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冬 吕爱国 李兴国
[摘要]本文将资源禀赋、管理模式、竞争力作为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研究了国家级开发区的三维关联性。开发区竞争力与开发区资源禀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外向型和高新型开发区竞争力显著强于产业型和混合型开发区;开发区竞争力与开发区管理模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政府参与型和政府服务型开发区的竞争力显著强于政府主导型开发区:开发区资源禀赋与开发区管理模式不存在相关性,竞争力强的国家级开发区都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为我国开发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开发区 资源禀赋 管理模式 竞争力 关联性
[作者简介]赵晓冬(1960-),辽宁沈阳人,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科学及应用、管理经济学及应用;吕爱国(1971-),河北昌黎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李兴国(1981-),河北邢台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一、开发区资源禀赋及其类型
本文将开发区的资源禀赋界定为开发区在产业结构、区位优势、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依据资源禀赋特色,可将开发区分为产业型、外向型、高新型和混合型四个类型。产业型开发区指依托区域在传统产业上的优势,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区,资源禀赋特色是具有传统产业优势;外向型开发区指那些依托其所在区域沿海、沿江和内陆开放的区位特色,以设立出口加工区等方式发展外向性经济的开发区,资源禀赋特色是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高新型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拥有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源禀赋特色主要体现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属于上述三类的开发区被归类为混合型开发区。
按资源禀赋特色分类,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分类,外向型、高新型、产业型、混合型开发区分别为63家、61家、72家、22家,占比分别为29%、28%、33%、10%。
二、开发区管理模式与种类
开发区管理模式的已有研究大都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展开,微观研究侧重开发区的具体特色,宏观研究则偏重定性归纳分析,两者都不便于对全国范围的开发区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根据我国开发区管理均始于政府行为的共同特点,以政府行为在开发区管理中的作用程度为标准,将开发区管理体制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参与型”和“政府服务型”三类。
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由地方政府授权组织设置专门派出机构负责开发区的主要公共事务和经济事务,主要特征是开发区除设有政府设立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机构之外,没有其他负责开发区综合事务的部门;
政府参与型管理模式。由地方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开发区的主要公共事务,经济事务和次要的公共事务由综合性公司机构负责管理,在设有“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同时,还设有“开发总公司”,是联合主体管理模式;
政府服务型管理模式。由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负责管理开发区的主要经济事务和大部分公共事务,地方政府只负责管理重要公共事务,不再有“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而由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工商税务、社会保障等事务,该管理体制是国外开发区管理模式在国内的一种借鉴与创新。
从管理模式上看,全国218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政府主导型、政府参与型、政府服务型管理体制的各有185家、27家、6家,占开发区总数的比重分别为85%、12%、3%。
三、开发区竞争力和层次
有关开发区竞争力的已有研究大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开,宏观研究主要依据波特的城市竞争力相关理论,以市场进入障碍、预期投资收益、服务效率为基础指标,设立综合成本、载体升级、可持续能力和开发度等扩展指标,构建“创新能力-生产率-竞争能力”等竞争力评价系统;微观研究主要从开发区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与国内外典型开发区的比较与评估,个案分析开发区的竞争优势及差距。
本文从开发区竞争力评价及数据的权威性和公开性角度考虑,采用商务部公布的90家国家级开发区综合竞争力排名数据,将这些开发区按竞争力排序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竞争力很强”的开发区,这一层次的开发区竞争力居全国第1-18名,赋值5分;第二层次为“竞争力强”的开发区,竞争力居第19-36名,赋值4分;第三层次为“竞争力一般”的开发区,竞争力居第37-54名,赋值3分;第四层次为“竞争力弱”的开发区,竞争力居第55-72名,赋值2分;第五层次为“竞争力很弱”的开发区,竞争力居第73-90名,赋值1分。
四、开发区资源禀赋、
管理模式、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
国外开发区研究大多从经济角度展开,较少涉及开发区管理模式;国内对管理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缺少对资源禀赋、管理模式、竞争力间的关联性研究——国内外对三者间的关联性的量化研究尚属空白。
商务部开发区竞争力排名是我国关于开发区竞争力评价的最权威数据,该排名的最新数据是2011年发布的,本文以这90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开发区在资源禀赋、管理模式、竞争力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开发区竞争力与资源禀赋的相关性
