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亨 (香港)
《永乐大典》古泉一门翁氏抄本考释
关汉亨 (香港)
明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经收集明代以前七八千种书籍分类汇编而成。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志、儒佛道经、医算阴阳、氏族年谱、农工技艺、军械攻略、百家诗词文集、戏曲小说、杂史传记及历代钱制泉谱等,可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它是中华民族智慧之结晶。“大典”编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 (1403)历时六载,于永乐六年成书。全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余卷,分装成11 095册。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 (1562),曾按 《大典》正本重录一份,史称嘉靖副本。永乐正本早已散佚于明末战乱中,嘉靖副本一直贮藏于皇家档案库皇史宬内。清康熙年间,大典副本移至翰林院敬一亭收藏。道光后由于管理不善,副本不时被官吏盗窃出宫,遗失严重。光绪元年清点副本,只剩五千余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敬一亭毁于大火,古籍文物被抢劫一空,现今在国内外,大典副本仅存零散本约400册,包括国家图书馆藏221册,台湾故宫博物院藏60册。
清代著名古泉学家翁树培 (1765—1809)字宜泉,顺天大兴人,翁方纲阁学之次子,乾隆五十二年 (1787)进士,乾隆五十四年任国史馆会典馆纂修官。树培自九岁起集古泉,数十年如一日勤搜博采,潜心考证,著有 《古泉汇考》八卷。“凡古泉之源流沿革,以及历代古泉著述,古泉收藏诸家,洵古泉学之总汇也”①。
关于洪遵 《泉志》,这里先谈两个刊本。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钱塘人徐象梅 (仲和)为 《秘册汇涵》刻刊 《泉志》一书题跋,徐氏曰:“泉志一书自鄱阳结撰以来,率为好事者帐中之奇,故阅千余载 (注:应为四百余载)而迄无刻本。吾友沈汝纳 (士龙)、胡孝辕 (震亨)博雅嗜古,旁罗秘册,刻为汇涵,总若干卷”。沈、胡二氏所刻之 《泉志》刊本,史称 “秘本”②。
二十七年后即崇祯三年 (1630),虞山汲古阁毛晋将秘本重刻,并刊于 《津逮秘书》中,此即为毛刻本,又称津本。
乾隆五十八年 (1793),树培正撰写 《古泉汇考》中历代各家谱录一卷,其中根据 《宋史·艺文志》资料,简介南宋洪遵 《泉志》一书,树培说:“是书成于绍兴十九年 (1149)秋七月”,“今董逌以前诸书皆不可见,惟幸此书仅存,论古泉者宜奉此编为圭臬也”。翁氏又说:“汲古阁毛晋刊 《津逮秘书》中者,前有胡孝辕震亨刻泉志序,万历癸卯 (1603)徐仲和象梅跋。乾隆癸丑 (1793)二月,在千辛敬堂绍业处,见所购 《泉志)亦刊本,在毛氏刻本之前,后有沈汝纳士龙跋。细校一过,有可补毛刻本之误者”③。
从这两段文字记述可知,翁氏十分重视洪遵 《泉志》,肯定该书在古泉学上的贡献,此其一。当年翁氏已看到两种 《泉志》刊本,一是汲古阁毛晋重刻本,二是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在千辛敬堂绍业先生处见到另一刊本,该刊本早于毛氏刻本,树培曾将两刊本细校一遍,发现毛刻本有不少错误,他并作了补订,这是翁树培对传世 《泉志》刊本所作的第一次校订。
