),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现就读于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王曙光(1962-),男,汉族,山东单县人,现任于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成本管理;杨成文(1966-),男,汉族,山东蒙阴人,现任于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