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痨方对继发性结核病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

2016-11-25 03:24梁强
环球中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抗痨毒副作用继发性

梁强

·临床报道·

中药抗痨方对继发性结核病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

梁强

目的 探讨中药抗痨方对继发性结核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4例继发性结核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药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抗痨方治疗,对比两组血清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水平的变化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97.30%)与对照组(78.38%)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TNF-α、IL-17水平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TNF-α、IL-17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肝损伤、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药抗痨方能显著改善继发性结核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清IFN-γ水平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中药抗痨方; 继发性结核病; 血清干扰素γ; 毒副作用

结核病是一种高危流行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感染率、高耐药性、高致死率等特点。结核病临床治疗以早期、规范、全程、联合用药为原则,药物从二联发展到四联,但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随着中医药在结核病领域研究的深入,在治疗继发性结核病及减毒增效方面的优势逐渐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关注[2-3]。因此,探索良好的中医药制剂辅助治疗结核病有助于遏制结核病的流行及减轻西药毒副作用。本研究对37例继发性结核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抗痨方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继发性结核病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中药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23~52岁,平均(35.01±6.17)岁,体重(57.09±5.18)kg,身高(165.02±3.21)cm,病程(4.82±1.09)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25~56岁平均(35.21±6.09)岁,体重(57.15±5.04)kg,身高(165.47±3.13)cm,病程(4.36±1.11)个月。两组患者男女

比、年龄、体重、身高、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原发性结核病的诊断标准在发病后的任何时期再次出现的继发性肺结核包括外源性感染、内源性复发[4]。

1.3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1)全部患者经胸片确诊肺部具有活动性结核病变;(2)肝功能指标不超过正常范围20%;(3)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1)慢性纤维空洞病变;(2)肝、肺、心、肾、造血、神经炎症功能不全者;(3)正接受规范化疗治疗低于1个月者;(4)依从性差或精神异常者。

1.5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规范的西医治疗,包括口服异烟肼(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31020495,规格:0.1 g),每天1次,每次0.3 g;口服利福平(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31020036,规格:0.15 g)每天1次,每次0.6 g;口服吡嗪酰胺(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H31020800,规格:0.25 g)每天1次,每次1.5 g于饭前30分钟服用;口服乙胺丁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H33021602,规格:0.25 g)每天1次,每次1.0 g。

中药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抗痨方治疗方中组成葎草15 g、泽漆12 g、茯苓15 g、夏枯草21 g、地榆12 g、百部9 g、鱼腥草12 g、黄精15 g、制何首乌9 g、山药21 g、神曲12 g、山楂9 g、枳壳12 g、甘草6 g。随证加减:药物性肝损伤者加茵陈12 g、五味子6 g、柴胡12 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5 g、地骨皮12 g;气虚者加沙参21 g、黄芪30 g、西洋参15 g。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2次温服。两组患者共同治疗6个月后统计疗效。

1.6 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咳嗽、咯血、胸痛、盗汗、发热、咳痰、气短、疲乏、潮热、食欲不振)的变化情况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规定进行中医症状评分[5]将症状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程度并分别记为0、1、2、3分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100%。拟定:(1)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全部消失,空洞闭合胸片病灶明显吸收,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率≥90%;(2)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空洞缩小1/2胸片病灶吸收,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率70%~89%;(3)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改善,空洞缩小或胸片病灶吸收,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率30%~69%;(4)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与治疗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IL-17变化情况;每月定期复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胸片、大便常规、心电图等记录治疗过程中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包括肝损伤、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尿酸升高。

1.8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中药组总有效率(97.30%)与对照组(78.38%)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198,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主要生化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IFN-γ、TNF-α、IL-17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TNF-α、IL-17水平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TNF-α、IL-1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IFN-γ、TNF-α、IL-17水平对比

