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曲《觅》的演奏分析

2016-11-24 07:46:27王嫣然
黄河之声 2016年14期
关键词:手鼓扬琴音阶

王嫣然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扬琴曲《觅》的演奏分析

王嫣然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时间进程不断延伸和音乐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现代的扬琴音乐作品得到了迅速蓬勃有力的发展,其中有了很多创新的各种作品形式。本文就扬琴曲《觅》进行详细分析,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程,乐曲特别的表现形式,新颖的音阶结构,独特的演奏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人们通过《觅》一曲对现代扬琴音乐作品达到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学习者更能得心应手的完成此曲的演奏。

觅;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现代作曲家

一、《觅》的创作背景和历程

《觅》原名《澹》,杨青教授于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任职时结识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扬琴教师,著名扬琴演奏家李玲玲。李老师委托杨青为扬琴创作了不少极具特色的乐曲,如《声声慢》和《觅》便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

《觅》是李玲玲于1986年4月委托杨青专为扬琴创作的现代扬琴作品,并于1988年8月在北京成功首演。它是专门为扬琴配以手鼓,钢片琴伴奏相结合的乐曲所创作,在《觅》的命名之下有一行字“扬琴与钢片琴,手鼓”其意是《觅》不是一个纯粹的以扬琴为主旋律主演奏,手鼓,钢片琴作为伴奏的曲目,谱中有突出钢琴片,手鼓特色和技巧性的solo,所以《觅》是一首扬琴与钢琴片,手鼓共同需要演奏搭配,对应对打才可成功完成的曲目,此曲与扬琴特殊演奏技巧‘揉弦’相结合,以“6”为主线,以大二度构成的音阶为基础,运用了扬琴的全音阶来进行创作的,以西方作曲手法“序列二位音”的创作手法相结合,曲式结构是再现三部曲式,A-B-A,乐曲以扬琴的音色亮,速度快,力度强,音区广,难度大,来开拓了现代扬琴作品的新纪元,开创了很多扬琴的新技法,可以说是现代扬琴音乐的代表作和里程碑,表现出现代人的强烈的内心变化及心理特征,表达作曲家从自然中寻觅人生情趣的向往,曲调情绪此起彼非,音乐强劲有力。

二、《觅》的演奏分析

(一)引子

为能为大家成功演奏此曲的需要,首先为大家介绍乐曲中有几处不一样的定弦音。

1、左下方钢弦琴码最低音四根弦从内到外分别调成C调的高音1,中音升4,中音6,高音1,以便用于最后结束乐曲时强调慢揉弦意境华丽的终止。

2、次中音琴码下面第一个音调升高半度,为C调的低音6,用做一般揉弦音(如乐曲开头的6的演奏)。

3、左上方钢弦小琴码左面的两个音分别调成C调的上加两点5和6音,下面音为5,上面音为6,使演奏乐曲时更加方便,避免交叉和大跳引起的演奏错音和杂音。

“自由地”作为乐曲的开头,演奏者进入演奏状态需要附有感情,空灵的,揉出的音飘零深远引人回味,注意引子中多次出现的揉弦要给予变化,第二处琶音随着旋律的走向渐强到达十六度轮音处直接进入最强音,用右手弹衬音,然后轮音逐渐变弱,止强音收,第二处止音右竹反竹,注意音色干净有力强收,避免因反竹而引起的音不准和爆音现象,三处止音要快捷,干净,左手止音速

度快,稳且准,两处琶音接揉弦处做到力量的对比,可前句强后句弱,可后句强前后弱,由演奏者自由发挥,但确保琶音和紧接着的止音力度均衡,如琶音快速且音强紧接之后的揉弦也需强有力以做呼应,琶音轻快,揉弦飘渺淡然,两次琶音的速度也可不一样,注重三连音的渐快和渐强,从只手轮音到分手演奏要自然流畅,不要有换手的痕迹,会导致三连音不均匀且不自然,力度幅度对比夸张,突出现代作品的夸张性。结束音止音6与伴奏手鼓音乐同时进。

(二)快板

快板,速度108,开始练习时不能急于求成,强调速度,需要减速慢练,连续切分音要强调重音,切分音准确,右竹的持续音可跟着左手的音乐起伏进行强弱的变化,左手注意拨奏音旋律线的变化。中部演奏的音乐可比前部较轻松一些,音乐要处理得有松有驰,富于变化,中部注重和打击乐的配合,特别是击板处的节奏需要准确,此处八分音符处需要做力量的对比。进入下一个热烈音阶上行的开始,中部左正竹的琶音上行注意左手旋律的渐强,但整体的音量却要逐步得一个比一个强,到达切分音大跳时,要求击弦准确自然,演奏动作干净利落,这段是曲子的高潮,需要演奏者具有强大的演奏功底,即兴表演能力,能充分的表现出现代创作乐曲的对比性和技巧性。

