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云, 孙志刚, 蒋月丽, 巩中军, 李 彤, 武予清*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有害生物治理重点实验室, 郑州 450002; 2. 河南省卫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卫辉 453100)
呋虫胺防治穗期麦红吸浆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段 云1#, 孙志刚2#, 蒋月丽1, 巩中军1, 李 彤1, 武予清1*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有害生物治理重点实验室, 郑州 450002; 2. 河南省卫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卫辉 453100)
目前在防治麦红吸浆虫的药效试验中,尚缺乏穗期防治的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黄色粘板监测麦红吸浆虫成虫的发生动态,在小麦齐穗期,用不同剂量20%呋虫胺可溶粒剂喷雾对麦红吸浆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20%呋虫胺可溶粒剂用量为20、25和30 g/667m2时对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本试验为今后制定麦红吸浆虫穗期防治的药效试验准则提供了科学依据。
麦红吸浆虫; 呋虫胺; 抽穗期; 黄色粘板; 防治效果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是我国冬小麦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小麦正在灌浆的籽粒浆液,造成瘪粒、空壳或霉烂而减产,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1-2]。来自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麦红吸浆虫发生面积高达185.67万hm2,防治后实际损失达7.93万t。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麦红吸浆虫发生区在我国华北地区不断“北扩东移”,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3]。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防治麦红吸浆虫主要采取“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防治对策[4-5]。在国家标准GB/T 17980.78-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8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中,规定了孕穗期小麦吸浆虫蛹期药效试验方法。但蛹期防治,以撒施毒土为主,不仅费工费时,难以适应大面积统防统治要求,而且常因“漏治”出现虫情反复[6]。同时蛹期防治需要根据吸浆虫化蛹进度确定防治适期,费时、费工。2008年倪汉祥等提出了“穗期化学保护”的防治策略[7],同时试验证明,小麦抽穗期是麦红吸浆虫侵害的敏感期,因此对麦红吸浆虫开展穗期防治具有科学的依据[6]。自2009年以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在我国麦红吸浆虫主要发生区开展了“成虫粘板监测,穗期化学防治”的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化学防治中,选择穗期防治的理想药剂极为重要。为此,2014年我们在河南省卫辉市麦红吸浆虫发生区开展了新药剂穗期防治的药效试验。
1.1 试验环境
试验于2014年在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麦红吸浆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幼虫密度为每小方(10 cm×10 cm×20 cm)56头。试验地海拔67 m,土壤类型为太行山前潮土。小麦品种为‘矮抗58’。小麦于2013年10月14日播种,生长均匀一致。
1.2 成虫发生期监测
1.2.1 材料
黄色粘板(波长580~600 nm)由河南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提供,规格为150 mm×300 mm。
1.2.2 试验方法
在小麦孕穗初期开始用黄色粘板监测成虫发生量。用竹竿支撑的黄色粘板下沿与旗叶齐,间距为10 m,每块田10块,顺陇设置2行,每行5块。黄板每10 d更换一次,如虫量很多,可以随时更换新板。从4月10日开始,每3 d调查1次,直到诱不到成虫。调查时记载诱集的成虫数量,并用圆珠笔或铅笔在黄板上对成虫进行标记,避免下次调查时重复计数[8],同时记载小麦生育期。
1.3 穗期施药方法
1.3.1 供试药剂
20%呋虫胺可溶粒剂(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由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由河南省普朗克生化工业有限公司提供。
1.3.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50 m2(5 m×10 m),走道0.5 m。试验处理分别为20%呋虫胺SG 20、25、30 g/667m2;4.5%高效氯氰菊酯EC 60 mL/667m2(药剂对照);同时设清水对照,每个处理的施药用水量为30 L/667m2。根据黄色粘板监测的麦红吸浆虫成虫发生期的发生量,确定穗期每块粘板超过1头成虫为喷药时期。小麦齐穗期按设计药量进行喷雾。喷药时间为4月24日下午16:00-18:00。喷雾器为常规手动喷雾器,将麦穗喷匀。同时记载试验期间的天气情况。
1.3.3 调查及统计方法
根据麦红吸浆虫幼虫在麦粒上的发育进度,在5月13日,即小麦扬花后2周老熟幼虫脱穗入土前,每小区按等距取样法取5点,每点取10穗,共50穗,带回实验室剥穗,记载每穗虫量、穗粒数等。统计百穗虫量,计算药效。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防治效果(%)=
2.1 成虫发生期的监测
在小麦返青期的试验田进行淘土调查,3月20日麦红吸浆虫幼虫的虫口密度为每小方56头。从4月10日至5月4日,试验田麦红吸浆虫成虫的发生情况见图1。成虫的始见期为4月13日,高峰期为4月22日,结束期为5月1日,其中高峰期的虫量为平均每块粘板7.7头,此时正值小麦抽穗80%,可以进行药效试验。
图1 麦红吸浆虫成虫的发生动态Fig.1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Sitodiplosis mosellana adults
2.2 穗期药效试验结果
