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师小记

2016-11-24 06:08王伟林
苏州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书法

王伟林

鹤师小记

王伟林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是杜工部《遣兴五首》中的诗句,也是《李鹤云捐赠书法手迹选》中的一件行书对联。李鹤云先生通文史、书法,长期浸淫古典诗词,尤其酷好“老杜”诗篇。鹤老的这幅作品创作于五年前,其时先生已八十七岁高龄,然通篇笔力遒劲,神酣气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构。仔细品味诗句寓意,我甚至想,这不正是鹤老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吗?

李鹤云,笔名未禺、老鹤。1923年1月生于江苏泰州,苏州大学退休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承家训,雅好诗书墨翰,笔耕不辍,常有心得;对学书后辈珍爱有加,常把学问毫无保留传之于人,除教授苏大学子外,还曾执教于苏州财经学校等大专院校,桃李满园。鹤老是我的恩师,也是众多在苏州大学深造的海内外学子迈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启蒙老师。近三十年来,鹤师在退休之余,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书法的推广和传播尽心尽责,培养了数十名书法英才。尤其是在对外教学中,他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不但出色完成校方交办的工作,更以其高超的艺术和人格魅力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入其室的外籍学生因此而迷恋上中国书法、中国文化,他们均以能得到一幅李老师的墨宝为无上荣光。收在本集中的个人藏品,只是鹤师馈赠给各国弟子作品中极少的一部分,成为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见证。2009年,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李鹤云先生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的提名奖,以表彰其作出的贡献。

李鹤云老师题,时年82岁

今年长夏,苏州大学出版社张建初社长告知我苏大正在为李老师编辑出版一本捐赠书法作品集,嘱我务必写上几句以记其盛。鹤师乃当今吴门书坛前辈,作为在文化部门工作的后学自然义不容辞。但转而想鹤师为人谦逊,不求闻达,其艺术、学问及为人犹如一座高山,令人仰止。浅薄如吾辈岂敢斗胆妄评?正犹豫中,鹤师竟亲自致电邀我去府上商谈出版事宜。我又一次来到百狮子桥,坐在那熟悉的、满是书籍的斗室,已是九十出头的鹤师一边翻着一本本他与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地区)留学生的合影相册,一边有滋有味地讲述起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听着听着,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在母校求学的日子。

我与书法结缘正是因为结识了华人德和李鹤云两位恩师。1984年,我入苏州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级时设有书法课,正是这一机缘,使我有幸立于两位先生门下。书法课程虽匆匆一载,但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我,改变了我进校之初颇为强烈的“考研”念头。我至今犹感意外的是四年大学的毕业论文竟选择了书法课题。我清晰地记得其时苏州大学校园活跃着一个“书画研究会”的教师组织,会长徐惠德,副会长华人德,秘书长便是李鹤云。十梓街正门口的校园文化长廊橱窗内不时更换的书画展览作品每每令我们驻足神往。我和学生书法社的丁骏等同道幸运地被破例特许参加书画研究会的活动,或聆听讲座,或外出考察。关于李根源与小王山摩崖石刻的事迹,就是在鹤师书房中第一次听到的,后来还随书画研究会的老师们一同登山探秘,其乐融融。如今小王山已作为穹窿山的一个著名景点对外开放,成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的创作基地。

鹤师的书法一如他的为人,朴实平和,极具亲和力,广为学校师生喜爱。其时校园中要题牌匾,大都会找到鹤师。记得“苏州大学书店”等几处牌子均需刻木匾,鹤师知我平日偶尔动刀刻些印章,于是就鼓励我操刀。我从古吴轩买来专用木刻刀,在他亲自指导下,将其所题的几个牌匾镌刻在木板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像模像样”的木工活。刻工虽笨拙,但有幸能与鹤师合作,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每次经过校园的书店,看到自己与鹤师合作的店招,心中油然生起一股自豪感,更激发了我练好书法的兴趣。

大学四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比起书法社的几个同道,我自然幸运得多。毕业时我分配到市区的新苏师范执教书法,由于同处一城,我有条件经常回到母校,向华师和鹤师请教。每次去百狮子桥看望鹤师,他都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近况。我们谈人生,谈经典,谈家庭,谈现实,鹤师以一个宽厚长者的亲切给我以悉心的教诲。他的真诚、热心、无私和善解人意每每使我获益良多。几乎我每一次去都看到他在斗室中为不同肤色的留学生辅导书法及中国古典诗词。

作为书法老师,李鹤云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苏大工作期间,他与华人德先生筹备成立苏州大学书画研究会,当秘书长达10年之久。苏大的浓厚书法氛围和一批又一批的书法爱好者都与李鹤云先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更主要的是,李老把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如诗词、歌赋、明清小说等翻译为现代汉语,为国际友人的学习带来便利;把抽象的、富含人文哲学的中国书法以简洁的现代表述方式进行阐释,使这门东方传统艺术在国外发扬光大。一些来到苏大求学的国际学者、友人,被李老宽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虚心求教,并学有所成。

教学之余,先生潜心学术,他本着朴实、严谨、负责的学术态度对书坛的一些模糊观点,敢于直言不讳,求真务实,令人敬畏。如1999年在给刘正成关于吴昌硕作品考释的通信中,就鲜明地指出原文中一些概念范畴上的误解甚至风格取向的偏离。刘正成先生对李老的“指点迷津,感愧尤深”。这一系列通信,后刊载在《中国书法》1999年第1期。

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下,传统文人的古道心肠越来越少,而李鹤云先生则相反,在几十年为人师的教育旅途上,先生对国际学子的求学要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不谈经济,无偿奉献。常常让经济头脑发达的国外学生感觉过意不去,总会买一些小礼物给先生作纪念。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先生做了大量繁琐细致的工作,如:

1、为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武吉教授释文并注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计26页)(2005年)。

2、用现代汉语为美国金漪妮博士译的清黄向坚《寻亲纪程》。

3、用现代汉语为美国金漪妮博士译的清黄向坚《滇远日记》。

4、点评韩国金御真临习《汉张迁碑》的记录稿(2005年)。

书法是鹤师毕生追求的精神寄托,更是一座特殊的心桥,通过它,爱好中华文化的学子们得以与鹤师增进友谊,弘道养正。我衷心地祝贺本集顺利出版,也祝愿鹤师艺术之树常青!

李鹤云行书扇面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书法
绘画作品选
绘画作品选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书法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