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黄培昭
从英国借鉴至中国北上广几大城市的“丢书大作战”活动,最近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褒贬各半。作为“始作俑者”,由赫敏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发起的这一轮“地铁丢书”,在英国本地的效果如何?23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伦敦多条地铁线,实地一探究竟。
记者先是抵达驻地附近的“多利斯小丘地铁站”,坐上朱伯利线开始探访。这条地铁线是记者每次进城办事的必经线路。由于是非高峰时段,车厢里的人稀稀拉拉,要么在埋头看书,要么在翻阅报纸、杂志,几乎没有人像国内地铁里的人那样玩手机。这与英国地铁站内没有手机信号和WIFI有关,但也和英国人保持已久的阅读习惯分不开。
地铁里能不能发现被人“丢出来”的书呢?带着这样的念头,记者一个车厢接一个车厢地逐一寻找,结果转了5个车厢,也没有发现书的踪迹。也许身边看书的人里有幸运者?一名20岁出头的女孩听明白记者的来意后,大方地亮出手中的书籍。原来是一本名叫《北方》的小说,从封面精美的插图设计来看,像是本言情类读物。姑娘告诉记者,这本书是她自己买的。之前听说过“地铁丢书”,只是没刻意去发现而已。
在另一节车厢,小伙斯特恩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朋友最近刚刚发现一本活动用书,“我的朋友很兴奋,他和我一样已经找了很久,现在总算如愿以偿了”。“是一本什么书?”记者问。“小说,关于谋杀的犯罪题材读物。你知道,这类书在英国很流行。听说地铁里也有非虚构类的书籍,比如生活类、文化艺术类的,很多”。斯特恩告诉记者,从2012年“地铁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已经累计有将近2万本书被放进地铁站,“不过,每天乘坐地铁的人实在太多了,有幸发现藏书的是少数”。
说话间,地铁到达贝克街站。贝克街站位于伦敦市中心一区,这里有4条地铁线交会,属于伦敦地下交通的要冲。《环球时报》记者找到一名地铁站工作人员,希望他能给点线索。正在当值的威廉姆故作神秘地说:“就算我们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那样就少了很多乐趣。”好吧。记者又坐上有着“黄线”之称的伦敦环线地铁,发现这趟线路上的乘客明显更多。在靠近车头的第二节车厢,一名中年女子告诉记者,大约一个多月前,她在这节车厢里发现了一本书,“名叫《我鞋子里的山》,是路易斯·碧奇写的。上面盖有‘地铁上的书印章,有前一位读者的读后感。我用了两个星期读完这本小说,感觉非常好,很值得一读”。这位名叫玛丽的中年女子说,以这种寻宝般的方式传阅书籍,让阅读多了一份惊喜。正因如此,她又来了,准备“再有收获”。
在采访过程中,《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发起地铁丢书活动的民间机构名叫“地铁上的书”。这一活动2012年由荷丽叶·弗拉瑟在伦敦发起。2015年,弗拉瑟移居纽约,将活动又带到那边。现在,伦敦的地铁丢书由科德丽亚·奥克斯雷小姐牵头进行,她的身后有一支团队在协助。丢书活动的宗旨,就是带动更多的人阅读。每周,奥克斯雷和她的团队会在地铁投放400本不同的新书或二手书。过去4年间,他们已经在地铁站内投放了1.5万本各类书籍。这些书会根据最新的阅读潮流而更新。有时,奥克斯雷和她的团队会给人们透露一些找书的线索。当红女星艾玛·沃特森最近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令伦敦人的热情更高了。
除了线下实践,活动组织方还在推特、脸谱等社交平台上与公众互动,号召人们把看完的书及时拿回来循环。同时,他们还与出版商、电影制作者以及作家等不同方面展开合作,以便把更多好书分享给伦敦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