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办高校智库基本定位应为服务面向的地方性、研究内容的应用性和建设原则的公益性。目前,民办高校智库建设存在智库主体意识薄弱、校政供求对接机制缺失、缺乏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三大瓶颈。民办高校智库建设创新的突破口可调整为借助内外“旋转门”,整合研究力量;构建协同平台,实现供需有效对接;立足区域优势,提升软实力;完善评价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关键词]智库 高校智库 民办高校 智库建设
[作者简介]高传华(1979-),河南永城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高校智库。
我国高校智库已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数量从最初分散于全国70多所高校的一些人文社科基地,发展壮大至数百家规模,但民办高校智库发展则相对滞后。全国现有民办高校728所(含独立学院283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8.8%。民办高校智库是我国智库建设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以地方政府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服务地方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履行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
一、民办高校智库基本定位
(一)服务面向的地方性
民办高校智库服务面向的地方性,要求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地域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决策,可以体现民办高校自身地方性办学定位,同时也是民办高校智库错位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智库建设呈现出“重中央、轻地方”倾向。地方政府无疑承担着政策再规划以及政策执行功能,地方政府理解、细化、执行国家层面公共政策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落实的效果。民办高校智库应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与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为结合市(县)域区位优势、地域特色及发展现实需要,依托自身学科专业基础,实行错位发展,打造区域问题研究基地,提升非对称核心竞争力,培育区域软实力。民办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转变科研理念,主动服务地方政府决策。在服务地方的同时,民办高校智库也可以反哺和推动民办高校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研究内容的应用性
民办高校智库的应用性研究,要求坚持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攻方向。民办高校智库研究内容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对地方政府的政策建议。可以通过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招标项目和委托课题,定期提交专题咨询报告等形式,解决长期困扰地方政府的形势判断难、信息分析难、舆论应对难等诸多问题。可以预见,服务地方政府决策咨询将会成为民办高校对接社会需求的重要形式之一。当然,民办高校智库提供应用对策研究本身,就是促使学术研究经世致用。其研究内容包括前瞻性政策研究、针对性政策研究和储备性政策研究等。民办高校智库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区域内各类企业以及社区民情民生,精准高效地向地方政府提供战略决策咨询。既然是应用性研究,专项决策咨询报告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立地”方面,即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开展精细化、定制化的研究工作。显而易见,这种应用性研究同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对于民办高校智库而言,应用性研究的核心是以问题导向做对策研究,在服务决策的同时还兼具监测决策的功能。
(三)建设原则的公益性
2016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明确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制度。民办高校智库建设原则的公益性,可以彰显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社会责任。坚持公益性建库,应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致力于应用性研究的民办高校人文社科类二级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型为具有智库主体意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公益性知识生产平台。与体制内各类官方或半官方智库相比,民办高校智库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宽松的学术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政府干预,保证研究问题的公益性、独立性、客观性。公益性建库原则,使民办高校智库在提供决策建言的同时,也有责任在影响社会舆论、改善社会风气、改变民众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所作为。当然,公益性建库原则也要求民办高校智库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坐得住、吃苦、乐于奉献。
二、民办高校智库建设主要瓶颈
(一)智库主体意识薄弱
一些民办高校本身往往重教学,轻科研;重校企合作,轻校政协同。一方面,由于科研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长期且隐性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常常处于一种满负荷状态。即使是民办高校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通常也要同时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经调查,目前民办高校研究机构设置大多流于形式,经费投入更是十分有限。已设置的科研机构,尚未真正树立智库思维模式,其智库主体意识薄弱,极易导致走入“偏学术研究”的误区,认为横向项目主要是服务于社会,其学术意义较低,因而只注重纵向课题研究而忽视了横向课题的协同创新。智库主体意识薄弱无疑会导致其学术与社会实践存在较大的脱节与分离,其研究范式仅停留在学理层面的一般性研究,缺乏问题导向意识,研究成果一般学术性较强,与政府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二)校政供求对接机制缺失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智库在校政供求对接机制方面明显缺失,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尚处于决策咨询的边缘化状态。当前,处于起步阶段的民办高校智库建设,面临的最大局限还在于缺少与地方政府的有效对接,缺乏与地方政府机制化沟通渠道。民办高校智库无法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将分散的专家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也无法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不能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集群效应,必然导致缺乏多元化视角的研究合力。校政供求对接机制缺失,致使民办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难以直接传达至地方政府决策核心部门和有关领导,当然也就无法付诸于实践应用。民办高校智库与政府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动态,往往导致信息不完善。总之,由于校政供求对接机制缺失,致使处于体制外的民办高校智库在现实中面临着课题立项难,信息获取难,成果报送难,决策参与难,步入良性发展的难度较大。endprint