2.3 两组毒副作用

中药组肝损伤、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毒副作用

3 讨论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原发性肺结核患者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后引起的肺结核,可能是在肺结核治疗后短期内发生,也可能是初次发病后几年或几十年机体的抵抗力无法控制原发病灶引起其活化而发生[6]。继发性肺结核由发病的途径可分为两种:(1)外源性重染原发性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再次感染外界结核杆菌;(2)机体内残留原发病灶又重趋活化病灶复燃。结核病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关系密切[7]。蒋丽气等[8]研究表明继发性结核病与免疫紊乱相关炎性因子参与整个病理变化有关,包括IFN-γ、TNF-α、IL-17等。IFN-γ是由CD4+T细胞分泌,参与整个结核病发病过程,发挥保护性免疫反应,能促使巨噬细胞产生抗菌因子发挥消灭结核杆菌的作用。张少俊等[9]研究表明IFN-γ能促使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强NK细胞活性,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伊正君等[10]认为IFN-γ能反映局部的感染状态及免疫应答水平,可作为结核病较理想的辅助诊断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IFN-γ显著升高,TNF-α、IL-17显著降低。两组经治疗后IFN-γ水平显著升高表明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显著性增强有助于抗结核治疗。结果提示抗结核免疫治疗在结核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学认为肺结核属于中医“肺痨”的范畴,发病病机在于感染痨虫正气虚弱[11]。中药抗痨方中葎草能解毒散瘀、清热利湿;泽漆能祛痰散结、消肿利水、杀虫止痒;黄精能健脾益肾、润肺补气;山药能补阴益气;以上四药同作为君药以补虚杀虫,发挥抗痨扶正的标本兼治的作用。百部能止咳润肺;鱼腥草能消痈排脓、清热解毒杀虫;茯苓能解毒除湿;南沙参能润肺补气、养阴化痰;制何首乌能补肝益肾;上述五药同作为臣药共奏解毒杀虫、扶正固本的功效[12]。夏枯草能清热化痰、凉血消肿;枳壳能行气除胀;山楂能消食祛积;地榆能解毒消疮;甘草能解毒和中。全方共奏杀虫抗痨扶正固本之效[13]。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葎草具有明显的抗结核、抗菌、止痒抗炎的作用;泽漆能抗癌杀虫抑菌;黄精对多种细菌(耐酸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夏枯草水煎剂对结核杆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百部中含有的多种生物碱具有杀虫的功效;地榆对多种杆菌(人型结核、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14];茯苓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何首乌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抵抗肝功能损伤[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中药抗痨方与常规西药发挥了良好的协同作用,常规西医治疗能迅速杀死结核杆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药抗痨方一方面发挥杀虫解毒的功效,阻止病灶扩散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一方面发挥扶正固本的功效,从根本上恢复患者元气,提高患者抵抗力,有助于吸收病灶[16]。本研究结果发现中药组治疗后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抗痨方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中药抗痨方能显著改善继发性结核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清IFN-γ水平,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1] 朱士玉,后永春,舒文,等.中国四省市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2):129-132.

[2] 赵金秋,郭述良.结核病免疫治疗的进展及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12):931-934.

[3] 邓郡,曾建国,欧艳,等.中成药治疗结核病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146-147.

[4] 肖东楼,赵明刚,王宇.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2.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92.

[6] 申晓娜,赵雁林,肖和平,等.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及异烟肼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37(2):132-134.

[7] 周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1):59-60.

[8] 蒋丽气,黄香玉,陈红兵,等.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抗原K6 IFN-γ ELISPOT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3,29(6):600-604,609.

[9] 张少俊,肖和平.复治肺结核与初治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 34(12):884-887.

[10] 伊正君,付玉荣,李建花,等.潜伏结核感染者CD4+T细胞miR-29家族、靶基因IFN-γ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7):632-636.

[11] 余美玲,郭卉欣,王云霞,等.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病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 (8):584-588.

[12] 黄家禹,赵岩,宋秀宇,等.TNF-α和脂多糖刺激结核病患者树突状细胞成熟效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 (1):9-10,13.

[13] 张韶斌,迟秀文.结核病IL-10、IL-12、IL-18、TNF-α及TGF-β1免疫机制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 1831-1832,1884.

[14] 蒯守刚,戴亚萍,何琳静,等.IL-17、IL-1β和IL-10在结核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2,27(11): 973-974.

[15] 刘义,李琦,张宗德,等.白介素17在结核病发生和发展中的免疫应答作用[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2):929-932.

[16] Lee Jihye,Tupasi,Thelma E,et al.Use of the VNTR typing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origi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s isolated from Filipino patients in Korea[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4,30(5):1625-1631.

R242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6.11.018

2016-03-22)

(本文编辑:董历华)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梁强(1982-),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E-mail:zzliangqiang@sina.com

猜你喜欢
抗痨毒副作用继发性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痨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ICU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手术加抗痨治疗结核性肛瘘的临床分析
继发性青光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静心的毒副作用
静心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