树培久官京师,官越做越大。嘉庆二年 (1797)任刑部主事,嘉庆六年会试充同考官,嘉庆十四年 (1809)升任贵州司郎中,总办秋审处行走。翁氏每入宫办事,常到两处地方寻宝。一是到文渊阁武英殿藏书,借抄 《西清古鉴》钱币资料;二是到翰林院敬一亭,借抄 《永乐大典》中有关钱谱资料,他曾抄录一份 《泉志》抄本,极为珍贵。其后翁氏据大典抄本,对照 《泉志》毛刻本,并做了一次校订,“翁氏以朱墨详注其异同”,此即为翁树培对 《泉志》所做的校补本④。屠燕治先生撰 《〈泉志〉版本与研究》一文中亦谈到:“翁树培对 《永乐大典》收录的 《泉志》抄本作了校注,翁校 《大典》抄本,现藏中国图书馆,传世 《泉志》抄本,此为最古”⑤。
翁树培以集藏研究宋钱见称,一生搜罗宏富,考究详实,鉴别精严。“凡 (宋)泉之重轻薄厚,轮廓大小,一点一画,罔不析及毫厘”“或隶与正书配,或篆与行草配,分为若干种,断为各冶之别,自云于此宋泉竭十余年心力,考覆最详”⑥。
民国二十七年 (1938),《古钱大辞典》主编丁福保先生曾说:“翁氏久官京师,每入直即借抄永乐大典中关于古泉一门,颇详备,名曰永乐大典抄本”,“今检汇考所谓永乐大典抄本者,皆全部收录散见于各泉之下”。“今永乐大典已佚,仅存百之一二,而其中之古泉一门,尚保存于汇考中,亦考古家之大快事也”。丁氏又说:“今余向王献唐先生借得山东图书馆 《古泉汇考》藏本而抄录之,可谓幸矣,兹将全稿辑入是书”⑦。
“大辞典”所辑入翁书全稿,是一份经刘喜海悉心订正整理的稿本,故文中有刘氏按语。而翁氏所录 《永乐大典》古泉资料抄本,亦已化整为零,全部融入于各泉之下。笔者经过检阅 “大辞典”历代古钱文字资料后,得知当年翁树培入宫借抄 《永乐大典》,除获得《泉志》抄本外,还抄录不少宋钱资料。经统计,翁氏抄录北宋钱有32种,南宋钱21种(两宋铸钱合共53种),其他还抄录魏晋古钱2种,唐代泉4种,五代十国钱6种,金朝钱2种,明代钱一种,总数为68种,其中宋钱占近八成,故抄本亦称 “宋钱抄本”。为方便读者查阅,今按历史序列还原组合,编制一份 《永乐大典》宋钱抄本索引表 (首列宋钱,其它泉附于后)。读者按照索引表说明页数,便可翻阅所需要的资料。
1.释宋通元宝与宋元通宝两种读法。据古籍文献记载,① 《宋史食·货志》:太祖初铸钱,文曰宋通元宝:② 《续资治通鉴》:建隆元年十二月,初铸宋通元宝钱;③ 《永乐大典》引 《通鉴长编》:建隆中铸宋通元宝,草书、篆书,又铸小钱。另见史家著录:欧阳修《归田录》,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赵葵 《行营杂录》、王观国 《学林新编》、叶大庆 《考古质疑》皆作宋通元宝,毕沅 (秋凡) 《续通鉴》亦据之。按马端临 《文献通考》解释:开宝三年铸钱,文曰宋通。马氏认为五代 “后周显德钱文曰周通,故 (宋)国初因之,亦曰宋通,建隆、乾德中皆然,至太平兴国以后,乃以年号为钱文,而今皆然”。另见倪模 《古今钱略》解释:《旧唐书》言欧阳询制词曰:开元钱,流俗读为开通元宝,然则此钱亦当自上及下读之,而史缘淳化以下诸钱多已旋读,故併此称为宋通元宝。又洪遵 《泉志》及以后著录诸家,俱目为宋元通宝,则仍以宋元通宝为是”⑧。从以上文字记述可知,旧称 “宋通元宝”,并非错读。自清代至今各钱书均已直读,曰 “宋元通宝”。
2.翁树培抄录 《永乐大典》68种古钱,资料出自十八种书目,当中有古籍文献,亦有私家杂记。包括:《唐书·食货志》、《五代史》、《金史》、《宋史》、《宋会要》、《通鉴长编》、《续通鉴长编》、《唐逸史》、宋李孝美 《历代钱谱》(已佚)、宋陶岳 《货泉录》(已佚)、南宋洪遵 《泉志》、叶大庆 《考古质疑》、朱彧 《萍州可谈》、放翁 《家世旧闻》、王黄州《小蓄集》、《事林广记》、《朝野杂记》等。68种古钱中,有8种属于有争议待考品,为近今钱书所不载。这类极罕见古钱当年曾否开铸过,要看它是否出自皇家典籍文献所记载,并曾有泉家收藏。如资料来源出自野史或私家杂记,则可信性较低,我们可持否定的看法。
