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刚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米二季度的出货量为1050万部,同比大跌38%;上一季度的出货量为920万,同比大跌32%,显示跌幅呈现扩大之势。
小米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在中高端市场无所作为,推出的小米note无法在2000元以上站稳脚跟,出货量有限,价格不断下滑,更因研发能力有限导致去年发布的手机款式极为有限,而不得不将小米note发布达八次之多。
去年以来,中国手机市场出现了变化,那就是千元机走弱,用户开始追求高品质的中高端手机,在中高端市场无所作为的小米自然处于不利的位置。
而在2014年底走上前台的小米创始人雷军采取的应对方式恰恰与市场发展方向相反,他强调推出高性价比的中低端手机,自当年双十一以来不断将红米降价,到2015年更是全线产品降价,这对小米品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之后,小米开始推出史上最低价的小米手机--红米2A,继续坚持往低端冲杀。但是这样做给小米造成了沉重的成本压力,到去年下半年出现了换屏门事件,舍弃了之前一直采用夏普等外资屏的“传统”,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伤害了小米品牌,给小米打上了深深的廉价低端烙印。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小米手机的品质下降,用户的投诉上升,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平台上小米位居投诉数量第一的位置,而在2014年居于这个位置的是华为,《财富》杂志认为小米的出货量下降与它的品质下降有关,这是首次有媒体直接指出小米品质下降的问题。
今年初小米推出新款高端新品小米5,意图重建用户对它的品质信心,但是结果却出现了发热的问题,导致小米5的出货不顺,最终IDC给出的出货量数据显示它两年来首次跌穿季度出货量千万。
进入二季度,小米频繁举行发布会推出新品,包括了小米max、红米3、红米3S等手机,试图用机海战术打个翻身仗,但是从笔者在香港购买的红米note3手机(售价比大陆高近200元)一个多月时间就出现触摸屏失灵的情况来看,其品质方面并没获得改善,结果就是IDC指它的出货量再度同比下滑,并且下滑幅度扩大。
或许小米要扭转它自己的出货量下滑趋势,只有下定决心改善其品质才能扭转了,只是小米管理层愿意听取用户的心声么?还是继续延续之前的策略继续强打价格战?
当然,也有机构推出的数据显示小米的出货量下滑并没如此严重。TrendForce认为小米二季度的出货量为1400万、同比下滑幅度为22.2%;Strategy Analytics认为同期小米的出货量为1470万、下滑幅度为24.2%。
IDC的出货量数据更有利于华为、OPPO和vivo,这三家企业的增长率分别为47.6%、173.1%、121.7%;而SA给出的华为、OPPO的增长率分别为4.6%、136.8%;TrendForce给出华为、OPPO、vivo的增长率为26.1%、66.7%、76.5%。在业界,数据机构之间的数据打架是常事,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或许小米并未如IDC所看的那么悲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