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社会化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

2016-11-25 16:29吴沙沙
时代金融 2016年27期
关键词:社会化辽宁养老

吴沙沙

【摘要】辽宁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家庭传统养老模式的弱化,都使得辽宁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辽宁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框架还有很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社会化养老服务是未来趋势所在,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社会化养老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探讨解决新形势下辽宁社会化养老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辽宁 社会化 养老 路径

一、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解决辽宁老龄化问题的必然选择

古人云,养儿为防老,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并且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成本逐年提高,加之年轻人的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很多年轻人因为到外地工作和生活,降低了照料老人的能力,子女无法为老年人提供照顾,传统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日趋弱化,使得养儿防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辽宁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基地,不仅老年人口数量基数大、比例高,而且还呈现出高龄化现象,对辽宁来说,老有所养不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所要操心的难题,它更是社会这个大家庭需要关注和结局的民生问题。对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来说,老年生活的是否具有确定性决定着这些老人对社会的信心,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每一个子女也是社会要充分考虑的问题。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既要考虑老年人愿意在家颐养天年的愿景,也要充分考虑子女不能充分照顾老人的社会现实,基于此,就需要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实现老人早已习惯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通过建设完善和成熟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动员社区的力量,链接政府、市场、邻里及志愿组织等多元社会力量,通过社区照顾、机构照料等方式来补充老年人居家养老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让老年人无后顾之忧的颐养天年。

二、辽宁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或问题

把养老服务推向社会,由社会资源来取代家庭成员进行养老不仅是一种可以解决辽宁老龄化、高龄化问题的出路,更是顺应养老产业市场化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推行社会化养老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其一,如何进行规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现实中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可供借鉴的模板。通俗的说,社会化养老,就是通过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即通过社会途径实现养老的目的,但并没有和家庭脱节,只是更加强调了以个人和社区为责任主体的养老方式,可以实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不离开社区,让老年人心理上不再觉得养老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还不能有效辨析个人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福利养老的内涵和外延,使得社会化养老实施受到观念上的阻碍。

其二,辽宁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滞后。社会养老服务业虽不是纯公益事业,但带有一定程度的福利性,加之社会养老服务主体严重匮乏,投入大、风险高和行业利润空间小,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个人对养老服务业产业发展的认同性不大、积极性不高,不愿为老年人在社区进行居家养老提供相应的硬件基础设施和优质便利的配套服务,使得辽宁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推进比较困难。

三、推进辽宁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路径

(一)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关法律和政策

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使老年人在不脱离家庭和社区的情况下安度晚年,老年人不会产生排斥感,但发展的同时需要相关法律、政策的保障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虽然辽宁非常关注老龄化问题,并且为此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但关于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实施法规政策却相对缺乏。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责任主体等并不明晰,社会化养老服务步伐无法可依,开展缓慢。只有通过法律政策对除政府以外的其它服务主体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恰当合适地支持他们的发展,将那些管不了管不好的具体服务交给社会,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发挥市场作用来加快发展辽宁社会化养老服务

辽宁老年人口数量庞大,政府无论在财力上还是人力上都无法提供养老服务的所有产品,养老服务的出路就是探索其社会化、市场化,实现养老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养老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断挖掘与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养老服务领域,应当破除把养老服务产品的提供当作纯粹的福利性事业,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积极推动社会化养老机构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来优化配置整个辽宁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应适时退位,但并非不管不问,政府除了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引导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外,还要充分发掘民间力量,唤醒居民的公益意识,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自愿者队伍中来,提高为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辽宁社会化养老的帕累托最优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晚年的生活质量、生活态度也有很好的规划。现代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只过吃饱穿暖的日子了,他们更多的追求精神愉悦、情感交流、品质生活和医疗便捷。我们要正确看待老年人合理的需求,满足现代老年人追求的养老服务。而社区居家养老由于老人依旧生活中自己的环境中,其自由性和身心适应性较好,加之居家养老服务成本还比较低,是目前能满足老年人全方位需求的首选模式。因此,居家养老服务还是应该大力倡导和推进的,并且应该朝着社会化、市场化的居家养老方向发展,而增加有效供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基于此,一方面,完善目前的护理服务功能。建立社区、家庭、个人医疗档案,为社区配备家庭全科医生,组织专业的护理人员实行定期健康护理,定期上门进行跟踪探视,还可以为空巢老人安装求救求助呼叫器,推广紧急救助服务等。另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鼓励社区、养老机构在一定区域内提供更加高效的养老服务,拓展服务内容和项目,创建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艺术中心等。通过充分调动和配置社会人力、物力、财力,集合社会多方资源提供老年人最需要的医疗设施、上门服务、老年艺术课堂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实现社会化养老的帕累托最优效应。此外,辽宁发展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起步应该在城镇,毕竟城镇在经济实力上较之农村更有优势,但社会化养老毕竟是未来解决辽宁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要出路,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辽宁农村地区的辐射效力,使得辽宁社会化养老服务不仅能补缺、提升城镇的养老功能,还能发挥城市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一举两得的局面。

(四)注重实际需求,推进养老服务的标准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未来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伤残老人等不同群体将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需求,社会养老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必将是将需求进行细分。只有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管理和运行实行制度化、标准化,才能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一要科学布局规划,改善运行机制,尽快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标准化运行机制,加快提高养老服务市场化水平。随着辽宁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不断上升,必然会对家庭、社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然而辽宁养老服务业社会化发展时间短,并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执行标准,导致实践中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辽宁要从长远考虑,制定和完善社会化养老实施标准,逐步构建覆盖辽宁全省的社会化养老服务蓝图。这就要求政府、社区转变服务观念,按市场化模式做好社会化养老的准备工作,把老龄化问题当做社会产业来发展,把老龄产业列入政府扶持行业,按老龄化需求开发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明确社会化养老的责任主体,才能将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作为繁荣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内容来开展。

二要进行专业化团队建设,推行岗前培训的标准化。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水平的制约,目前辽宁养老产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及其他闲散人员,这些人员并非社工专业人员,非专业的服务团队,其服务质量势必会受到质疑,如果不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必将阻碍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步伐。所以在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中,需要完善培训的制度建设,加大对在岗人员和新招募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可以由社保部门出面协调,通过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和社保部门培训机构的对接平台,为社区养老的服务人员、志愿者、社工等进行专业的家政、家庭保健、家庭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把社会化养老事业一站到底。

三要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把养老事业推向市场、进行社会化管理并非是让政府撒手不管,相反,政府更要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来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因为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是社会和民生大事,关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关乎年轻人对社会的信任,关乎整个社会保障全局的发展。所以,政府要在对社会化养老服务运行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根据辽宁各地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和调整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来,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加快推进辽宁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社会化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要解决老龄化问题也需要推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步伐,这样就不仅可以充分集中和调动社会资源、社区资源、机构资源等,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衰退,而且可以有效缓解辽宁在养老服务领域不断增加的财政负担,将养老这一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组织、社区和专业机构,不仅可以稳定和发展辽宁经济,同时还可以增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强化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意识,真正实现辽宁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社会化养老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向红.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思路与路径探索——以无锡市为例.社会科学家,2015(3).

[2]钟春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路径探讨——基于老年人服务短缺视角的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3).

[3]赵娜,陈凯.基于多主体建模的社会化养老形成分析.东北大学学报,2016(5).

基金项目:辽宁省保险学会,辽保学【2016】8号;课题号:2016ilkt20,课题名称:构建辽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体系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化辽宁养老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辽宁舰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