(三)行板

行板由钢片琴的出现引入音乐,等待钢片琴自由击奏6个音时,扬琴自然进入演奏,等待时演奏者状态放松肢体,本段落钢片琴旋律与扬琴主旋律无太大关系,只是起着烘托朦胧气氛的作用效果,扬琴演奏者需控制好自己的音乐线条的旋律,把握自己的节奏,节奏上较自由,力求表现人们对人生哲理和大自然奥秘的探求,演奏手法要细致淡然处世,想象中就像个世外桃源与世人脱俗,作者隐居在此寻寻觅觅着人生的情趣,品味人生的过程,最终达到一个高度的思想境界,第三段行板就是《觅》的旋律线,在快板中追求音准和速度的前提下,本段注重的是音色,不要一味的平淡,所以要求演奏者给予更多的感情处理在此段,揉弦处意味深长,乐句划分要清楚,尤其是双声部的演奏要注意上下声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呼应,在节奏自由的情况下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第十二小节出现了另外一种音型,有一种向上的音乐推动感,演奏要有爆发力,力度对比要夸张,利用手指和手腕相结合,利用惯性一气呵成,齐竹清楚,钢片琴在齐竹最强音那,快速滑奏一排音阶以帮助扬琴渲染效果,并立刻止住,不影响下面扬琴旋律的进行。中部出现第三段左手反竹注重两手的配合,反竹时注重音色的轻巧干净,避免过度的压琴竹导致的杂音,琴竹随着手指的击奏自然击奏。第四部由快速三连音开始,66齐竹坚定有力且注意音准,情绪突然的转换。

本段落力求表现人们内心的丰富感触,时而仿徨,时而坚定,时而悠闲,时而明朗,演奏者应加强处理本段音乐的对比鲜明,刚开始学习时要严格的按照曲谱的节奏练习,有利用我们对乐句内部结构的了解,等熟练之后再可做自由的处理,但自由并不代表着节奏自由散漫,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空隙还需加强把握。

(四)快速

快速,跟着上部分手鼓的引入音乐返回主题,与前部分快板基本一样,但要注意击板部分和前部分的差异,因为当时作曲家写此部分目的就是以即兴的意思给予演奏者自行发挥,这部分演奏者可以即兴的根据自身的技巧能力和情绪的不同加以节奏上的变化,用于烘托热烈气氛,刺激听众的听觉感受,让听众内心激动的淋漓尽致,以大程度的调动听众的情绪感受。结束音干净有力,演奏者的状态并保持住,让音乐暂时停止,呼吸,气压全场,乐曲中多次出现的大跳和快速演奏要准确音阶干净,如多处齐竹的音阶右手下行琶音,不能千篇一律没有变化。

三、《觅》的创作在现代扬琴作品中的意义

此曲是近现代创作扬琴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首乐曲,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它成功的创作证明了扬琴的音色非常适合演奏现代音乐作品,扬琴不只有华丽古典的传统民俗风格,它也可以明亮夸张清脆的拥有各种新音色,模仿别的乐器和音效,《觅》突破扬琴的传统的演奏手法和演奏习惯,创立新的演奏手法和演奏技巧,对当代扬琴演奏艺术和现代扬琴作曲的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四、结语

现代扬琴作品学习是一个逐步的学习过程。需要根据自身基本功的情况逐步调节。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对现代扬琴作品的演奏态度,然后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对音乐情绪变化的应用,然后我们可以逐步的去熟悉这种新颖的音乐风格,去掌握新的扬琴技巧,使技巧性更加丰富,而且要习惯扬琴的新音色,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使其自身在练习中不断加强自身技能和音乐感受,做到身心的统一。现代扬琴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处理,思维连接等方面的作曲,突出新时代扬琴新音色作品的重要特质,这些都是现代扬琴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扬琴音乐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演奏和教育学者起着实践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手鼓扬琴音阶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乐器(2022年9期)2022-09-26 08:20:44
伊朗手鼓
环球时报(2022-03-16)2022-03-16 12:22:29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乐器(2021年10期)2021-10-29 02:13:17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乐器(2021年8期)2021-09-10 07:22:44
手鼓
丝绸之路上的膜鸣乐器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心声歌刊(2018年1期)2018-04-17 07:23:00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