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新 罗伟强 洪方烨
南昌港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曾新罗伟强洪方烨
[提要]江西水运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港口经济对其带动和促进的作用,南昌港作为江西省内的主要港口之一,研究其发展障碍及对策意义重大。在江西水运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背景下,本文对南昌港的发展障碍及其未来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有针对地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三个港口,包括省内大港九江港、内河港口重庆港和沿海港口宁波—舟山港进行对比并进行经验总结及借鉴。据此总结出南昌港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南昌港对江西水运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水运经济;南昌港;吞吐量
2015年3月3日至3月5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近百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来自各大航运央企、交通运输部、地方代表团、船舶公司等,都对水运行业及相关发展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内河港口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内河港口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胡云超2009年也提到:“港口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推动港口物流的进步,两者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港口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2]。江西境内河网发达、江河纵横,沿江拥有152千米长江黄金岸线,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六,其发展水运经济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南昌港作为江西省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应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步伐,建设层级分明、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的港口系统,建立以完善的物流系统、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和高度的电子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与长江的航运体系相协调的大港,进而促进江西水运经济的发展。
(一)港口产业结构不合理
南昌港货物运输的产业主要为钢材、水泥、煤炭、粮食、化肥、日用品行业等,货物的增值服务低,而这些行业的货物不太适合进行港口的集装箱运输,这是南昌港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基础设施落后
南昌港存在总体作业水平低、机器设备 (如转运,仓储,运输等设备)陈旧、部分码头缺乏后方仓储等基础配套设施等问题。近年来南昌港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加,但其落后的基础设施极大地限制了港口的进一步发展,使其与国内其他大港在硬件及货物吞吐量上的差距不断加大,不利于港口的现代化进程。
(三)港口总体规划不合理
发展南昌港的规划及措施存在建制不清、功能重叠、地域重合、上下级对港口规划发展的定位不一致、港口产业规划布局及发展方向不合理、省市单位对港口的规划政策指导意见与管理港口的具体县区单位规划政策指导意见对接不一致等问题。
(四)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港口信息化程度低
南昌港由于起步较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建设发展乏力且处于内陆港口,对现代化港口EIS建设不够重视、并且在提供实际货船信息服务方面做的也很不到位,港口管理系统不完善,现代信息化程度不高,这些因素阻碍了南昌港向高水平、高层次的现代化港口发展。
(五)港口物流体系不健全
物流体系对于港口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南昌港物流体系尚未健全,港口物流一体化中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海关、商标检验局等零散分布,未能形成一体化物流体系,物流路径杂乱无章未能进行一体化设计,且体系内各物流作业各环节、流程缺乏有效对接,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比较困难,物流信息技术运用不够,使得物流活动及一体化进程难以顺畅进行。
在南昌港现在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各种障碍因素的影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他山之玉可攻石,为此我们选取了省内大港九江港、著名内河港口重庆港、沿海发达港口宁波-舟山港等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港口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南昌港自身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障碍因素,吸取借鉴它们的优势长处,以促进南昌港更好更快的发展。
假设权重集合为{ω1,ω2,…,ωn }。就主观权重而言,如果决策者人数很多,由大数定理可知其判断的权向量结果接近{ω1,ω2,…,ωn };就客观权重而言,依据统计学理论,可当作抽样样本来估计{ω1,ω2,…,ωn }。
(一)九江港
九江港作为江西省内的第一大港,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港口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吞吐量快速增长。2011-2015年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3亿吨,截至2015年12月28日下午3点完成货物吞吐量10410.78万吨,一跃成为亿吨大港。在这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其港口建设机制的科学制定和良好的运行体制。
优化港口物流布局,节省企业运输成本
自2015年4月1日起,九江港城西港区码头增加了出发到上海洋山港的航班次数,直达洋山港的班次从每周两班增加至每周四班,货主的集装箱运送到九江港后短时间内就能够装船出航,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缩短了运输时间。九江港这一物流布局有力地吸引了周边更多的货源,进一步助其打造成为枢纽航线港口,推动港口经济繁荣。由此看出物流体系对于港口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南昌港物流体系尚未健全,港口物流一体化中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海关、商标检验局等零散分布,物流布局粗糙,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港区经济驱动力。
合理规划港口产业结构,避免港区同质化竞争
在国家新一轮产业升级中,九江港腹地经济辐射范围广,对港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避免港口同质化竞争,九江港对港区及临港的产业分布采取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港区实施产业化招商,重点引进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设备制造等产业,这些产业合理布局在不同功能分区,使港区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提高港口运行效率。反观南昌港,受港区及经济腹地产业布局不均衡的影响,南昌港装卸的货物及发展运输的产业主要为钢材、水泥、煤炭、粮食、化肥、日用品行业等,货物的增值服务低,且港区内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不利于南昌港的长远发展。
(二)重庆港