(三)缺乏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
有关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充分的现象广泛存在。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的关键信息或数据只对“体制内”智库公开,而民办高校智库很难获取必要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营造与政策咨询研究工作相适应的智库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和氛围,真正通过公平竞争立项,建立、完善充分有效的信息、数据发布和披露制度。
三、民办高校智库创新突破口
(一)借助内外“旋转门”,整合研究力量
一方面,借助民办高校智库与相关院系之间“内部旋转门”机制,整合校内跨部门、跨学科研究资源。另一方面,发挥民办高校用人机制灵活优势,外聘一定数量知名学者以及学者型官员,借助与地方政府以及外部科研机构之间的“外部旋转门”机制,引进外部智力,构建专业化研究团队。民办高校智库有效整合各种研究力量,能够主动将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有利于做好宏观战略研究、中观跟踪研究与微观调查研究,可以提供有建设性、有思想含量的智库产品。另外,借助内外“旋转门”,民办高校智库还可以探索项目化管理模式,即不同部门的研究人员因项目需要而组成临时性研究团队。这种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智库形成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已有优秀智库的共同特征。
(二)构建协同平台,供需有效对接
民办高校智库建设要构建校政协同平台,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联系,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可邀请相关决策部门参与制定智库建设蓝图,共同围绕决策需求开展政策研究,并联合组建政策研究团队,可有效解决当前供需脱节矛盾,不断完善应用性研究成果报送机制。通过共同建立精确的选题策划与问题识别机制,搭建供需直通车平台。民办高校智库可以及时了解地方政府的具体决策需求,熟悉职能部门的工作机制与运作方式,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决策者实际需要,提高咨询研究的有效性。民办高校智库通过加入区域性智库联盟,开展与其他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采取与知名智库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提高自身研究水平,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朋友圈”。另外,通过构建校政协同平台,推动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为智库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最终形成“问题下达”(政府研究问题的指定、委托、招标机制),以及“咨询建议上达”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当然,前期民办高校智库可以积极主动地借助地方政府已有的体制内渠道进行成果上报。
(三)立足区域优势,提升软实力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基于区域优势,不断培育民办高校智库竞争力与软实力。突出市(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服务地方政府决策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参与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为基本方式,在服务地方政府决策和民办高校自身发展之间寻求互利双赢,使智库成为民办高校体现办学特色的新亮点,继而提升民办高校的影响力。民办高校智库,应当重视地方地域范围内发生、发展的具体问题,逐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研究逻辑。民办高校智库需要充分参与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前端程序(如调查研究、意见征集、方案设计等)、中期建言(通过内参、研究报告等形式设计政策框架)、后期完善(包括评估、完善以及应对社会舆论)等过程。民办高校智库需紧密关注地方政府的最新动态,及时提供动态监测、信息反馈、机制预警和实效分析。在凝练特色上,民办高校智库无疑要主攻应用对策研究,兼顾应急性对策研究与横向委托课题研究。民办高校智库的软实力涵盖了在政策、学术、媒体、公众等多领域的影响力,不能以单一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替代。民办高校智库打造软实力,一是提高预见性,即“急领导之未急,想领导之未想”;二是立足专业性,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深耕细作,充分考虑地方的长远健康发展。还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出版研究报告和发表学术论文,撰写报纸专栏等方式进行软实力提升。
(四)完善评价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民办高校智库服务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横向课题数量、社会反响、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在绩效评估中,应注重民办高校智库咨询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智库成果向政府、企业、社会、个人进行转化、应用,同时建立起全方位的价值评价体系。对于民办高校智库的横向课题,如果其研究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用,或者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应该在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应有的体现。2014年底,湖北省在高校推行了职称分类评审,设置了包括社会服务与推广在内的四种类型。2016年4月,重庆市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在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科技奖励等方面已经一视同仁,不再让横向课题“低人一等”。同时,民办高校应在学校层面制定鼓励应用性科研的具体举措,探索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之间的置换办法。另外,民办高校智库要努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的敏感度,形成独特的决策服务研究模式,为地方政府决策同时提供学理支撑与咨询服务,以期做到“快速预见、准确把握、深入调研、创新观念、确保时效”。当然,建立民办高校智库发展长效机制,主要是要立足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把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平衡,切实保证研究成果能够集科学性、思想性和政策性于一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