外向型和高新型开发区数量按竞争力水平由高到低在各层级中呈依次递减分布,而产业型和混合型开发区则呈现依次递增的态势。
竞争力水平位于第一层级(前20%)的开发区中有外向型11家,高新型7家。31%的外向型开发区和27%的高新型开发区位于竞争力排名前20%之列。其中,开发区竞争力前10强中有7家均是外向型,3家为高新型。竞争力水平位于最低层级(后20%)的开发区中有外向型4家,高新型5家、产业型为9家。其中,11%的外向型开发区和19%的高新型开发区位于竞争力最后20%之列,产业型开发区中则有38%位于竞争力最后20%之列。endprint
按开发区的外向型、高新型、混合型、产业型分类,国家级开发区的竞争力呈现依次递减态势,外向型和高新型开发区竞争力显著强于混合型和产业型开发区。其中外向型开发区竞争力最强,国家级开发区10强中有7个属于外向型,并且全国36家外向型开发区中有1/3位于竞争力最高的第一层级;产业型开发区竞争力最弱,竞争力水平第一层级开发区中没有一家属于产业型,竞争力水平最低的第五层级开发区中产业型开发区数量最多,且全国24家产业型开发区中有近40%的位于竞争力最低的层级;高新型开发区竞争力略低于外向型,但显著强于产业型和混合型开发区。
(二)开发区竞争力与管理模式的相关性
政府主导型开发区在竞争力第一层级(前20%)中分布最少,在竞争力其他各层级中数量分布大致相当,均为总数的20%左右;政府参与型开发区中约80%分布在竞争力水平较高的第一和第二层级,其中62%的政府参与型开发区分布在竞争力最强的第一层级;政府服务型开发区多数分布在竞争力第三层级,但也有1家已跻身竞争力第一层级。
竞争力水平位于第一层级(前20%)的开发区中有政府主导型9家,政府参与型8家、政府服务型1家。实行政府参与型管理模式的开发区中有62%的处于开发区竞争力第一层级,实行政府服务型管理体制的5家开发区中也有1家位于第一层级,而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的72家开发区中仅有9家位于竞争力第一层级,占比仅为12%。竞争力水平位于第五层级(后20%)的18家开发区中近90%的为政府主导型,2家为政府参与型。
按管理模式分类,国家级开发区的竞争力情况依次是政府参与型开发区最强,政府服务型次之,政府主导型最弱。国家级开发区10强中有6家为政府参与型,且前5强均为政府参与型。全国13家政府参与型的开发区中有8家(占62%)位于竞争力最强的第一层级,仅有3家位于竞争力较弱的第四、五层级;传统的72家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开发区仅有12%的位于竞争力第一层级,高达44%(32家)的位于竞争力较弱的第四、五层级;政府服务型作为新兴的开发区管理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全国仅有5家。其竞争力多处于中等水平(第三层级),但已有1家(上海漕河泾开发区)跻身第11名,进入竞争力的第一层级。
(三)开发区资源禀赋与管理模式的相关性
对开发区资源禀赋与管理模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依然是各个类型开发区采用的主要管理体制(占开发区总数的80%),实施“政府参与型”和“政府服务型”管理体制的开发区比例仍然较低;第二,“政府参与型”和“政府服务型”管理模式多应用于外向型的开发区,如“政府参与型”管理模式的13家开发区中有9家(占比70%)属于外向型,“政府服务型”管理模式的5家开发区中有3家(占比60%)属于外向型;第三,外向型开发区中实施“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的比例最低(占67%),高新型和产业型开发区中实施“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的比例分别高达88%和92%。
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在四种类型的开发区中均占主导地位,产业型、高新型、混合型和外向型开发区中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比例分别为92%、88%、75%、67%;政府参与型管理模式主要集中于外向型和混合型开发区,以上两种类型的开发区均有25%的实行的是政府参与型管理模式;政府服务型管理模式也多数集中于外向型开发区,全国5家政府服务型开发区中有3家属于外向型。然而,对开发区资源禀赋与开发区管理模式进行统计检验表明,不支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五、结论
本文在对开发区建设与发展三维度细分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形成资源禀赋的4个类型,管理模式的3种形式、竞争力的5个层次;通过对商务部公开评价的90个国家级开发区进行的“3型4类一5层”数据相关性分析,得到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三维度关联性结论:开发区的资源禀赋与管理模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开发区竞争力则分别与开发区的资源禀赋和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我国开发区起步都始于政府主导行为,开发区的资源禀赋与管理模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我国开发区初期管理模式同一化的合理性解释;但是,当开发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同资源禀赋的开发区都将面临发展瓶颈问题;打破瓶颈的基本思路在于提升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开发区竞争力则分别与开发区的资源禀赋和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为提升开发区竞争力提供了途径——由于开发区资源禀赋由开发区所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等“天然”条件所决定,提高开发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解放思想,创新开发区的管理模式。
开发区竞争力是历史和现实的综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开发区需要相应的管理模式,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同质性管理模式。在本文实证研究的90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竞争力前5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政府参与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这些开发区在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探索和选择的结果,它们即使不能成为全国开发区管理模式的改革样板,也应当为我国开发区与时俱进、创新管理、突破瓶颈并实现快速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