3.上述有争议的待考品包括宋钱五种,唐、十国吴越、金朝各一种。
①北宋太宗雍熙年间铸雍熙元宝。《永乐大典》引自 《宋史》:雍熙中铸钱,文曰雍熙元宝,真书。树培按:图熙字在右。喜海按:此钱今世未见。
②北宋太宗戊子改元端拱,仅二年,铸端拱通宝。《永乐大典》引自 《宋史》:端拱中铸钱,文曰端拱通宝,然世罕有之。培按:图拱字在下,喜海按:此钱今世未见。
③北宋真宗乾兴通宝。《永乐大典》引自 《续通鉴长编》,乾兴中铸钱,文曰乾兴通宝。又引 《宋史》,乾兴元年铸钱,曰乾兴通宝。树培按:图兴字在下,据倪模 《古今钱略》称 “真宗末改乾兴,史不言铸钱,诸家亦未闻有乾兴钱,余得一铁钱乾兴通宝,字画分明”。
④北宋仁宗皇祐元宝。《永乐大典》皇祐元年铸钱,文曰皇祐元宝,真书一品,又令陕西铸大铜钱铁钱,皆以一当十。培按:图祐字在右。喜海按:皇祐元宝利津李竹朋太守曾得一枚于都中,以墨本见寄,亦不甚精美。吴文炳曰:“皇祐元宝,径八分有奇,字含篆楷二体,今特见其楷书”。张端木引 《宋史·食货志》曰:“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不知其文如何,今并未见有皇祐钱”。另 《钱志》抄本则曰 “汪坚舍人有此钱,楷篆凡二体”。倪模 《古今钱略》引 《山堂考索》曰:皇祐二年,令陕西铸大铜钱大铁钱,皆一当三。倪氏按:皇祐元宝平钱,今尚有之,大铁钱则诸家俱不著录。民国时袁寒云曾说:皇祐元宝,北宋泉罕见者,“(方)地山师藏大如折二,戴文节故物”。
⑤南宋恭宗德祐元宝。《永乐大典》引自 《宋史》。幼主德祐元年铸钱,文曰德祐元宝,有小钱折二,凡二等,并真书。树培按:图大小二等,祐字俱在右,孙偘 《钱表》有德祐通宝。喜海按:此钱世所罕见,金蒨谷师有之,系小平泉,祐字在右,元字在下,颇完好,亦艰觏之品也。竹朋记鲍子年有折二钱。鲍康说 “德祐元宝,刘振斋所贻,云 (刘)青园故物,大如折二,字体类淳祐,背无文”。
⑥唐末天祐通宝,昭宗于甲子年改元天祐。《永乐大典》引自 《考古质疑》:王观国 《学林新编》,谓五代有天祐、天福、唐国等钱,天祐乃唐末年号,初非五代,故曰王说之非。树培按:王观国宋时人,已见天祐钱,则不为张士诚所铸可知。喜海按:此天祐非天佑,若今见之天佑幕有篆书一贰叁伍等字,确是士诚所铸也。
⑦金太祖天辅元宝。《永乐大典》引 《金史》“金太祖建元天辅,初用辽宋旧钱,天辅中铸钱,文曰天辅元宝”。金太祖完颜昊建元天辅,历四年 (1117—1120),天辅元宝钱世所罕见。
⑧吴越王钱,据 《十国纪年·吴越史》,周显德四年 (957)正月,忠懿王俶始议铸钱,《永乐大典》齐王倧,引 《唐逸史》,倧即位 (公元947年)以黄金一镒,令近侍袁文昌铸为巨钱。树培按:吴越钱,《泉志》以无字钱当之。五代十国如吴、南平、吴越、北汉皆无年号铸钱之事,其行开元钱可知。又据 《宋史·食货志》曰 “自五代以来,相承用唐旧钱,其别铸者殆鲜”。
从以上记述的资料可知,《考释》所列八种铸钱,不宜一概而论。一是曾议铸钱,但从未开铸,仅见王室用金银铸厌胜品,如十国之吴越王钱即是。二是有典籍文献记载,有绘图说明,亦曾有泉家收藏,但因开铸时间甚短,铸量极少,仅当年宋人见过,实物极少传之后世。此类年号钱曾经开铸面世,应作 “面世钱”而论。例如北宋皇祐元宝、南宋德祐元宝、唐末天祐通宝、金太祖天辅元宝等。三是虽见于典籍文献记载,惟历代泉家未见收藏,亦从未有人见过实物,这类钱当列入待考品,例如雍熙元宝,端拱通宝、乾兴通宝即是。
翁树培不幸英年早逝,大著未及刊行。民国时期钱币界元老丁福保先生有幸获得 《汇考》抄本,而翁谱籍丁氏 “大辞典”得以传后世,后来者亦得以学习承传,实为泉坛史上之一大快事。
《永乐大典》宋钱抄本索引表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