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劳 骥
政商“亲”“清”两相宜
文/劳 骥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营造良好经济生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创建新型政商关系时,明确指出,“新型政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概括起来说,我看就是‘亲’‘清’两个字。”
“亲”“清”两字,言简意赅、切中肯綮,指向明确、规矩严明,可谓政商的纪律守则与勤廉标尺。对于清除政商关系中的阴霾,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不必讳言,一个时期以来,囿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还不够公平合理,在项目审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产资源转让等方面潜规则盛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甚至高级干部热衷于“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不仅严重污染了经济发展生态,影响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经济发展出现畸形,而且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障碍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十八大以来,我国查办惩治的数以百计的“老虎”与数以千计的“苍蝇”,多数就是栽倒在官商勾结、互相利用的恶劣“政商关系”上。这个惨痛教训不可不察。
“亲”是同心、同向,是一种合力。“清”是红线、底线,是一把标尺。“亲”体现出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共建共享理念,“清”则袒现出纯洁、干净、公正的政商互动关系品质。
党员领导干部“亲”商,就是对企业家要坦诚交往、真诚服务、排忧解难,增强亲和力和认同感,使服务理念落地、落细、落实,尽心尽力支持企业发展,做到“亲商、富商、安商”;“清”,就是要在履职尽责、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交往有道、公私分明,确保市场有序竞争,在阳光施政中赢得公信。不能为了牟取私利,勾肩搭背,穿“连裆裤”,搞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更不能搞成封建官僚和“红顶商人”那种关系。“亲”商而不逾矩,就是要把党的规矩和纪律放在前面,严以自律,防微杜渐,清白做人,廉洁做事,与企业保持那么一种清清白白的关系。
对于企业家而言,“亲”政就是要在务实求真、诚信交往、建言献策中亲近党和政府,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消费供给,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清”就是要坚持守法诚信,恪守道德,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经营,提振企业形象,做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家。“亲”政而不行贿、不破坏市场规则、不做蝇营狗苟之事,树立清清白白的良好企业家形象,企业才能赢得公众认可并经久不衰。如是,政商各守本分、各行其正,互相支持、亲密协同,政府和市场两手合力就能激发经济活力,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各自力量。
政与商虽是不同的行为主体,但在“亲”“清”关系上,绝不是“半斤与八两”,“政”才是关键与主导。试想,如果领导干部一身正气,勤政廉政,哪怕市场竞争体制再不完善,但遇有企业希望借助潜规则、暗操作来套取项目、资金,获得特殊待遇、排挤竞争对手、攫取非法利益,也肯定不会得逞。故而,确立良好的政商关系,就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主导”,把“廉政”作为亲商的主心骨,按照习近平教导的“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去做,才能构建起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与经济生态。
政商“亲”“清”廉当家。良好健康的“亲”“清”政商关系,固然要靠法制奠基,通过健全和完善国家治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维护市场秩序的各项经济法规,来规范好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为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亲”“清”关系提供必需的法律依据与法律保障。但在运行过程中,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廉洁”,却是依法行事、依规办事的根本支撑。道理很简单,为官先修德。领导干部只有忠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恪守规矩、清正廉洁,坦荡真诚、不逾底线,才能在政商交往的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实现“亲”而不“腻”、“清”而不“浊”,高标准、按程序、守规矩、严执行、重实效的新型政商关系。
腐败毒化了我们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大毒瘤。营造良好经济生态,必须坚决铲除经济腐败。“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此论当是我们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根本认识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