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毛衣

2016-11-25 16:58作者杨雨文
台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毛衣抗日女士

作者|杨雨文

妈妈的毛衣

作者|杨雨文

十岁的黄莘离开妈妈时,撕心裂肺地哭,小手紧紧攥住妈妈不放松。多少年后,记者问黄莘为什么?黄莘说,不知道,我总觉得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黄莘一家是台湾云林人。日本割据台湾后,黄莘父亲不满日本殖民统治,带着5个子女来到祖国大陆生活。“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更加疯狂。作为医生的黄莘父亲,毅然参加了由李友邦将军领导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十岁的黄莘就在这一年离开了妈妈,随父亲一起来到浙江金华,加入了台湾义勇队的少年团。

在少年团里,除了学习,就是开展抗日宣传。小团员们经常奔赴抗日前线巡回演出,慰问受伤将士、组织募捐活动等,鼓舞抗日将士的士气。

1945年,日本投降,黄莘一家随义勇队返回台湾。已经成年的黄莘留在祖国大陆工作。

从1947年到1982年,一转眼35年过去了。黄莘想家,身在台湾的母亲更想黄莘。1987年,经过香港亲戚的联络,黄莘到香港见到了母亲。母女见面,相拥痛哭。母亲告诉黄莘,全家十几口人,只有黄莘一人在大陆,父亲最为想念她,临终前还呼喊着女儿的名字。

1990年,两岸关系有所缓和。黄莘赴台省亲。这期间,卧病多时的母亲去世,省亲成了诀别。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五月,我赴上海采访黄莘时,88岁高龄的黄莘女士已病重住院。有关黄莘的情况,是她老伴、同样是抗战老兵的高老先生为我述说的。

我还是希望见见黄莘女士。高先生沉默许久,同意了。那天,天下着小雨,空气朦朦的。我搀着91岁高龄的高老先生,前往离他家不算太远的医院。走进病房,我心一下子抽紧了,黄莘的确非常虚弱了,花白的头发散乱在枕上,脸色腊黄,已失去光亮的眼睛木然的半睁着。尽管高先老生一次次伏下身来,告诉她我来的事由,黄莘女士脸上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我心里明白,她已然无法接受采访了。这时,一旁照料妈妈的儿子提议,拿出外婆送给妈妈的礼物那件毛衣,看能否出现奇迹。原来,1990年黄莘母亲去世前,送给女儿一件她亲手编织的毛衣。黄莘非常珍惜这件毛衣,平常舍不得穿,想念母亲时,就拿出来看看。

毛衣是枣红色的,开衫款,领口、袖口和下摆已褪色起球,但几颗毛衣纽扣仍红得像台湾红珊瑚一样鲜亮美丽。

奇迹出现了。毛衣到了黄莘手里,她眼中刹那间释放出柔亮的光彩。她充满温情地望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轻轻抚摸着毛衣,嘴里不停喃喃地重复:“这是妈妈留给我的……”

我眼中噙着泪水,揿下了相机的快门,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我相信,这毛衣和照片,将是未来海峡两岸和解统一历史进程中最为重要的见证物之一。

猜你喜欢
毛衣抗日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可以听到你心跳的“毛衣”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藏在毛衣里的爱
不要,不要穿这件毛衣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抗日英雄万全策
抗日英烈马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