通过剥麦穗调查,统计百穗幼虫量和有虫穗率,并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在小麦穗期进行20%呋虫胺可溶粒剂喷雾防治后,用量为20、25和30 g/667m2的处理其百穗虫量和虫穗率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与对照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 mL/667m2)无显著差异。20%呋虫胺可溶粒剂不同用药量处理间百穗幼虫量和有虫穗率也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25和30 g/667m2的用量均可用于小麦穗期麦红吸浆虫的防治,保护穗期不受侵害。
表1 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穗期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效果1)Table 1 Control efficacy of 20% dinotefuran SG against Sitodiplosis mosellana during the wheat heading stage
1) 表中所列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一列中具有不同字母的为经Duncan多重比较差异显著(P<0.05)。
Data in the table are mean ± SE.Data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level.
吸浆虫穗期防治的药效筛选试验的核心在于成虫监测和抽穗期(抽穗70%至扬花前)喷雾施药。本试验在麦红吸浆虫防治达标田(每小方土壤中5头以上的幼虫/圆茧),从孕穗初期开始用黄色粘板监测成虫的发生量,避免了手扒麦垄观察成虫或网捕方法的人为因素误差,在小麦从孕穗到扬花期间简便直观地监测了成虫发生动态,为穗期防治提供决策。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可溶粒剂可以用于吸浆虫的穗期防治。本试验结果为穗期吸浆虫田间药效试验和药剂筛选提供了一套合理的方法,也为未来制定相关的药效试验准则提供了科学依据。
[1] 袁锋, 花保祯, 仵均祥, 等. 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武予清, 苗进, 段云, 等. 麦红吸浆虫的研究与防治[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段云, 蒋月丽, 苗进, 等.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J]. 昆虫学报,2013,56(11): 1359-1366.
[4] 张克斌, 郭予元, 李光博, 等. 小麦吸浆虫及其综合治理[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5] 陈巨莲, 倪汉祥. 小麦吸浆虫的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1998,35(4):240-243.
[6] 武予清, 段爱菊, 张自启, 等. 小麦抽穗期与麦红吸浆虫成虫发生期的同步性及其受害程度[J]. 生态学报, 2015, 35(11):3548-3554.
[7] 倪汉祥, 丁红建, 郭予元. 小麦红吸浆虫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成果研究回顾与展望[M]∥成卓敏.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8] 武予清, 赵文新, 蒋月丽, 等. 小麦红吸浆虫成虫的黄色粘板监测[J].植物保护学报,2009,36(4): 381-385.
(责任编辑:杨明丽)
Control efficacy of dinotefuran against the wheat midge,Sitodiplosismosellanaduring the wheat heading stage
Duan Yun1, Sun Zhigang2, Jiang Yueli1, Gong Zhongjun1, Li Tong1, Wu Yuqing1
(1. Henan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ests Control;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n Crops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North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 Weihui Extension Centr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f Henan Province, Weihui 453100, China)
Till now, there is no efficient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the wheat midge,Sitodiplosismosellanaduring the wheat heading stage. Yellow sticky trap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S.mosellanaadults. Three doses of 20% dinotefuran SG spraying during wheat heading stage were used to controlS.mosella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20% dinotefuran SG at the doses of 20, 25 and 30 g/667m2exceeded 90%. This study may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riterion for controllingS.mosellanaat the wheat heading stage.
Sitodiplosismosellana; dinotefuran; heading stage; yellow sticky trap; control efficacy
2015-09-22
2015-12-09
国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地下害虫岗位(CARS-03)
S 435.122.1
B
10.3969/j.issn.0529-1542.2016.05.047
致 谢: 感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赵中华研究员提供2014年全国麦红吸浆虫发生情况数据。
* 通信作者 E-mail: yuqingwu36@hotmail.com
#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