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刘亚彬
摘要: 在汽车内饰车身噪声频响分析中,通过有限元实体单元和RBE3单元建立多孔吸声材料模型,通过MSC Nastran和结合CDH/EXEL的MSC Nastran计算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的内饰车身的噪声进行计算,并比较二者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CDH/EXEL能使有效提高分析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对标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车身结构设计.
关键词: 汽车; 内饰车身; 多孔吸声材料; 噪声传递函数
中图分类号: U467.493 文献标志码: B
0 引 言
随着汽车行业的日益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对汽车需求仍然保持良好势头,这使得各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在选择多样化的同时,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汽车制造商需要在汽车开发阶段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随着消费者对车内噪声要求日益提升,降低车内噪声对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目前,采用声学材料降低车内噪声是常见的降噪措施.声学材料按照性能和作用机理可分为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隔振材料和阻尼材料等.其中,吸声材料中的多孔吸声材料在中高频阶段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在trimmed-body及整车CAE噪声分析中考虑吸声材料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可有效地避免设计阶段对车身结构的过度优化,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由于CAE在中高频分析中的局限性,通过MSC Nastran分析得到的内饰车身NTF分析100 Hz以上的结果曲线与试验数据对标结果差别较大.通过使用CDH公司开发的EXEL分析程序介入MSC Nastran的求解过程,对吸声材料模型进行专门的求解计算,能够使MSC Nastran输出的分析结果曲线与试验结果曲线对标更准确,从而使CAE分析结果能更好指导汽车结构设计.
1 多孔吸声材料简介
吸声材料主要包括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材料和特殊结构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内部一般具有大量的间隙和小孔,对声能有非常好的吸收作用,尤其对车内中高频噪声效果更好.
多孔吸声材料根据其形态可分泡沫吸声材料、纤维吸声材料和颗粒吸声材料,分别见图1~3.
2 吸声材料有限元模型建立和分析
通过MSC Nastran的HEXA,PENTA和TETRA等实体单元模拟吸声材料,并通过RBE3单元与车身结构连接.有限元模型见图4.
建立吸声材料模型后,需对模型设置相应的材料属性,其中:实体单元属性主要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流体属性主要包括密度、环境温度、比热比、动态黏度和普朗特数.
将吸声材料有限元模型加入到车身结构中后,通过MSC Nastran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主要过程为:(1)生成结构和流体矩阵;(2)转化结构和流体矩阵至模态坐标系中;(3)针对激励频率和响应进行求解计算;(4)输出计算结果.计算流程见图5.
CDH/EXEL软件在MSC Nastran进行第三步求解计算过程中插入MSC Nastran求解器,对吸声材料进行求解计算,见图6.
计算分别得到MSC Nastran分析结果和MSC Nastran结合EXEL的分析结果.将2种分析结
果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见图7.
在低频阶段,MSC Nastran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标结果较好,但在150 Hz频率之后,对标结果逐渐变差,而结合EXEL的计算结果在中频阶段也能与试验曲线保持较好的对标结果.
3 结 论
通过MSC Nastran对吸声材料进行有限元建模,分别使用MSC Nastran原有的求解器和MSC Nastran结合CDH/EXEL软件2种方法,分别对加入吸声材料的TB模型进行NTF有限元分析.通过2种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可知:使用CDH/EXEL软件能够有效提高TB-NTF分析在中频以上的准确率,从而更好的指导整车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
吴小清, 刘志云, 王登峰, 等. 车辆乘坐室内饰吸声的有限元分析[J]. 汽车技术, 1999(8): 17-18.
WU X Q. LIU Z Y, WANG D F,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interior decoration sound absorption of vehicle[J]. Automobile Technology, 1999(8): 17-18.
[2] 靳晓雄, 白胜勇, 丁玉兰, 等. 车身板件振动声学贡献的计算机模拟[J]. 汽车工程, 2000, 22(4): 236-239. DOI: 10.3321/j.issn:1000-680X.2000.04.005.
JIN X X, BAI S Y, DING Y L, et al. Computer simulation on acoustic contribution of vibrating body panels[J]. Automotive Engineering , 2000, 22(4): 236-239. DOI: 10.3321/j.issn:1000-680X.2000.04.005.
[3] 周新祥. 噪声控制技术及其新进展[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67-71.
[4] 森村浩明, 汤川伸次郎. 吸音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J]. 郭占哲, 译. 国外汽车, 1987(5): 45-48.
MORIMURA H, YUKAWA N. Application of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in car[J]. GUO Z Z, trans. World Auto, 1987(5): 45-48.
[5] 张玲. 吸声材料及结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大众科技, 2012, 14(11): 55-56.
ZHANG L.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J]. 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14(11):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