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

2016-11-25 18:12吴峥
时代金融 2016年27期
关键词:培育创新能力区域

吴峥

【摘要】本篇文章基于对欠发达地区区域的培育研究与创新能力评价,希望可以达到的是可以根据研究有关区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验,找到在一定方面影响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提高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在此,本文研究了可以组成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 创新能力 培育

一、引言

本文通过运用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测体系对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结构方程的思想构建相关模型,然后再运用对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一套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在一定方面可以提升相关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篇论文对相关主要文献的基础上,希望可以找到可能引起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搭建数学模型,希望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提出有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1996年,我国首次提出“区域创新能力”一词,相关领域专家开始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在《硅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区域创新网络》这篇文章中,宁熙、王核成(2001)认为特定区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由相对集中的利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作完成,把制度创新和技术为作为主要方向,作者把这一类开放系统叫做区域创新系统。在《基于行政区划分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刘金友(2001)认为,创新体系影响着经济内部的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后面的实际运用有着密切联系,这样的创新体系组成了有内部联系的创新主体和机构的多重机构。

三、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分析

综合主要领域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含义、组成成分、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等的分析,本篇文章认为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知识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一)区域创新环境

欠发达地区的主要创新环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因素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大体在创新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水平、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来体现。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地区创新环境的关键是金融环境,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二)知识创新能力

一个欠发达地区里,高校和政府机构都对创新能力和内部创新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大致表现在知识的转移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获取能力。根据2003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指出创新资源是指人们在对已经了解的知识进行一系列理解之后,通过主要的实物载体把知识放在知识库里面然后形成资源。

(三)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应该被视为一个创新的主体,我们应该突出强调欠发达地区的直接作用,创新能力企业直接决定。在市场中,企业承担的作用是一个经营主体并直接面向市场,根据企业设备、产品和技术工艺需求选择适合的创新成果,再转化成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新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或改善环境,进而形成经济引导科技,科技推动经济的双赢局面。

(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如果仅仅只有不错的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这都还没有办法使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习知识和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增值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产出或技术发明,这些都必须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其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转变为相应的生产力,而转化过来的生产能力的强弱,又在某一方面决定了相关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

(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按照一般书面的说法,不论创新的是知识还是技术,我们都应该保证有一定量的投入和支出。或者说,可以明显看出来宏观经济对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十分突出。

四、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和构建

(一)指标设置

文中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以及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报告,报告里面大致包括:区域创新能力、知识创新黄精、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各个方面,针对上述六个因变量,对于相关的指标本文做如下选取:创新环境它主要涉及基础设施的完整程度、市场环境效用、劳动者综合素质、经济环境稳定性;知识创新能力由知识获得、发展与转移能力组成;技术创新能力由企业的投入能力、高校的科研水平能力、企业的相关创新条件;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以及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指标。

(二)数据分析

1.数据覆盖范围。在考察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趋势时,本篇文章考虑的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以此来辨析这些地区的发展状况,这里并不是说靠西部地区就是不发达的,或者说用这个概念来判定欠发达的,因为这样就容易使一些类似“后发优势”概念混淆进来。

2.数据分析。本文对陕西省统计年鉴和陕西省科技年鉴整理出相关整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相关结论。从最终模型来看,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有显著影响(H1假设通过),在最终的结果中,修正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γ1=0.37),修正后的标准化路径系数(γ1=0.38),它们的p值都小于0.001,这辨明它们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第二,在原模型假设中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H2假设通过)。

五、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对策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当地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而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决定区域内集群能力在竞争中的发展能力及其地位。本章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一下两个个方面做了相关阐述。

(一)构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加快,这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是不得不说也面临非常多的并且很艰难的挑战。作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区位、经济资源、政策、人才、机制五大因素的创新进行改善,希望可以借此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二)创造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环境

在创新环境的建设中,政府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建设主体。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衡量地方政府相关工作绩效的标准不能再仅仅是以前的计划和干预,需要做的是创造一个能够对企业和科研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目前,转换政府职能的重中之重是要从以前依赖计划转向为区域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借此来完善创新环境建设并来推动相关区域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徐盈之,金乃丽.高校官产学合作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J].科研管理,2010(1):175-176.

[3]高朝虹,占维,高校产学研合作系统发展原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

[4]甄峰,黄朝永,罗守贵.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18(6):5-8.

猜你喜欢
培育创新能力区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