重庆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现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2014年,重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百万标箱,由此重庆港成为长江上游第一个、长江干线内河第三个突破百万标箱的港口。近年来重庆港航运得到较大的发展,全港货物吞吐量高达1.7亿吨,重庆港在信息系统建设及运用上,优势尤为明显。
建设港口电子信息系统,增强服务软实力
为推动经贸发展、提高航运物流服务水平,重庆航运交易所成立了全国内河唯一的交通电子口岸:重庆交通电子口岸。现在已成为国家7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之一,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市11个集装箱码头。重庆航交所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上海港信息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电子信息数据的互通有无,并且建成了长江流域货物全程跟踪定位查询系统。这些措施的施行帮助港口和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集装箱动态,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极大地增强了港口的服务软实力。南昌港在现代化港口信息系统建设上起步较晚,为企业提供实际货船信息服务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存在港口管理系统欠缺、现代信息化水平低、港口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是我国东部沿海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口之一。2015年12月24日,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准箱。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五个港口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的港口。
建立港口维护专项基金,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大港口建设需要大投入,为此浙江省财政局设立了港口建设维护专项基金,确保航道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资金的正常来源,并将该基金列入省市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加大对航道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而南昌港存在总体作业水平低、机器设备(如转运,仓储,运输等设备)陈旧、部分码头缺乏后方仓储等基础配套设施等问题,解决这些基础设施落后问题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南昌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的资金需求大部分由港务局自行筹措解决,并未列入政府预算。
(一)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优化产业结构
要充分利用港口的现有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以临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为基础,吸引临港工业的生产要素向沿江聚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光电、生物等产业,以期形成港口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从而带动江西水运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政府对港口设施投入力度
港口设施分为公用基础设施、经营性基础设施和港口企业经营设施,政府应针对不同的设施类型,引导企业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明确与落实政府部门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责任。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列入政府年度预算,并借鉴宁波-舟山港等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建立港口建设专项维护基金,将其重点用于港口各类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更新。
(三)加快南昌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推进龙头岗、姚湾两大核心港区建设,加快推进龙头岗综合码头一、二期工程、姚湾综合码头、樵舍货运码头项目建设,完善水上保障系统及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制定航道扩建与改造工程,将南昌港的航道等级由III级提升为II级,完善南昌港的通航基础条件,同时,加强对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以达到最大程度完善整个南昌港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利用相关政策助力港口的规划与发展
依托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南昌港总体规划》、《南昌主枢纽港整体规划》等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加强与周边内陆及沿海港口的建设发展经验的合作与交流,并在省内加强与各县的城市发展规划有效衔接。最后,抓住建立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城市集群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长江流域的巨大航运价值,推动省内沿江内陆腹地逐级开发,形成南昌港发展新的增长引擎。
(五)加速港口物流体系的一体化进程
南昌港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内陆港口,必须高度重视港口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综合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并将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海关等纳入综合物流体系之中,不断提高货物进出关的效率;建立高效的EDI系统,提高港口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将富山姚湾段规划与昌南规划相融合对接,直接为小蓝经济开发区及向塘镇提供物流服务,打开南昌向南发展空间,使港口物流体系能更好地助力于南昌的经济建设。
[1]谢丹.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学院,2005.
[2]胡云超.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曾立群.南昌港规划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港口,2011,(11).
[4]涂维青.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5]梅艺华,王建,陈桂君.南昌港物流现状和发展对策探究[J].科教导刊,2011,(3).
[6]朱力,内河港口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5,(8).
[7]冯凯,毛国健.综合开发利用内河航运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J].物流科技,2010,10,(5).
[责任编辑:于龙广]
曾新(1994—),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本科在读,市场营销专业;罗伟强(1995—),男,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本科在读,物流管理专业;洪方烨(1995—),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本科在读,市场营销专业。(江西南昌330013)
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